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帮助自卑且情绪易冲动的小儿麻痹症戒毒人员调整心态积极戒治的综合性教育戒治案例

帮助自卑且情绪易冲动的小儿麻痹症戒毒人员调整心态积极戒治的综合性教育戒治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在对戒毒人员开展教育矫治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因生理缺陷导致的性格缺陷、心理自卑、情绪易冲动的戒毒人员,他们普遍表现出孤僻、不合群、沉默寡言、容易情绪失控、自我保护意识很强等特征。他们这种行为表现和心理状态的不确定性、不可控性对于场所安全稳定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对于营造积极向上的戒治氛围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尤其是对其他有性格问题的戒毒人员也会产生负面引导。我们要找到症结所在,打开他们的情感和情绪开关,对症施策、循序渐进、正向引导。

【案例基本情况】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肖某,男,初中文化,未婚,1985年出生,湖南省溆浦县人。该员于2019年11月因吸毒被溆浦县公安局抓获,被执行强制隔离戒毒两年,该员为第二次强戒,有情绪易冲动、易怒表现。

肖某入所以来,能够遵规守纪,服从民警的安排,个人行为养成较好,但性格较为孤僻,不爱说话,与他人沟通较少。民警得知,肖某自小又患有小儿麻痹症,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他常常一个人躲在角落,与他人主动沟通意愿较低,开展团体辅导和文娱活动时,他常常表现出不自信的状态,尤其是其他戒毒人员取笑他行动不便、运动能力差时,他常常表现出既委屈又躁动的情绪,想要跟别人争论,导致发生冲突。2021年2月某天,肖某在车间进行习艺劳动时,与邻座的戒毒人员李某,因开玩笑引发争执,并进一步延伸为动手,后被现场民警及时制止,但在与肖某沟通过程中,肖某虽然表现出能够接受大队对自己做出的处理,却不认为自己行为有错误的地方,认为是对方先挑衅自己,自己就应当要还以颜色,社会习气很重,情绪出现失控倾向。之后一段时间,肖某情绪波动比较频繁,与同寝室戒毒人员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多次发生争吵,并有暴力倾向,有几次差点引发打架事件。

一、方案制定

大队联系心理矫治中心对该戒毒人员进行了摄入性访谈。通过访谈咨询师了解到:该员吸毒时间长,对毒品危害有一定认识,但戒毒信念不够坚定。该员从小父母关系较为疏离,父母对其关心很少,从而形成了较为冷漠的性格和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自身得过小儿麻痹再加上辍学较早,在社会上跟狐朋狗友厮混,养成了不良的社会习气。该员表现出的行为方式为冲动、易怒、脾气躁、自尊心强、较为孤僻、人际关系差。

心理咨询师以此为基础,计划通过以建立自信心、提高自我认知、加强人际沟通、助推亲情感化等方式提升该员的情绪控制能力和纪律意识。

(1)近期目标: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现状,学会自我安慰和调节情绪的方法,改善其易紧张易焦虑的状态。

(2)中期目标:提高其应对挫折和逆境的能力,让其拥有一个健康、乐观的心理,应对今后的矫治及回归社会后的工作和生活。

二、实施情况

(一)建立信任,构建心理沟通桥梁。运用倾听技术建立信任,沟通情感。通过初次谈心谈话了解该员基础信息和现实表现情况,初步了解该员的现实诉求。在平时多关注该员的日常行为表现细节,让该员感受到大队民警对其的关心关怀和教育是正面的、积极的、友善的。并通过定期谈心谈话,进一步巩固这种信任基础,引导该员逐步打开内心世界。

(二)加强情感关怀,引导其打开内心世界。有段时间民警得知该员近期没有亲情探访,也没有生活费,生活较为困难,情绪有些低落。大队作出研判,决定以此为契机,加强对该员进行情感疏导和生活上的帮助,不仅为其发放帮扶物资,还以劳动康复方面进步较快为由发放奖励物资,解决了该员的燃眉之急。同时增加与该员的谈心谈话频率,肯定其近期的进步表现,并鼓励该员多与家人沟通,要通过实际表现改变自己,也改变家人对自己的看法。

(三)运用心理激励法,进一步开展心理疏导。大队民警通过谈话了解到,该员喜欢读书,文笔也不错。我们以此为契机,在开展教育活动中,经常性开展撰写戒毒心得、观影心得、活动心得等评比活动,该员经常能够拿到名次、赢得奖励。民警借此经常表扬他、鼓励他、肯定他,让该员找到了自己的闪光点和价值感,不再一味地陷在因生理缺陷带来的自卑情绪中,逐渐提高了自我认同感。同时,我们督促该员同寝室戒毒人员,严禁取笑该员的生理缺陷,多给予其生活上的关心关怀。经常性开展班组讨论会,适时化解该员与同寝室戒毒人员的矛盾,帮助其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遇事不走极端,保持心胸开阔。

(四)多渠道情感连接,亲情帮教化坚冰。通过电话与视频的方式积极与该员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帮助调解该员与家属的关系,用亲情感化心灵,充分发挥亲情帮教在教育改造中的积极作用,为该员搭建起家庭、亲人和社会的情感桥梁。引导其积极进行戒治,反思自身错误,从而开始注重自身行为表现。

【案例思考】

经过心理咨询和多措并举的教育转化,肖某心理健康状态和行为习惯发生了积极改变。自卑心理有所改善,自信心进一步提升,更敢于表现自己了,思想认识水平也有所提高,习艺劳动康复、内务卫生方面均有所进步,对待事情方式方法有所转变,开始懂得如何控制情绪,更愿意与人沟通交流,能主动打开交际圈,与其他戒毒人员相处更加和谐。对大队民警怀有感恩之心,对包教民警的教育非常信服,整个人的身心状态都越来越好。

在对有先天缺陷、自卑且情绪易冲动的戒毒人员开展教育矫治过程中,我们要对症施策,找准问题症结所在,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一步一步打开戒毒人员的情感世界。在主观层面,要通过客观事实引发其内心的自我认同,缓解其自卑焦虑,进而提升价值感和自信心,从而愿意主动向积极方向去改变。在客观层面,我们要综合施策,要善于通过开展戒毒人员同伴教育,切断引发矛盾的“导火线”,营造互帮互助的积极友善的戒治环境,提高戒毒人员内心的安全感、稳定感。

再者,要通过民警的心理疏导和教育引导,进一步提升有心理问题的戒毒人员的自信心和思想认识,催生其改变自己的内生动力,通过常规教育与心理辅导同步开展,强化戒毒人员基本的行为养成、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提高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形成注重提高自我表现、协调人际关系的意识。最后,要善于运用亲情帮教,打开戒毒人员的情感开关,进一步提升其改变的动力和对未来的憧憬及目标感。民警在此过程中要扮演好协调者、沟通者的角色,建立戒毒人员与心理咨询师、大队民警、其他戒毒人员及亲人的情感桥梁,持续巩固戒治效果,帮助戒毒人员思想意识和行为表现发生转化。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