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滨海后续照管工作站及时阻止照管对象顾某复吸案例

滨海后续照管工作站及时阻止照管对象顾某复吸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顾某,盐城市滨海县人,2017年5月初解除强制隔离戒毒,解戒前与盐城后续照管指导站签订了照管服务协议。5月14日,顾某如期来到东坎服务站报到。服务站按后续照管工作要求,建立了由站长、后续照管社工、村委会主任、公安派出所民警和顾某亲属共同参加的照管小组,并由后续照管社工将其加入了照管微信群。顾某回归社会后,与父母、妻儿共同生活,在服务站帮助下找了一份稳定的工作,照管期间思想稳定,表现较好,与服务站工作人员也能保持正常联系。

【案例基本情况】

2018年4月19日16时许,服务站工作人员按常规联系方式拨打顾某手机,例行对其进行电话回访。

(一)电话回访,发现异常信息。工作人员首次拨打顾某手机,语音提示对方正在通话中,几分钟后再次拨打,语音提示对方已关机,工作人员以为其手机没电了,或不方便接听电话,也未太介意。半小时后再次拨打,顾某依然关机,这是他进入后续照管近1年来从未有过的现象,工作人员感觉有些反常,便联系了顾某的妻子。其妻反映,顾某11时左右打电话给家里人说在外有事,中午不回家吃饭,但没有细问他有什么事,在什么地方。工作人员告之上述联系情况,并表示担忧,其妻及父母也非常焦虑。随后,工作人员通过微信群,联系了同为照管服务小组成员的村委会主任,经他了解,有邻居反映早上见过顾某一面,后来再未见到。鉴于照管对象无缘无故地失去了联系,工作人员当即向服务站领导作了汇报。服务站站长一面将上述情况向滨海后续照管工作站汇报,一面组织工作人员会同村干部和顾某亲属继续寻找。

(二)多方合力,终获活动轨迹。滨海后续照管工作站接到报告后,迅速组织人员查阅顾某档案,对其登记的亲戚、朋友、同学等社会关系人,逐一进行电话联系,排查顾某的行动轨迹。直至晚上20时,也未发现有价值的线索。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工作人员在顾某档案基础信息“吸毒既往史”中发现其曾提及毒友王某,工作站迅速将王某信息通报公安民警,请求协查。公安信息平台显示,滨海县域内与王某同姓同名的共23人,经工作站人员会同顾某亲属比对、筛选,确定其中一人的年龄、体貌特征等信息与要找的王某相似。再经公安民警网上查询王某的社会活动轨迹,发现王某于当日下午在县城某宾馆有开房记录。工作站工作人员随即会同公安民警和顾某亲属,于20时45分赶到宾馆,经向宾馆负责人和前台服务人员了解,并调看宾馆监控录像,发现王某等两名男子于当日17时15分进入宾馆房间,半个小时后,顾某也进入了这个房间。

(三)及时出击 促其勒马悬崖。21时许,在宾馆服务人员的带领下,公安民警敲开了位于二楼的一间客房房门,面对突然而至的公安民警等一行人员,室内三名男子显得慌乱无措。民警出示证件后,随即对三人逐一进行讯问。鉴于三人说话吞吞吐吐,相互矛盾,便责令三人进行现场尿检,其中王某呈阳性。民警当即决定将王某带回派出所处理,对其他俩人进行了批评教育,其中照管对象顾某在其亲属陪同下,被后续照管工作人员带至滨海工作站进一步了解情况。在工作站,顾某向工作人员和其亲属反映,王某等两人都是以前与他一起吸毒的朋友,回来后他们通过微信多次联系他,他都没有搭理。当日下午王某又主动打他手机,相约晚上一起聚聚,碍于情面就答应他们了。下午5点多钟,王某再次打他电话,说天气不太好,已经在宾馆开好房间了,先去打打牌,然后再吃饭。顾某如约进入房间后,王某便将房门反锁,并拿走了顾某的手机,三人开始打牌。玩牌过程中,王某二人几次提出有“新货”,请顾某品尝,顾某都拒绝了。顾某说:“正在犯愁如何脱身时,你们找来了。幸亏你们及时赶来,否则还真不知如何收场呢,也有可能为了尽快脱身,按他们要求吸一次,就又陷入了吸毒的泥潭,我一定汲取这次教训,再也不与他们来往,不辜负后续照管领导的关心和帮助,谢谢你们。”工作人员对顾某能自觉抵制毒品诱惑给予肯定,对他与过去毒友暗地来往、导致身处险境进行了批评教育,同时希望他牢记这次教训,对自己、家庭、社会负责,自觉远离毒品,坚决拒绝毒品。

【案例思考】

盐城滨海工作站及时阻止照管对象顾某复吸的案例,有力地证明了“跟踪回访”是对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实现照管服务的基本手段和有效方法。通过联系交流,既能掌握照管对象的动向,也能及时把握其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开展针对性的工作,真正让其“个人安定”。这起案例也充分说明该站逐人建立多方参与的照管小组,在后续照管工作中是十分重要、十分必要的。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