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多进宫”戒毒人员赵某进行防复吸强化训练的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戒毒人员戒除毒瘾,是当前戒毒工作的一个难题。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常常因自身意志不坚定、自控能力差、戒毒意念发生动摇、周围环境诱惑等原因而复吸。因此,掌握防复吸技巧是每一名戒毒人员的必修课。
【案例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戒毒人员赵某,男,1987年生,江苏省苏州市人,中专文化,未婚,有5年吸毒史,已经有两次强制隔离戒毒经历,且间隔时间较短。
(二)原因分析
结合戒毒人员行为表现与日常谈话教育,诊断分析如下:
性格特征:赵某性格外向,交际能力强,朋友圈广,情绪易受环境影响,侥幸心理重,自制能力差。在所两年,由于人身自由的限制,能够克服毒瘾,但出所后又恢复对毒品的依赖。
工作、家庭环境:赵某父母从事服装代加工业务,收入可观,父母对其疼爱,尤其母亲对其要求基本都满足。源于此,渐渐不受父母约束,行为处事以自我为中心且任性、固执。19岁中专毕业后不愿继续学习深造,开始学做生意,父母未曾进行干预。在朋友帮助下淘得第一桶金后,更是热衷交友,以求获取更多财富。
复吸原因:赵某2018年7月解除强戒,父母来所接回,还未到家,朋友已摆好宴席,告知要为其“庆生”。赵某心知肚明,鉴于刚出所,予以回绝。经不住朋友再三邀请,数月后(自述2个月左右)赴宴,接触了毒品。在与赵某的谈话中,两次强戒间隔时间虽有8个月,但期间断断续续已有接触,侥幸未被查获,并且他把责任都推给毒友。
综合赵某自身性格、家庭及社会关系、复吸原因等分析,可见赵某意志力薄弱,主观戒断意愿不强;家庭纽带功能缺失,人际环境危机四伏;复吸归因错误,急需认知重构。
(三)方案制定与实施
结合日常戒治实际,给予赵某有针对性的预防复吸训练。
1.激发动机,重构正确认知
采用动机强化访谈方式增强赵某戒毒动机,减少其对改变行为的抗阻与疑虑,将可能存在的问题简要呈现在面前,如长期吸毒会对身体各脏器产生严重影响,导致各种疾病,同时浏览吸毒人员后期悲惨图片,对其内心造成冲击;吸毒会导致妻离子散,家庭破碎,观看其会见视频选段,播放亲情电话录音,着重强调父母与女友的关爱与教诲,引导观察父母一年来的变化,皱纹多了,头发白了,女友提分手等;顺势在其内心有波澜时,把偶吸与复吸进行区分,偶吸可以看成是一次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如解题一般,发现错误,及时改正,还有很大机会能够重新进行正确的学习。强化偶吸可以转化为不吸而不是复吸。不管偶吸发生与否,预防复吸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预防下一次再吸,最终达到戒断。
2.重塑自信,科学健康生活
自信的重塑,为美好生活添砖加瓦。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对戒毒人员保持长久的操守起到重要作用。针对赵某年纪轻、身体素质较好的实际情况,民警组织开展为其4个月的康复训练。前期1个月,以大队特色康复训练项目“易筋经”为主,本套功法是针对戒毒人员体质状况进行设计,刚柔相济,伸筋拔骨,动静相兼,健身康复效果明显。中期2个月,待不适症状消除后,开展针对性的身心康复训练,每天坚持早、中、晚较固定时间段训练,上下蹲、仰卧起坐各一组,10个为一组,每周视体能增幅3-5个,最后坚持每次能做上下蹲、仰卧起坐分别为40个、30个,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后期1个月,主要是身心康复巩固训练。在日常训练过程中,需要组织必要的习艺劳作,体能训练与习艺劳动相配合,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戒毒人员的心智,纠正不良思想与恶习,引导其克服心理障碍战胜自我,促进身心康复。
3.情境模拟,习得应对技能
世界充满苦难,但世界也充满对苦难的征服,戒毒也是如此。让戒毒人员认识到高危情境的重要性,并学会识别、应对是戒毒成功与否的关键。通过谈话互动、VR实景模拟、自我效能评分的方式,开展高危情境应对训练。首先确定哪些是高危情境,再通过多次VR实景模拟与其自身对该情境认知与行为反应,对情境进行危险性评分。针对多种特定高危情境,开展模拟活动,掌握恰当的应对技能。如基于“朋友”引诱,可通过角色扮演,演练如何拒绝。出所后与毒友分道扬镳,为自己创设新的生活环境,与毒友失联,自然无法引诱;若暂时无法回避,可做腹式深呼吸,通过慢而深的呼吸方式,来降低或消除兴奋性水平,在短暂的平稳中,识别渴求感伴随的复吸幻想,大声说“不”来打断幻想。经自身努力,仍不能停止幻想,可立即拨打亲人或报警电话,这不仅帮助自己阻却毒友,也利于社会禁毒事业。在此应对过程中,赵某直言,打电话给父母是能做到的,打电话报警,估计做不到,因为这“不道德”,这实质是“好面子”的错误观念在作祟。在别人面前有面子是一种自然、普通的需求,问题是面子谁给的,又要给谁?这是关键问题,需要辨别,否则太好“面子”会使自己的行为依从他人,缺少内在标准,最终不利于自身成长。在毒友前的“面子”是虚无的,更是不可取的。要了所谓的“面子”,就丢了拒毒的意义。多次强化,赵某能深刻认识面子问题。在情景模拟训练中,也很果断拨打亲情电话,措辞强硬。出所前一个月,每周都开展相关活动,强化训练。
4.亲情连线,重获社会支持
动员家庭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创设戒毒人员相对良好的康复环境与氛围。赵某与女友一起生活已有5年。其中第一次强戒,女友没有放弃他,坚持书信鼓励,出所后在即将谈婚论嫁时,再次强戒,女友接受不了打击,想放弃这段感情。在日常书信管理工作中,发现双方仍有书信往来,文字中也都透露出爱意。民警主动联系赵某父母,谈论对赵某女友的看法,父母表示很中意这未来媳妇,希望儿子能改邪归正,用实际行动来唤回女友的心。在可控条件下,给予赵某拨打女友电话的机会,电话中双方互诉衷肠,声泪俱下,赵某表示会积极戒治,出所后就结婚。女友很感动,表示会坚持,只要赵某真戒毒。情感问题得到较好解决,赵某喜极而泣,民警顺势加强思想教育,强化戒毒动机。赵某呈报减期已批复,下月出所。民警与管教科室积极联系,要求当地后续照管工作人员来所接洽,做好出所后相关照管工作。赵某在后续照管工作文书上签字后,如释重负,自述:戒毒信念从来没有如此坚毅。
【案例思考】
结合该案例,对实施防复吸强化训练有以下感悟:
(一)科学运用评价量表,开展戒毒康复心理教育
量表的使用,能科学反映戒毒人员近期心理状态,在数据中寻求突破口,分针点穴,靶向治疗,用心理学的方法与咨询技术对心理方面出现问题的戒毒人员提供心理援助。本案中赵某入所评估时,外显、内隐,戒毒动机均偏低,执行满一年后评估值有改善,但仍有陷入吸毒、戒毒、再吸毒的恶性循环的可能,即使在个别谈话时有“正确”认知,也存在很大的欺骗性。因此,需要设计专业且有针对性的方案,干预手段强,矫正力度大。
(二)构建多重支持系统,营造良好戒毒康复氛围
家庭是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第一环节。多次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耐不住寂寞,扛不住压力,躲不过诱惑,深入分析都有家庭和工作经历的原因。尤其对年轻吸毒人员而言,错误的打开方式,是他们走上吸毒道路的重要诱因。本案中赵某的重要家庭关系人为女友,经过前期的思想教育,初步夯实戒毒动机,切入敏感点后,随即感动流涕,戒断意愿表现强烈。
(三)加强后续照管工作,持续跟踪督促保持操守
要加强跟踪回访,提供帮扶救助,保持民警与照管对象的良好联系,开展经常性提醒,引导远离毒友、毒品。本案中赵某期满回归社会当天即由当地后续照管工作人员及其父母带回,戒毒所、后续照管站、家庭随即建立联系,实时沟通,并传授家庭参与戒毒的技巧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