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少年合成毒品成瘾治疗的综合性教育戒治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说起毒品,相信首先出现在大家脑海里的就是“鸦片”,鸦片主要取材于天然植物,属于传统毒品,因中国林则徐“鸦片战争”而为我们所熟知。相对于传统毒品而言,合成毒品是以化学合成为主的一类精神药品,它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致幻、中枢抑制的不同作用,根据《2020年中国毒情形式报告》显示,在现有的180.1万名吸毒人员中,合成毒品占了103.1万,新形势下已成为滥用。合成毒品大多为片剂或粉末,主要有冰毒、摇头丸、大麻、K粉等,多以口服或鼻吸的形式食用,不易发现,隐蔽性强,多发生在酒吧、KTV等娱乐场所,极易适合青少年群体。
小易,男,18岁,高中毕业生。初三(14岁)首次接触合成小麻(俗称“麻古”),开始时每半月使用1次,具体用量不固定,持续2年左右。小易当时就读于昆明较好的中学,从小喜欢听歌,一直热衷于音乐,喜欢和同学一起玩音乐,玩乐器。开始使用“小麻”是因为听旁边朋友说“玩音乐的人”不搞小麻,哪有灵感,一点都不酷,后停用半年。从高二开始,随着学业压力增大,即将面临高考,几乎每天都会使用“小麻”,每天使用10至20颗(约10g)。使用后感觉放松,开心,能够缓解压力和紧张感,自认为是一种减压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不认为自己有“毒隐”,持续使用至今,其间在家自行戒断1个月,没有成功。频繁使用以来,小易学习成绩持续下降,经常逃课,对原本喜欢的事情逐渐失去兴趣,没有意志力,缺乏动力,生活邋遢懒散,时常表现出健忘、烦躁易怒、行为失控。2019年家人强制送往戒毒所强制戒毒,和其交谈其意识清楚,思维逻辑正常,晚上睡眠不好,白天精神状态不佳,在交流过程中表现出焦虑和坐立不安,中途申请吸烟症状得到缓解。
【案例基本情况】
小易来到戒毒所后,强戒大队领导专门组织召开了形势研判会,经档案筛查,发现和小易同年龄的吸毒人员很多,大多数都是吸食“小麻”患者,经排查发现:
因涉世未深,对新形势下流行泛滥的新型合成毒品缺乏了解,尤其是合成毒品给人带来的兴奋、快感认为是娱乐现场气氛所致,事后一切正常,更有甚者认为自己根本不是吸毒,没有毒瘾,自己就是嚼了颗口香糖、含了一片糖、喝了一瓶水,不知道冰毒、麻古、开心水等等是毒品,容易受骗。
现在的青少年,有钱、有时间、有精力,但缺乏正确的引导。新时代,现在的家庭普片富有,过上了小康生活,家里给孩子的零花钱、压岁钱都很多,以至于很多孩子去酒吧、慢摇吧、迪厅等娱乐场所变的很简单。而父母忙于自己的事业,忽视了对孩子的照管,留守青少年多,很多和爷爷奶奶生活,且现在中国离婚率居高不下,没有父母的正确指引和行为规范,一旦受到不良引导,很容易迷失。
现在很多青少年受显示环境的影响,精神空虚,喜欢追求刺激。很多孩子都很难抵住诱惑和好奇心,去尝试毒品,为了融入朋友圈,觉得自己与众不同;有的是追去刺激,通宵达旦,吃喝玩乐,好不自在,又能放松还能满足自己虚幻的精神。
合成毒品形式多样,价格低廉,容易获取,且危害潜伏期长,很多青少年患者出现身体不适,精神异常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
法制意识淡薄,无法预判行为后果。没有认识到吸毒是违法行为,会受到法律惩处,认为自己“玩”是自己的事情,只要不制、不卖就没有犯法,很容易被毒品贩子钻空子。
一、制定方案
在了解了小易的吸毒情况后,结合我们所的实际情况,大队制定了针对性的教育矫治方案,从矫正认知、场景模拟、习惯培养、康复训练、亲情帮教5个方面帮助小易教育转化回归社会。
二、实施方案
1.综合学习毒品知识,提高抵抗毒品的能力
小易经公安强制隔离戒毒转到我所后,已无身体症状,只剩心隐。大队为小易计划了详细的学习计划,第一阶段重点学习毒品分类、形状特别、吸食后出现的反应及危害,学习毒品法律法规知识;第二阶段学习感受吸食毒品后身体产生的症状,通过自身出现的精神症状,矫正之前自己认为没有吸毒的认识,明白自己已经染上毒瘾,现在的身体不适就是吸食毒品后的后遗症,好好戒毒,一切都会好起来,减轻小易焦虑;第三阶段学习预防复吸的技能,教会患者识别、监测、应对可能导致复吸的高危情境,如迪厅、酒吧等,通过口述出现渴求感的感受、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诱发物来指导小易去觉察并应对渴求感。
2.真实情景模拟,不断刺激、诱发小易毒瘾
我所教育处是青少年戒毒教育基地,里面建有完备的娱乐场景和吸食毒品工具、毒品模具等。根据安排,每个月带小易进入模拟娱乐场所治疗。在前几次治疗过程中,心理咨询师运用大量基础咨询技巧去与小易建立关系,减轻他对自身症状的关注度,通过观察他细微的身体变化、脸部表情,情绪反应,准确把握小易内心的变化。结合药物治疗,改善小易的症状反应。通过一年12次的情景模拟测试,小易面对诱惑、身处娱乐环境中时对毒品的渴求感得到很大改善。
3.习惯培养,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任何一种行为只要不断的重复,就能养成一种习惯。小易吸毒后,很难集中、坚持的完成一件事情,生活习惯不好,不爱劳动。一年来小易每周4天劳动、1天学习、1天康复训练、1天休息,以一周为周期,通过长时间的一次次重复,养成固定、健康的生活习惯。现在小易生活习惯良好,热爱生活,习艺劳动也能超额完成,重拾责任感,对生活充满责任。
4.加强康复训练,恢复身体机能
合成毒品毒性强,对人体大脑神经细胞会产生不可逆、直接的伤害,导致精神疾病,也会对心血管产生亢奋作用,损坏心、肝、肾等器脏,对人的身体伤害极大。针对小易爱玩音乐的特点,通过康复有氧训练踏板操、击大鼓等运动,持续、规律、科学的锻炼,可以有效恢复受害机体。
5.情亲是受伤者最好的治愈剂
小易吸食毒品,他父母非常内疚自责,平时缺少了对孩子的关注,经常打电话询问他的情况,家庭的支持使治疗取得了很好效果。小易父亲经常给儿子写信,用最传统的沟通方式拉进和儿子的距离·,小易自述现在“与爸爸的关系更近了”、“平时不会主动聊天,因为这个事反而多了很多沟通的机会”。父母与子女的情感联系、精神鼓励、关怀教育、管理控制对青少年成瘾物质的使用会造成极大影响,同时,在戒毒治疗过程中,家庭支持是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三、戒治效果
通过一年多的综合戒毒,小易的焦虑程度逐步减轻。通过平时诊断评估考核结果、日常戒治生活中对小易的行为观察反馈、思想情况综合判定,戒断状况良好,未出现反常情况,能平常心沟通、讨论吸食毒品后出现的症状反应,对吸食毒品的场景平静描述,在完成习艺劳动成品上准确度提升、错误次数下降,专注度提高,自我控制良好。
【案例思考】
1.青少年对毒品的正确认知是戒毒、禁毒的重中之重,错误的认知和好奇心是青少年吸食毒品的很大成因,改变错误的认知,可以促进患者康复。如何正面引导和宣传毒品知识,需要更多的探索和更多人群的加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10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更好的帮助青少年成长,我们的路还很长。
2.小易在后期的治疗中提到偶然的身体不适也会让他非常担心是否会再次出现毒瘾发作的症状。在本次戒治过程中,青少年对吸食合成毒品症状发作是恐惧和害怕的,越害怕越吸食毒品以阻止毒瘾发作,这种现象不利于激发出青少年内心的改变动机,只想逃避当前的不适状态。因此,在治疗开始阶段,必须尽快让患者从戒断症状的影响中脱离出来,打开心结,放松心态,才能真正开始戒毒之路。
3.青少年戒毒需要相对稳定的环境和强力的管控。青少年自控力较差,亲人舍不得强制管控。而前期的治疗使得戒断症状消失,患者在这时会自我感觉非常良好,错误的认为已经治愈,因此在此后的治疗过程中会有所放松,可能会掉入偷吸或复吸的“陷阱”中。因此环境和管控需要引起我们的特别注意,如何坚持不辍的戒毒,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就需要我们采取相对强制的措施进行监督和管控,进入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是最好的选择。
4.争取青少年家庭的支持也不可少。情亲帮教是教育感化戒毒人员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不但对青少年有用,对所有戒毒人员都有用。青少年吸毒后怕面对自己的亲人,尤其是父母,打通情亲屏障,建立情亲联系,帮助青少年取得家人的信任和支持,为青少年找到家的精神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