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叙事绘画疗法帮助语言障碍照管对象杨某重获生活自信的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江苏省扬州后续照管指导站自成立以来,帮扶救助了很多的照管对象,从帮扶效果来看,只有找到他们吸毒的真正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戒毒才更彻底。今年以来,扬州后续照管指导站在对辖区内所有照管对象进行梳理时发现,因自身先天因素不足或家庭变故导致吸毒的占绝大部分,他们大多生活能力欠缺,自信心匮乏,融入社会受阻,通过不良生活方式或违法途径来寻求刺激发泄,从而误入歧途,走上吸毒的道路。根据以上原因,扬州后续照管指导站确定了以“寻找根源、发现个性、注重内心、促其成长”的帮扶思路,操守保持率有了极大提高。
【案例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照管对象杨某,男,36岁,初中文化,未婚,无业,回访过程中杨某拒接电话。通过其父亲了解到,杨某自2021年4月解戒后,一直无所事事,天天在外鬼混或沉迷网吧游戏。父母年老多病,而他一点都不关心,父母为此伤透了心,希望后续照管工作人员能帮助杨某找份工作,回归正常生活,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二)原因分析
家庭变故留病因:杨某的原生家庭条件还算优越,父母对待这个独生子开始也是疼爱有加。杨某从小学习就不太好,后父母离异,杨某随了父亲,母亲的离去,对其伤害较大,杨某变得不爱讲话,说话还口吃。他渴望与伙伴们玩在一起,可又担心他们嘲笑,越发自卑,不敢主动去融入群体,长此以往,养成了他孤僻内向的性格。
网游寄托染毒瘾:网游成了他成长历程中的唯一精神寄托,网络认识了一个“好友”,而这个“好友”却是个整日沉迷网络的“瘾君子”。也是在该“朋友”的引诱之下,杨某初尝毒品,体验到了“飘缈快乐”的人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吸毒,游戏人生,不几年,父亲辛苦一辈子给其置办的婚房,就被他吸光了,女友也告吹,随之而来的是大墙内的生活。回归后,怕受到歧视,杨某更加自卑,许是对父母离婚的怨恨,父母的话根本不听,继续自暴自弃,破罐破摔。
(三)方案制定与实施
根据杨某长期沉迷游戏、叛逆、好逸恶劳,一时帮扶作用有限,必须长期跟踪治疗施加影响。主要选用叙事绘画治疗,让杨某透过绘画,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在绘画与叙事的过程中获得纾解与满足,了解杨某深层次的动机、情绪、冲突、价值观和愿望。提高治疗趣味性,增加杨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直观地帮助杨某了解自己当下的状态和情绪,找到困扰自己问题的核心,增进正向情绪、自信心及人际沟通,并强化个体的抗逆力,通过自我发展和完善,让生命重现光彩。
1.悦纳自我,走出深渊
为了让杨某能够接受后续照管的回访帮扶,积极配合治疗,照管民警协同社区工作人员找到杨某,共同做杨某思想工作。让其认识到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完美的,都有各自的长处和短处。一个人不可能坏到极致,也不可能没有任何优点。不同的特点组合在一起,造就了不同的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成为别人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成为自己。所以,成为自己的先决条件就是接受自己,包括自己的缺点。 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与否,生活得是否快乐,有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能不能愉快地接受自我,即“悦纳自我”。让其反思一下,真的是家庭的变故和自己口吃导致了今天的结局吗?不是,是自己的放弃和退缩。父母的哀怨,亲友的疏远,朋友的不屑与鄙视,这些是你愿意看到的吗?自身也有很多优点,为什么不发挥特长,自立自强?经过反复做思想工作,杨某有所触动,说“我这个样子,还有人能原谅我吗?还有人能接受我吗?”当听到肯定的答复,他有些感动,民警们不失时机劝导杨某不光和自己和解,也要和父母和解。“他们虽然离婚,但父母爱你的心一直未变过。”父母家大门始终向他敞开着,当杨某见到父母时,他们不停关心着杨某生活和身体,让杨某瞬间破防,泪水湿润了双眼。
2.激发动力,点亮梦想
杨某回到父母身边,父母非常高兴,许诺如果杨某创业或成家一定会给予支持帮助。杨某身受感动,决定自立自强,出去找份工作,但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他四处碰壁,去企业应聘因文化水平低,拒之门外;去做快递,因口吃被解雇;在父母仅有的支持下加盟一家小吃店,因疫情和经营不善倒闭。面对失败,他心灰意冷,更加自卑,继续沉迷网络游戏,父母更加担心,伤心流泪。民警找到杨某用各种方法激励他。告诉他人生因为梦想而伟大,人生是需要梦想来支撑的。运用叙事疗法给他讲名人传记和身边的人和事,他们如何接受自身缺点,克服困难实现梦想的,来感染杨某。让杨某明白梦想就是人生的发动机,一辆汽车没有发动机基本上报废了。有梦想的意义不是一定要去实现,而是它能支撑你努力的前行,不去追梦活着就没有意义,没有梦想就是乞丐,没有灵魂的活着。梦想是对未来的一种期望,梦想是助人成功的基石,梦想是催人奋进的动力,梦想是勇往直前的源泉,说不定哪天能实现梦想呢。民警引导杨某进行绘画,画出自己心中所想,杨某画了三口之家幸福生活的样子。提示杨某这就是你的梦想,为什么不为自己梦想努力一下?杨某经过长时间思考,决心再拼搏一次。
3.完善自我,不断前行
为了避免杨某再次就业失败,后续照管指导站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认为帮助杨某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完善自我,发挥优势,打好就业基础做好准备才是最主要的。通过叙事疗法让其明白素质和能力在工作中的重要性,人是要不断进步的,人生就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否则就失去生命的意义,对自己缺点和不足要敢于去改正。口吃是心理应激障碍,和自卑紧张有很大关系,鼓励杨某多与亲属沟通交流,创造他想说、敢说、喜欢说的语言环境。为了让杨某尽快实现自信,治疗好口吃,聘请扬州大学医学院专业人员指导杨某通过心理游戏、先唱歌后说话、背诵诗歌、加快语速、练习绕口令等方法愉悦其心情,提升内涵,减轻心理紧张,增强其表达能力。练习时告诉杨某失败并不可怕,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和教训,经过反复锻炼,杨某口吃得到了很好治疗,说话流利了很多。杨某网络成瘾主要是在社会得不到尊重,感觉自己在社会上没有成就价值。民警对其关心的同时,也劝导家人给予亲情温暖,唤醒其内在精神动力,让其明白只要在社会才能实现自身价值,网络都是虚无缥缈的,最后是害了自己,毁掉是自己一生。为转移杨某兴趣,发挥杨某动手能力强想象丰富特点,继续引导其绘画,他慢慢对绘画产生了兴趣,在绘画中让其领悟人生,领悟责任,领悟感恩,知道父母的不易。渐渐的,杨某有所改变,平时肯为父母做些家务了,上网频率明显减少。
4.永葆希望,实现梦想
希望,是人的动力之源,每个人都要有希望,没有希望,人生会活得毫无目标,毫无意义。讲述爱迪生实验失败一千多次最后发明灯泡的故事以及聋哑照管对象找工作经历,他们那么艰难都没有气馁,何况你一个身体健全帅小伙呢?鼓励他希望之火不能熄,时刻做好就业准备。根据杨某自身特点,对社会工作岗位进行排查,发现叉车在快递公司和工厂被广泛运用,司机待遇不低,且人手缺乏,但必须要有操作证件。经过详细介绍和鼓励,他愿意试试。于是指导站第一时间和扬州特种设备培训考试中心取得联系,协商尽快安排对杨某培训,相关培训费用也进行部分减免,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考试,杨某取得叉车司机证。到快递公司应聘,当场被录用,杨某将好消息告诉了父母,父母高兴得合不拢嘴。
(四)实施效果
杨某成功就业,实现了自身价值,精神焕然一新。口吃明显好转,人也开朗了,再也不怕和别人交流。现在除了工作,闲时还练习绘画,再也不上网打游戏了。他还成了禁毒志愿者,向大众特别是儿童讲解吸毒和上网的危害,最近还听说他收获了爱情,他的梦想很快就能成真。
【案例思考】
(一)学会悦纳自我,永葆希望
在帮扶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照管对象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特别是家庭变故或身体有缺陷人员,这时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引导他们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缺陷,与其拼命抗拒,不如与缺陷和平共处。当能够改变时,不妨努力改变;当不能够改变时,学会接纳更是一种睿智之举。“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自己。”让希望成为一种戒不掉的习惯。
(二)敢于说出梦想,实现目标
每个人都有梦想,有的人是把梦想挂在嘴上,但不行动,有的人却连想都不敢想,整天混天撩日。在照管过程中,一是通过交流、心理测验、各种疗法,挖掘出其真正梦想,并不断认识强化他们的梦想;二是要把梦想具体化、详实化,梦想成功与否,全在于自己努力和行动,敢于说出自己的梦想,给自己一个时间限制,制定一个个小目标,一步一步去完成,最终实现大的目标。
(三)提高抗挫能力,不断成长
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在《终身成长》中提出了“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概念。具备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坚信自己的天赋只是起点,认为人需要不断努力和接受新挑战才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他们把挫折和失败看作是成长和学习的机会,经过总结和改善,让自己不断地进步。后续照管对象和家庭是成长型思维的主力军。鼓励比什么都重要,为避免失败后一蹶不振,要通过各种方法锻炼照管对象的毅力,提高抗挫能力,引导照管对象吸取经验教训,完善自我,发挥自身优势力量,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