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以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为抓手帮助戒毒人员成功回归社会案例

以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为抓手帮助戒毒人员成功回归社会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禁毒工作的重要指示,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戒毒场所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职能,四川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省女所)聚焦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的依法管控、无缝衔接,不断加强社会延伸合作,相继在驻地辖区内的广汉市雒城镇、中江县凯江镇、绵竹市汉旺镇与地方禁毒办共建社区戒毒(康复)指导站,常态化开展社区戒毒康复指导工作,着力打通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最后一公里,为降低复吸率、提高操守率不断努力。

【案例基本情况】

戒毒人员陈某,女,初中肄业,现年27岁,2017年因吸食冰毒被强制隔离戒毒两年,2019年5月因表现良好,提前一个月解除强制隔离戒毒回到户籍所在地广汉市雒城镇,接受三年社区康复。

陈某在所戒治期间,属于典型的“三无人员”(无探访、无电话、无汇款或信件)。大队民警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到:陈某14岁辍学走上社会,染上毒瘾,家人打骂劝说无果后放弃照管,在陈某17岁那年,父母生育了一个儿子,后来陈某不再与家人联系。经过大队民警多次劝说,陈某父母表示只愿意给在戒毒所里的陈某寄些汇款,但不愿到所见面、探访。2019年3月前夕,陈某得知要提前一个月解除强制隔离戒毒后忐忑不安,担心出所后父母不接纳,害怕面对出所后的各种问题与挑战,表现出强烈的出所适应困难症状。

大队民警在分析陈某的思想状况及家庭情况后,将情况反映给了教育矫正中心,依托与其户籍所在地的社区戒毒康复指导站,共同确定了“以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为抓手,促进顺利回归”的工作思路。

一、无缝衔接,迅速介入

中心民警迅速与广汉社区戒毒(康复)指导站联系,沟通情况,双方共同制定了衔接帮扶方案(具体方案详见下表)提前介入陈某出所后续照管:一是开展毒瘾渴求评估,预测复吸风险;二是开展心理危机干预,消除不良情绪;三是走访社区、家属,落实后续照管责任;四是强化就业指导,树立回归信心。

陈某衔接帮扶方案

责任部门

内容

目标

时间节点

省女所

AR毒瘾评估、脱敏干预治疗

降低毒瘾渴求,增强毒品抵抗力和耐受力。(反馈当地禁毒部门,实行联防联控)

回归前

省女所

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咨询

消除出所前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掌握情绪调节方法,构建合理认知模型。

持续开展

街道/社区

走访亲属,开通远程视频探视,搭建亲情沟通桥梁

消除陈某与家人之间的隔阂,父母同意接纳其回家

回归前

禁毒办、社区

能力评估、就业指导、岗位推荐

提供就业指导和就业岗位

回归后半年内

二、分工负责,多方努力

方案制定后,戒毒所、街道、禁毒办按分工积极行动。

戒毒所内,陈某经过毒瘾渴求评估和脱敏干预治疗,毒瘾渴求度从35%下降至18%,从中渴求转为低渴求,综合诊断评估为复吸低风险。

针对陈某的不良情绪,心理咨询师介入危机干预和心理咨询,SCL-90症状自评量表前后测显示,焦虑和敌对两项因子显示有轻微症状(分值超过临界值),其余各项因子均为正常值。综合陈某实际情况,心理评估合格,建议加强心理卫生教育。

陈某户籍所在辖区雒城镇戒毒(康复)指导站工作人员数次走访陈某家人,耐心细致的做思想工作,终于修复了陈某和父母的关系,陈某父母答应通过远程视频探与陈某见面。视频中,陈某向父母表达了自己的愧疚忏悔和重新做人的决心,父母表示谅解和接纳。经评估,陈某家庭社会功能修复良好。

2019年5月27日,陈某获得提前解除强戒,其父母在禁毒办和社区康复指导站工作人员的陪同下,现场签订了社区康复协议,并承诺履行好陈某社区康复期间的监督责任。

三、以技强人,顺利回归

在强制隔离戒毒期间,陈某通过习艺劳动掌握了一定的职业技能。2019年底,禁毒办和街道工作人员根据陈某在戒毒所内掌握的劳动技能,推荐其到成都某电子产品加工厂入职,目前升职产品质量主管,薪酬从3000元每月逐步上涨到8000元每月;工作之初,陈某害怕自己的吸毒经历被身边的同事、朋友知道,一次工作聚餐后陈某向同事坦诚过去,方知同事们早已知晓并接受,这次小插曲更加坚定了自己重新生活的勇气。回归两年多,每次遇到问题,陈某总会向原来的主管警官打电话求助,情绪不好的时候就会到社区康复指导站找工作人员倾诉。

出所后的陈某一直严格按照规定参加社区康复。2020年,陈某找到人生伴侣组建家庭。2021年9月,她向省女所提交了两份申请:一份是按照《四川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扶持基金管理办法》申请2000元操守保持奖励,一份是担任禁毒志愿者的申请,通过审核资料、走访当地派出所、社区了解情况,陈某保持操守情况良好,两项申请均获得了通过。陈某谈到:在省女所戒毒的两年,是人生收获最大的两年,在警官们的谆谆教诲下,通过康复、学习和习艺劳动,重塑了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社区康复的两年间,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包容和接纳,让自己树立起了重新生活的信心、寻找幸福的勇气、自食其力的决心;在未来,自己要竭尽所能,履行好禁毒志愿者的职责义务,唤醒更多和自己一样曾经迷失的人,一起打好禁毒人民战争。

【案例思考】

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完善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平”。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应当坚持开放合作的戒毒工作理念,加大社会延伸,借力地方资源,服务社会治理。

2.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是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社会延伸的有力抓手,全国统一的司法行政戒毒模式为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运行机制、专业建设、人才保障提供了科学、有力支撑,戒毒场所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做细做实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力争实现“建一个站、树一面旗、服务一方群众”。

3.戒毒人员顺利回归社会是提升操守保持率与戒断率的关键一步,戒毒民警要从戒毒人员家庭背景、社会关系、身心状况等情况出发,及早发现戒毒人员回归前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前介入、化解矛盾。

4.《四川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扶持基金管理办法》对保持操守的戒毒人员开展奖励及扶持,有效地发挥了戒毒场所对出所人员的人性关怀、后续照管作用,树立了一批戒治典型。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