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多措并举帮助戒毒人员积极面对家庭变故的综合性教育戒治案例

多措并举帮助戒毒人员积极面对家庭变故的综合性教育戒治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戒毒人员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容易出现心情失落、情绪波动大、思想不稳定等消极反应,对生活丧失信心,觉得自己的人生没有希望,给戒毒场所安全稳定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因此,管理民警能否及时采取有效的教育矫治措施来解决诸如此类的事件尤为重要。

【案例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一)个人情况

戒毒人员李某某,男,小学文化,离异,家庭成员有父亲和子女。因吸食海洛因被强制隔离戒毒2年,该戒毒人员为首次强制隔离戒毒。被强制隔离戒毒后,担心老婆知道自己吸毒被强制隔离戒毒,加之平时好赌博后会找自己离婚,便对民警的日常教育戒治管理产生了抵触情绪,整日闷闷不乐,不与他人相处交流,说话语气冲,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日常的教育矫治中去。

(二)家庭背景

通过翻看档案和谈心谈话了解李某某系家中大儿子,父亲由兄弟抚养。李某结婚后一直在婆家生活,婆家也划了一块宅基地给他和妻子。根据李某某反映,在吸毒之前他好赌博,家里人劝了几次都没有成功,因为赌博,把自己绝大多数的工资都输了,导致他和老婆的关系逐渐恶化。事后也认识到自己做得不够好,没有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没有为自己的孩子们树立榜样。

(三)日常表现

李某某刚入所时,思想不稳定,矫治积极性不高,喜欢一个人“独来独往”,平时也少言寡语,不愿他人交流,说话语气比较冲,经常与同戒人员发生矛盾,导致其他戒毒人员排斥他,不喜欢和他沟通交流。并对所规队纪认识不深,一次在宿舍楼,民警对他进行日常管教,对民警的管教视而不见。平时晚上睡觉时独自一人辗转反侧,一直到深夜都没有入睡。

(四)心理、行为特点分析

戒毒人员李某某平时一个人“独来独往”,少言寡语,不愿与其他戒治人员沟通交流,从其心理表现可以看出他对第一次强制隔离戒毒比较失落,一时难以接受这种结果。通过妻子同他离婚的事,可以看出通过日常的教育矫治,慢慢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是什么,以后的生活需要自己去面对和承担,具有知错就改的决心和行动。

二、制定教育矫治方案

管理民警通过观察该戒毒人员日常表现,查阅李某某的档案资料,对其基本情况有了初步了解,再根据已了解的情况和需进一步了解的内容,同其他解毒人员开展谈心谈话,侧面了解其基本情况。管理民警随即针对其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及时找到李某某开展一系列的个别谈话、心理辅导,尝试走进他的内心去,但几次谈话下来,获得的重要信息却不多。问及平时讲话为什么那么冲,他回答说:我和他们不熟,不想和他们有交集,我的心情不好,怕一时冲动与他们发生口角矛盾。聊天中,民警还发现,在聊到该戒毒人员与其妻子的话题时,他总是简单敷衍几句。民警分析,这很可能是李某某症结所在,于是按这个线索寻找突破口,慢慢走近李某某内心。

(一) 严格管理,规范行为

严格管理是民警做好教育矫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如果这一步走不好,后面的工作便无从谈起。李某某入所之初对民警的日常管教视而不见,其根本原因就是对所规队纪认识不深刻,没有形成规矩意识,对民警缺乏敬畏的心理。管理民警及时给予其严厉的批评,并作出相应的处罚,管理民警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教育方式,使其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此事后,李某某对所规队纪便产生了敬畏之心,思想态度也发生了转变,自我约束能力明显加强。

(二)由情入手,拉近关系

为了能够尽快的拉近与李某某的关系,走进他的内心,管理民警在日常管理中站在“朋友”角度经常关心、鼓励李某某,不断拉近距离,积极与之交谈交心,并且在平时开展娱乐活动时主动和他交谈,邀请他加入到团体活动中,对他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在李某某收到法院寄来的妻子的离婚协议书后,积极和他交谈,了解其想法和妻子的想法,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为其增加亲情电话拨打次数,同大队领导申请拨打座机电话。慢慢的李某某接受了民警的管理,会同民警反映情况。管教民警通过观察中发现李某某比较喜欢弹吉他和练字。每日收工回到大队宿舍后,李某某要么找民警借吉他到图书室弹奏,要么找民警借纸笔到图书室练字,但其文化水平有限,很多字不认识,就让同寝室人员教他书写,按照别人写的字临摹。过了一段时间,管理民警同李某某谈心谈话时发现李某某显得轻松自然,提起学吉他,他说准备和这里会弹吉他的人好好学习,学会了出去教自己的子女弹;把字练好了,以后写给家人的信就可以自己写了。李某某的心慢慢打开,在一次交谈中感谢了管教民警,让他对生活重树信心,承诺以后有事会及时找民警反映,敞开心扉的交谈,愿意和其他戒毒人员交谈交心。这一次,他的思想得到彻底转变。

(三)心理疏导,打开心结

李某某首次被强制隔离戒毒,到所戒治五个月后又遭遇妻子来所办理离婚,无形中加重了他戒治的心理负担。根据他的特殊经历,民警及时对他开展心理疏导,帮助减压。针对李某某的特殊情况,民警决定加强教育引导,让其多看书、多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明白每个人的人生的历程都不是一帆风顺,需要经历无数的挫折和失败。根据他的喜好,鼓励他每天收工休息时就去阅览室练习吉他、练字,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慢慢去接受现实,用阳光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重新规划自己的未来 ,对自己负责,对身边人负责。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适应,李某某能勇敢面对妻子和他离婚的实事,认识到现在自己能做的就是积极戒治,树立新的人生态度,做一个正能量的人,早日回到家人身边,在以后的生活中加倍的照顾好他们。通过此事,李某某下定决心戒烟,他不要别人监督和提醒,而是自我克制,自我坚持,成功的把烟戒断。从此,都会把每月的劳动报酬存起来,想出去以后给自己的孩子买衣服。

三、教育矫治效果

(一)自我评价

李某某在出所感言中写到,经过管教民警的教育引导和积极帮助,自己积极表现,能提前解戒,对毒品危害认识也更加深刻。回到社会后,会努力工作,好好生活,照顾好自己的家人,把自己亏欠他们的加倍弥补回来;会时刻牢记警官教诲,好好做人,做一个正能量的人。

(二)民警评价

通过此次强制隔离戒毒,李某某进一步认识到毒品的危害,在戒治期间积极表现,与同戒人员相处和谐,积极劳动,成功解除毒瘾,也戒烟成功,重新树立了生活的目标,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期望!

【案例思考】

对于李某某这种类型的戒毒人员,虽然是个案,但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结合本案例,有以下几点工作体会:

第一,具备“持之以恒”的精神。作为管理民警,我们要通过个别谈话、查阅档案等多种方式摸清家庭发生变故戒毒人员的基本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矫治方案。管教民警要对戒毒人员有耐心,对教育矫治有信心、有决心,能倾听戒毒人员的倾述,善于发现戒毒人员身上的优点、兴趣爱好,从而引导戒毒人员树立信心,修正自己的三观。

第二,打开戒毒人员心结。通过谈心谈话了解戒毒人员的思想动态,通过日常观察了解戒毒人员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兴趣爱好,从而找准突破口,拉近与戒毒人员的关系。

第三,给予亲情关怀。站在“朋友”的角度交谈,使其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和集体的温暖,让其在集体中得到肯定。

第四,建立彼此信任,并联合专业中心深度挖掘问题所在,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通过摆事实、说道理、多鼓励的方式,转变戒毒人员思想认识的偏差。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