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唤醒亲情系列活动修复戒毒人员家庭支持系统的教育戒治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新冠肺炎疫情对场所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在疫情防控常态下进一步巩固戒毒人员的教育挽救成效,是教育戒治工作的重点课题。近两年来,广东省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以马斯洛情感需求理论为基础,以“六个一”唤醒亲情系列活动活动为样板,帮助戒毒人员修复完善家庭支持系统,重塑戒治信念,取得一定成效。
【案例基本情况】
(一)建立一个“爱的联系”微信号
为破解疫情严控形势暂停会见、亲情帮教所带来的问题,进一步拓宽情感暖心途径,场所以统一戒毒模式要求为基础,在严格审核把关下,以微信为平台建立“爱的联系”亲情微信号,采取向解戒戒毒人员及探访家属公开添加的方式,倡议建立与民警的“一对一”微信对接。2021年春节期间,鼓励戒毒人员亲属采用微信形式录制贺岁视频,为戒毒人员带来家人的祝福,体现封闭管理不封闭亲情、隔离病毒不隔离爱的温情。
(二)举行一场家书诵读会和家庭故事会
场所从戒毒人员的精神需求出发,精选出一张国学精品书籍书单,并通过集体朗读、个人朗诵、名句摘抄、读书沙龙、小组讨论等形式,让戒毒人员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用国学经典内化孝文化教育。随着活动的深入,民警进一步号召戒毒人员撰写家书,并选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家书,由作者诵读,从“读家书”到“写家书”,再到“读自己的家书”,戒毒人员通过怀念与家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品味亲情。同时在戒毒人员中举办主题为“我爱我家”故事会活动,忆往昔,唤心志,激发戒治决心。家书诵读会和故事会均由民警全程拍摄,剪辑合成后在所内终端系统播放,反响热烈。
(三)上演一场“快乐老家”情景剧
以大队为单位,挑选有文艺才能的戒毒人员,进行自编、自导、自演以“家”为主题的情景剧,呈现戒毒人员回归家庭后的真实生活,富有启发性和教育意义。戒毒人员在情景剧的表演中,通过角色扮演感受到家人角色的无奈和难过,演的人入了戏,看的人也随着剧情为之动容。情景剧真情展现了戒毒人员重塑新生的决心,引起戒毒人员的共鸣。
(四)制作一张“大家新年好”春节云拜年视频专辑
“每逢佳节倍思亲”,重要节日是戒毒人员情绪容易波动的时间点,尤其在举家团圆的春节,戒毒人员思亲情绪最浓、思想最容易产生波动。为此,场所选出戒毒人员准备好的拜年贺词,向家人或大队民警送出新年祝福,并且倡议建立“一对一”微信联系的戒毒人员及家属,在民警严格审核把关的基础上双向拍摄拜年视频进行亲情帮教。一方面,在拍摄视频的过程中,鼓励戒毒人员勇敢地向家人表露爱的心声,拉近其与亲人之间的距离,缓解思家情绪;另一方面,家人拜年视频带来了戒毒人员父母、孩子、爱人的影像,传递了家人的思念与期盼。“云团圆,亦团圆”,此举打破了疫情常态下的空间壁垒,“零距离,面对面”的亲情感化方式,就好像把“回归家庭”的种子埋在戒毒人员心里,激励戒毒人员走稳戒治步伐,奔向充满希望的人生之春。
(五)组织一场爱心家访
为了提高教育戒治效果,派出专门帮教民警先后到清远市、连州市,到戒毒人员曾某、陈某家中进行一次特殊家访。家访中,帮教民警向戒毒人员家属详细介绍了曾某在场所内戒毒的相关动态,让其家人观看戒毒人员在所内戒治生活场景以及对父母子女忏悔过往、决心戒除毒瘾的视频,并录制一段家人对戒毒人员关爱和寄予希望的视频带回给戒毒人员观看,同时勉励其家人与戒毒场所协力帮助其早日戒断毒瘾、回归家庭和社会。民警还为戒毒人员未成年子女送去书包等爱心慰问品,实地了解他们的困难,积极与当地村委工作人员共同商讨对其子女的救助和戒毒人员解戒后的社区衔接等帮扶措施。归所后,民警将家访情况告知两名强戒人员,给他们观看亲人嘱托和寄予希望的视频。当看到家里的现状以及亲人的鼓励和接纳,他们纷纷流下激动悔恨的泪水,并表示将不负家人和民警的信任,争取早日回归正常生活。爱心家访活动整体过程经整理后制作了一个纪录片,在所内播放,引起广大共鸣。
(六)打造一个“孝文化”品牌
借助多年“孝文化”品牌的建设,积极挖掘品牌内涵,选取易懂点,开展孝文化普及教育,从选取戒毒人员易于理解的知识点入手,结合他们自身体会讲解孝文化的深刻内涵;把握时间点,重视重点时段、重要时期的孝文化宣传教育,每年的父亲节、母亲节,民警通过讲“卧冰求鲤”等传统孝道故事,开展写感恩家书、打亲情电话等活动对戒毒人员进行教育;每逢探访日,民警教育引导好戒毒人员常思父母养育之恩,常想家庭温暖怀抱;日常注重收集孝老爱亲戒毒人员典型故事,用身边人、身边事,激发戒毒人员的孝道情怀。长期的孝文化教育滋润了戒毒人员的心灵,效果较好。五大队戒毒人员刘某,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大队警察认真倾听诉求,了解到其是因为亲情关系紧张导致的性格问题,遂针对性加强教育,尤其是孝文化的教育,对其疏导情绪,重塑性格。今年四月刘某在得知其母亲身患癌症、急需用钱后,主动申请将劳动报酬和其姐姐的顾送款共2000元寄给母亲治病。
【案例思考】
一切社会关系中,家庭关系是最具有奠基性的关系。多年工作实践证明,家庭接纳和支持是戒毒人员戒除毒瘾、保持操守的不竭动力和重要保障。因此,充分发挥亲情作用,以家庭亲情为出发点,满足戒毒人员归属和爱的需要,促使其由被戒毒实现主动戒毒,既能进一步巩固所内教育成效,也能为戒毒人员回归正常生活奠定良好基础,提高操守率。
(一)集思广益,潜心钻研,充分运用互联网+创新教育手段。采取视频录制、终端展播的形式开展系列活动,是创新辅助教育手段的有益尝试,是“智慧戒毒”应用的新思路,既适应了当下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需要,又丰富和深化了戒毒人员教育矫正帮教体系。
(二)激发动力,修复亲情,充分做到了“以人为本+以点带面”。案例从人本的心理需求出发,充分利用场所的情感支撑体系,民警对戒毒人员倾注真实情感,在视频拍摄期间反复思想交流和心理疏导,用正面激励等多种方法帮助戒毒人员克服心理障碍,使他们都能以最真实的内心来情感表达。以“身边人”说“身边事”化“身边人”,最能在戒毒人员中形成天然的亲切感,加之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感动,能充分调动戒毒人员主动戒治的内驱力,启发其用心感悟积极戒治。此外,系列活动视频滚动播放在戒毒人员中广为传播,教育成效犹如和风细雨般“润物细无声”,积极正面的个案形成标杆,起到以点带面的辐射教育效果。
(三)品牌教育,因人施教,充分打好“文化+戒治”组合拳。场所坚持孝文化品牌建设,坚持以家唤情,强化戒毒人员的亲情观,重塑戒毒人员的性格底色,围绕“亲情”作文章,发挥家庭在场所教育挽救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充分打好“文化+戒治”组合拳,促使戒毒人员在全方位感受场所和“家庭”温暖的同时,增强戒治的信心,为巩固所内戒治成效、回归正常生活开启强劲的“动力源”。
(四)爱心家访,亲情互动,充分体现戒毒所+社会帮教的良性互动。爱心家访是场所助力所外延伸帮扶,落实家庭困难、病残戒毒人员及无顾送未成年子女救助服务的具体体现。通过家访慰问、视频传情等方式,将所内外两个戒治因素结合起来,对症施策,精准矫治,引导戒毒人员树立生活信心,激发戒毒动力,坚定拒毒信念,实现“所—家”良性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