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帮助吞食异物的戒毒人员梁某树立戒毒信心的案例

帮助吞食异物的戒毒人员梁某树立戒毒信心的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梁某,山东省青岛市人,2008年前开始接触毒品,2010年曾因非法持有毒品获刑两年半,后又因吸食毒品先后被北京、青岛两地公安机关治安处罚。后因在社区戒毒期间吸毒被强制隔离戒毒两年。

梁某对公安机关的处罚决定十分抵触,显得焦虑不安、悲观绝望,情绪一度失控落泪。梁某在接受戒毒所警察询问时,称自己在去医院体检之前,趁押送的公安人员不备,将一个去掉金属部件的气体打火机吞入肚中。但查看其医检报告中的胸腹部透视X光片,却并未发现打火机塑料壳。梁某坚称确实吞吃了打火机,情绪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

【案例基本情况】

(一)方案制定

梁某社会经历复杂,吸毒历史长,毒瘾大,且身体患有高血压、梅毒等多种病症,因车祸导致左臂伤残。情绪不稳定,对被强制隔离戒毒十分抵触。对其是否吞食了打火机,还需继续观察。但从中暴露出他不择手段逃避打击的意图非常明显,不排除他进一步动作的可能。戒毒所对梁某的问题非常重视,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由心理咨询师对其进行心理干预、疏导,并与医务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利用管理、教育、医疗等多种手段,多措并举,综合矫治,争取尽快使梁某认清现实、端正态度,安心戒毒。

(二)实施情况

1. 第一阶段:确保人身安全,弄清事实真相

首先由戒毒所警察找梁某个别谈话,了解其吞食异物的动机,责令其写出事件经过;其次密切观察其排便情况和思想变化;再次与医务部门和食堂联系,利用食物加速其排便。

几天过去了,打火机仍不见踪影。为查明情况,经批准带梁某外出就医,在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作了X光透视、CT医学检测,但仍未发现打火机。入所14天后,梁某大便时终于排出了打火机,证实了他并未说谎。几次医检拍片都未能找到腹中的打火机,可能是塑料材质的机壳密度较小,X光透视效果不明显所致。

2. 第二阶段:深入谈话教育,缓解心理压力

戒毒所警察通过多次与梁某深度谈话交流,渐渐理清了他的思想问题根源所在。他之所以出现悲观失望、焦虑迷茫等情绪压力,根源主要来自家庭。梁某从事旅游行业,妻子是退休职工,女儿在某小学当老师。说起女儿,梁某一下变得滔滔不绝,女儿是他毕生的骄傲,她学业优秀,事业有成,最近从韩国进修硕士归来,计划于下个月结婚。婚礼筹备一直按部就班地进行,没想到他因为吸毒被强制隔离戒毒。如何向亲戚朋友交待?如何对亲家解释?讲到这里,他不禁泪流满面,低下头抽泣起来,感到对家人尤其对女儿深深的愧疚,觉得万念俱灰、束手无策,说道:“我连死的心都有啊,实在太丢人啦。”

找到梁某的思想症结所在,警察对他进行心理咨询及辅导,并与之建立起了有效的情感交流,通过耐心细致深入的谈话教育,梁某情绪逐渐稳定,打消了顾虑,表示接受强制隔离戒毒现实。

3. 第三阶段:使用亲情感召,唤起戒毒信心

最终能打开梁某心结的还是他的亲人。几天后,等梁某心情稍微平复,戒毒所安排梁某与家人拨打了亲情电话,他不停向妻子道歉,表达了戒毒决心。妻子埋怨了一阵后,还是选择原谅了他,并答应尽快来看他。不久,梁某见到了朝思暮想的妻女,三人都流下了激动的眼泪。妻子告知他,女儿的婚事将会如期举行,亲戚朋友那边她也会照顾好,叫他安心戒毒,家里的事由她处理。女儿让他注意身体。他也是千叮咛万嘱咐,叙说着自己的关切之情。

梁某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与之前的状态相比,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他在给警察的决心书上写道:“我不能参加孩子的婚礼是我终生的遗憾,这也是我为这么多年来吸毒付出的代价吧。为了家人,为了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我一定要把毒瘾戒掉。”

(三)效果评价

通过一个月的生理脱毒,梁某走出了情绪低谷,一扫萎靡状态,初步树立起戒毒的信心,并有了一定的积极表现。通过综合矫治,促使梁某认清自己错误,端正戒毒态度,树立戒治信心,把戒毒变成自觉自愿的行动。在戒毒期间,梁某一直表现比较稳定。但由于他吸毒多年,要真正彻底戒除毒瘾,还需持续加大力度,提高和巩固戒毒成果。

【案例思考】

(一)遇到像梁某这种自己供述吞食异物的戒毒人员,但因特殊原因没有医学证据,我们应根据情况具体分析,去伪存真,抱着审慎负责的态度,将其列入工作重点,认真对待。

(二)对思想问题严重、心理压力较大、对强制隔离戒毒有强烈抵触情绪的戒毒人员,要转变他们对戒毒的态度,就要摸准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找到“病根”,对症下药。

(三)要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综合矫治方法,设身处地为戒毒人员着想,真正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引导他们戒除毒瘾的有效方法是亲情帮教,取得他们家人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