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精准帮扶社区康复人员阮某回归社会的综合教育矫治案例

精准帮扶社区康复人员阮某回归社会的综合教育矫治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面临戒毒工作的新形势,漳州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根据《禁毒法》《戒毒条例》以及全国统一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的相关要求,在延伸帮扶后续照管上下功夫,以“提高戒断率,降低复吸率”为目标,以强制隔离戒毒与社区戒毒(康复)有效衔接为重点,主动融入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大局,成立回归指导大队,面向戒毒康复人员开展回归指导、无缝衔接、后续帮扶等一系列措施,努力实现戒毒康复指导社会化延伸。

【案例基本情况】

社区康复人员阮某,先后3次在漳州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进行强制戒毒,最后一次于2020年5月期满出所,目前为某社区戒毒社区康复集中管理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社区康复人员。阮某因患有精神疾病,在社会上没有工作也无经济来源,于2021年9月份向工作站工作人员提出申请能否帮忙协调办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相关补贴。

1.制定帮扶目标

考虑到阮某出所后复吸的高危性,在强戒所的戒治效果将会功亏一篑。回访民警针对阮某生理、心理和观念行为等问题,结合他个人意愿,制定了支持戒毒延伸帮扶的三个步骤。第一步:实地回访,核实情况。第二步:精准帮扶,申请低保。第三步:所地联合,就业康复。

2.实施情况

(1)实地回访,核实情况

强戒所民警和工作站社工通过与阮某签定后续照管协议书,填写问卷调查表发现,阮某目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无人照管、无经济来源、无业可就。在了解到阮某的相关诉求后,很快社区康复指导站民警对阮某进行了实地回访。因为阮某患有精神疾病,我们民警与其监护人(阮某姐姐)进行面对面沟通。通过实地回访,了解到阮某父母均已过世,姐姐嫁人,目前独自居住在15平米左右柴火间。因患有精神疾病,长期吃药,除了能正常起居生活外,与外界没有沟通联系。同时对街道、社区也进行了走访,进一步了解情况,核实阮某情况属实。

(2)精准帮扶,申请低保

解戒以来,阮某由于没有经济来源、没有积蓄,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漳州所民警和指导站社工在多次走访了解情况后,一同实地探访阮某,为其送来基本生活食品:大米、方便面和食用油等,解决其当下燃眉之急。后来,在咨询民政部门相关政策和评困条件后,积极与社区、残联、民政等部门沟通为其办理低保补贴的相关流程和需提供的材料,经多方协调,在2021年10月为阮某成功办理居民生活最低保障,每月政府向社区康复人员阮某发放低保480元,生活费120元,护理费100元,共计700元。

(3)所地联合,就业康复

通过回访,民警还了解到,阮某在第一份工作时就碰了壁,用人企业因为发现其有吸毒前科就把他开除了,阮某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一度也垂头丧气,怨声载道。为了让阮某尽快安定下来,民警主动与社工机构的禁毒志愿者取得联系,携手社工机构一起参与到对阮某的帮教活动中来,为阮某戒毒搭建社会帮扶平台。在民警的推荐下,阮某加入了社工机构的禁毒志愿者团队。在禁毒志愿者的队伍里,阮某积极参加禁毒宣传、义工等有意义的活动,在充实了自己生活的同时,也进一步坚定了其戒毒的信心。在民警和社会机构的共同帮扶下,阮某的生活走向了正轨,社会适应能力和融入社会的信心不断增强,也建立了健康的朋友圈,截至目前,阮某保持操守时间已有18个月。

3.效果评价

漳州所民警通过最近一次(2021年11月10日)实地回访阮某发现,阮某戒断意愿更加坚定。从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指导站得知,阮某能严格履行社区康复协议,按时按期参加检测。目前除了他的姐姐定期过来看望他外,社区也有安排社工定期照看他的生活起居。还有一份低保收入,也能积极的参与各项禁毒宣传活动,基本解决了有人照管、有经济来源、有工作参与。个人也对现有生活感到充实且有意义,也进一步增强了戒断信心。

【案例思考】

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出现复吸、违法和失业等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必要的监督和社会帮扶。衔接帮扶工作是落实全国统一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实现戒毒康复指导向社会化延伸的重要举措。下一步,在提升帮扶成效上,还要进一步做好“三个强化”。

一是强化深入回访调查。很多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在解除强戒回归社会过程中因为个人身体状况、家庭困难、与社会长期脱轨、对当下政府政策不了解等原因,导致回归社会后融入情况不佳,家庭矛盾、生活困难问题仍旧得不到解决,久而久之又对生活丧失信心,继续重蹈覆辙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因此做好回归人员深入回访和调查是开展好衔接帮扶工作的先导工作,也是保质保量的先决基础。

二是强化相关部门联系。在回访和帮扶过程中,解决帮扶对象的实际问题是一项系统综合的工作,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接诸多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力量,才能共同完成做好这项工作,如人社部门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岗位推介,民政部门未成年子女帮扶、低保帮扶、残疾认定及就业推荐等,社区和康复站的协同管理工作,社会力量爱心企业提供帮扶等。因此,须加强各部门间的协调联系,畅通渠道,拓宽平台,以点带面织牢衔接帮扶工作网络。

三是强化自主“造血”。在帮扶有实际困难对象的过程中,不应只考虑着眼解决眼前问题和临时救助,还应注重长久之计,如对经济困难的帮扶对象应做好思想工作,畅通就业推荐渠道,鼓励自主创业;对有家庭矛盾的帮扶对象不止要做好本人工作还应着眼解决家庭矛盾问题;对于身体疾病帮扶对象在帮助解决医疗相关困难的同时还要做好其家庭工作提供后续照管。要做好长远规划,强化帮扶对象自主“造血”功能。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