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通过后续照管帮扶戒毒人员高某保持十四年未复吸的戒毒案例

通过后续照管帮扶戒毒人员高某保持十四年未复吸的戒毒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人们往往用“不归之路”来形容吸毒人员的未来。事实上,人一旦沾染毒品,家庭就会陷入一片黑暗,无再见光明之日。2017年,司法部新一届党组提出“治本安全观”的新理念、新要求,治本安全观的本质要求,是不断探索和把握戒毒规律,努力提高教育戒治实效、场所管理质量和回归社会和谐程度,实现戒毒人员回归后保持操守或不再吸毒的长期安全、本质安全,以高质量的教育戒治成果,向社会输出“合格产品”。

【案例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戒毒人员高某,女,1983年出生,景德镇人。大学期间,高某跟错了朋友,更由于好奇心,注射毒品海洛因染上毒瘾,被依法强制戒毒2年。出所后,高某再也没有信心继续回到大学修完学业,便回到景德镇的父母家中。从此,高某由之前父母引以为自豪的女儿,瞬间变成了亲戚朋友避而远之的“瘟神”。高某一直无法走出阴影,尽管自己一再向家人证明自己戒断毒瘾的决心,但亲人和周围怀疑的眼神让她一蹶不振,甚至几度想到用结束生命的方式来向家人表白。2007年5月,民警一次平常的回访发现,现实的环境对高某操守保持极为不利,决定将其列为重点照管对象,展开引导教育帮扶服务工作,尽快让高某早日走出阴影,真正回归家庭、回归社会。14年来,在我所民警的后续照管和帮扶下,高某一直保持着良好操守,在远离毒品的道路上坚定地愈行愈远。

我所后续照管中心在实地走访解戒人员高某时,面对曾经的责任民警,高某痛哭流涕,抱着民警说:“我真的知道以前自己错了,可爸爸妈妈就为什么不相信我呢?与其天天对着他们冷漠的脸,还不如回到戒毒所,起码你们是相信我的。如果他们还是对我这样,我真的想死。”听到这些,责任民警本能地感觉到,帮助高某回归家庭是最关键的一步!随后,在与高某父母一番彻底的谈话之后,对高某进行认真细致的摸底,分析其心理和行为产生的原因。我们了解到,高某自小学习成绩优秀,一直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被家人寄予厚望。民警分析到,由于高某涉毒时间不长,对毒品危害性有深刻的认识,其拒绝毒品、重新生活的心理已基本建立,只是因为家人对其吸毒事实的遗憾和抛弃让其心生逃避,进而产生严重的自卑等负面情绪。只要通过建立家庭支持系统,对其家人进行有效地引导教育,纠正高某破罐子破摔的错误思想认识,帮助其树立生活信心,就可以引导其早日走上正确的生活轨道。

(二)帮扶计划

根据高某的个人情况及其现实处境,我所制定了“三步走”的后续照管帮扶计划。

第一步:对其父母及家人进行毒品知识的宣传,帮助高某家人克服对毒品的恐惧,重拾对高某的信心;同时,帮助解决生活基本需求,及时消除高某眼前困境,使家庭支持系统得以重建。

第二步:引导高某对未来生活重新规划,首先完成未完成的学业,其次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最后依托获得的劳动技能,增强适应社会能力,步入正常的生活轨道。

第三步:定期与后续照管中心保持联系,由后续照管中心提供一系列保持个人操守的知识,并发挥提醒和监督的作用,使高某自觉净化交友环境和远离毒品诱惑,保持好个人操守。

(三)实施过程

据此,后续照管中心根据该计划,对高某展开扎实有效的照管服务工作。

(一)重拾父母温暖,回归家庭。高某父亲是瓷器界鼎鼎有名的画家,母亲是当地一名中学教师。这样一个溢满书香气的家庭,对女儿的培养也是倾注了父母毕生的心血。没曾想,在女儿看似一帆风顺的道路上杀出了“毒品”这样一个“程咬金”,彻底打乱了女儿的成长计划。因为女儿吸毒,他们内心受到沉重的打击,充满着心酸和无奈,对高某也失去了信心。面对高某这一严峻的生存环境,我们民警为帮助她的父母重拾信心,向他们传授讲解毒品的常识和戒断毒瘾的专业知识,适时介入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接纳女儿的过去和不完美。随着工作的深入推进,高某的父母逐渐原谅了女儿,不再对其冷眼相看了,这为高某的回归奠定了爱的基础。此后,高某父母积极主动地承担起家庭教育和关爱的责任,也影响了亲戚朋友,使他们也重新找回了对高某的信心。高某的家人和亲戚纷纷表示,愿意给予高某支持,至此,高某的家庭支持系统得以重新建立。

当家庭支持系统重建以后,后续帮扶计划的第一步得以顺利完成。高某重又回归了温馨的家庭,父母给予的经济支撑,让其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但也因此发生民警担心的事情:高某以前的毒友发觉高某又有钱了,趁其至今还处于心理空虚的空档,纷纷就找上门来了。幸好高某的父母发现及时,并第一时间与民警取得联系,控制了事态的发展,巩固了前期的帮教成果。

(二)完善人生规划,回归社会。2007年下半年,后续照管中心主任向领导汇报了高某的这一情况,建议动用社会力量帮助高某完成剩下的学业。高某大学期间学的是财会专业,大二时因吸毒而没有完成学业,如果让其从大二学起,可能导致基础不扎实,学的不深刻,将来就业不利。因此,我所决定协调校方,争取帮助她从大一开始系统地完成学习。幸运的是,学校也同意高某从大一开始学习,并承诺不再提及高某曾经的吸毒行为,保证其在大学生活中不受歧视。在高某接续的大学生活中,民警考虑隐私,不再直接联系高某,而是定期与其班主任老师电话了解高某的情况。值得欣慰的是,高某一直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还取得了会计师资格证,多次拿到了奖学金。

大学毕业后,高某主动加强与民警联系,谈及自己回家乡创业的想法。民警耐心地与高某一同分析就业的形势和市场行情,选择、确立创业项目。在其父母鼎力相助下,高某最后注册成立了瓷器贸易公司。公司成立之初,由于缺乏经验,经营业务遇到了挫折,高某也一度想过放弃,但在民警的一再支持鼓励下,高某挺过了最艰难的时光,第二年,公司利润不但实现盈利,还呈现一路向好的喜人态势。至此,高某已离开戒毒所五个年头了,这期间尽管仍有不少诱惑,但坚定的高某始终心无旁骛,完成了回归之路上最艰难的一步。

2013年,也就是公司成立的第三年,高某一切走上了正轨。可转眼已是30的大姑娘了,还没有“脱单”,民警又忙着留意有没有合适的人选能与高姑娘共度人生。真是缘分天注定,一个优秀的小伙子进入了高姑娘的生活,他不仅不介意高某曾经吸毒的经历,反而十分佩服她戒掉毒品的坚强毅力。不久,他们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2014年生下一个儿子。从这以后,在父母的支持和爱人的陪伴下,高某的回归之路走的坚定而长远。

(三)学习操守知识,坚定信心。从2004年至2018年,民警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向高某传输操守知识。早期通过实地回访、打电话等方式,后期通过QQ、微信、公众号等手段,向高某不间断地传授禁毒知识,特别是新型毒品的种类及危害,帮助高某远离各类毒品。同时,也向高某推送心理小短文,帮助其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

【案例思考】

14年前,命运仿佛与高某开了一个玩笑。毒品,早已是不再想起的那一道伤痕。这段不短的光阴让我们懂得,后续照管工作并非顺风顺水,她需要的是家人的监督、家庭的支撑、社会的帮扶、人们的理解。在贯彻新发展理念,践行“治本安全观”的今天,构建有效的后续照管机制,需要延伸工作触角,设立“戒毒人员家长学校”,开展解戒人员“精准帮教”,逐步构建社会延伸管理和回访帮教工作机制;需要加强与习艺合作企业合作,解决解戒人员异地就业;需要加强与公安机关合作,健全完善社区戒毒(康复) 指导功能,探索构建科学有效的后续照管无缝衔接机制。

高某是幸运的,关键在于她有坚强的信念、有关爱她的父母、有对她不离不弃后续照管中心的我们,在这合力之下,她的归来之路,虽走得艰难,但依然灿烂无比......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