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新河强制隔离戒毒所音乐治疗矫治项目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目前,在北京市新河强制隔离戒毒所收治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中,滥用新型毒品人数已攀升至91.2%。与传统毒品相比,新型毒品成瘾者具有易激惹、幻觉、恐惧、妄想、攻击性强等严重的情绪障碍和精神病阳性症状,给场所安全稳定带来很大的隐患。
各种文献显示,音乐治疗对监管场所人员包括戒毒人员心理干预的相关研究结果普遍都证实了音乐对负性情绪的缓解具有促进作用,并且可以有效地放松身心,减少消极认知。多年来,北京市新河强制隔离戒毒所一直开展音乐治疗研究,并查阅了大量的资料。
【方案制定】
(一)筛选对象:身心康复阶段,剩余强戒期在半年以上;吸食毒品种类为单一冰毒;无严重器质性疾病和严重精神障碍,共38人。
(二)分组: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9人,两组在年龄、文化程度、SCL-90得分上均无统计学差异。
(三)评定工具: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
(四)训练安排:每周一次,每次120分钟,共24次,采取的技术主要为鼓圈技术、音乐心理剧和歌曲技术,具体如下:
进度 |
技术方法 |
目标 |
实施流程 |
小组形成 (1次) |
小组形成 (第1次) |
小组形成 |
1、建立团体,让彼此相识,明确团体目标; 2、建立团体契约,营造团体氛围。 |
鼓圈技术(10次) |
节奏模仿 (第2-5次) |
熟悉康佳鼓的基本演奏技巧;为即兴演奏表达情绪打基础;宣泄情绪。 |
1、低难度节奏练习; 2、中难度节奏练习; 3、节奏组合练习。 |
节奏互动 (第6-8次) |
通过节奏互动,使成员集中注意力去关注他人演奏细节,提高在人际互动方面的观察力、判断力与控制力。 |
1、个体与个体的互动; 2、个体与小组的互动; 3、分组:小组与小组的互动 |
|
自由即兴演奏(第9-11次) |
通过即兴演奏来获得情绪的自我意识、情绪的宣泄表达、情绪的自我控制等人际功能方面的基本能力。 |
1、我的心情; 2、我最喜欢的节奏; 3、最疯狂的节奏 |
|
音乐心理剧(8次) |
以创伤为主题的音乐心理剧 (第12-15次) |
对小组成员的创伤性事件进行修复、治疗。 |
1、分享成长经历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 2、剧情呈现与讨论。 |
以毒品危害为主题的音乐心理剧(第16-19次) |
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吸食毒品的危害,进一步深化对毒品危害性的认识 |
1、、分享吸食冰毒后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 2、剧情呈现与讨论。 |
|
歌曲技术 (4次) |
歌曲演唱 (第20-21次) |
唤醒强戒人员内心的美好情感,激发家庭、对家人的责任。 |
演唱以亲情为主题的歌曲 |
歌曲讨论 (第22-23次) |
从认知层面进行引导,激发强戒人员自我成长自愈的力量。 |
讨论以亲情为主题的歌曲 |
|
小组结束 (1次) |
小组结束 (第24次) |
小组的回顾与总结;处理离别情绪。 |
1、小组回顾与总结 2、音乐歌唱 3、互赠留言与祝福 |
【实施情况】
(一)小组形成
小组成员相互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吸食毒品的经历、音乐的喜好类型等促进彼此的相互认识、了解;咨询师介绍小组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并制定了团体契约,团体初步形成。
1.鼓圈技术:鼓圈也叫集体鼓乐,是音乐治疗的一种器乐演奏形式,它是在音乐治疗师的引导下让每个小组成员人手一个鼓,围成一个圆圈,根据音乐治疗师设定的节奏及主题进行模仿、练习及即兴演奏的特殊音乐治疗技术。
(1)节奏模仿(第2—5次):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依次进行低难度、中难度的节奏模仿练习,当单个节奏模仿熟练以后,再进行节奏组合练习。
(2)节奏互动(第6—8次):当小组成员对节奏都比较熟练以后,由小组的某一成员进行某种节奏的组合演示,然后指派某个成员进行模仿或者集体进行模仿。这是对小组成员专注力的训练方法,通过这个环节,能促使小组成员集中注意力去关注他人演奏细节,从而提高在人际互动方面的观察力、判断力与控制力。
(3)自由即兴演奏(第9—11次):当小组成员对基本节奏都比较熟练时,咨询师邀请小组成员进行自由即兴演奏,如演奏“我的心情”“我最喜欢的节奏”“最疯狂的节奏”,“最疯狂的节奏”成为小组成员情绪宣泄的最佳出口,演奏完毕后均表示畅快淋漓、无比舒畅。在这一环节,小组成员已经由最初的艰难的节奏模仿到自我创造,见证了一步步的成长与进步。
通过鼓圈的节奏模仿和即兴自由表达,小组成员逐渐学会了通过双手拍打鼓面来表达愤怒情绪,也建立了不良愤怒情绪及攻击行为强度与演奏拍打鼓力度之间的相关性。由于拍打鼓面的时候用力越大其自身的疼痛感也就越大,这种因为愤怒而用力过大的疼痛感反过来,也是对其不良情绪和攻击行为的惩罚,从而教导其有控制地去演奏拍打康佳鼓,提升其对自身不良情绪及攻击行为的控制力。
2.音乐心理剧:音乐心理剧是把音乐治疗的诸多技术和心理剧有机地结合起来, 让语言和音乐交互作用, 在交流者之间产生更直接、深远的影响。
对成瘾者而言,在访谈中发现在她们成长经历中大多数都有创伤性事件,这些创伤性的事件与吸食毒品之间有一定的关联,而且吸食冰毒后产生各种幻觉,做出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及伤害自己的事情。因此,音乐心理剧的主题分为创伤篇和毒品危害篇,每个主题4次,每次心理剧的演出都对小组成员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如在创伤主题时,一名成员分享了丈夫在自己面前被刺杀的情景,压抑了十多年的感情终于在小组中释放出来,大喊了一声:“老公,你别走!”在分享吸食冰毒后印象深刻的事件时,小组成员分享了吸食冰毒后产生的各种幻觉:如曾把地毯上的的毛当成百元大钞捡起来放在口袋里;曾把眼睫毛当成牙签冰把眼睫毛都给拔秃了;也曾以为鼻子上有许多粉刺而把鼻子拔得鲜血淋淋;为了防止吸毒后被抓,不顾性命危险从楼上跳了下来,目前一直都瘸着腿……在此基础上排练成了《飞天蝙蝠侠》,剧本中菲菲的原型在大队的情景剧比赛中还把这个作品当做自己班的参赛作品搬到了舞台上,这个作品也引起了全体强戒人员的强烈共鸣。
3.歌曲技术:歌曲技术主要是通过歌曲的聆听和演唱,或者通过歌曲的讨论和再创作体验的引导过程,让来访者在躯体及心理情绪上获得身心康复的机会。
如在小组中,一名成员带来了一首亲情主题的歌曲《月光》,而亲情也是强戒人员戒毒动力的源泉,为了更好地抒发情感、激发戒毒动机,咨询师在演唱时进行了指导,如“离开太久的故乡/和老去的爹娘”时,“太久”声音要长一些“太…久”、“故乡”的声音要往上走,如同我们想家乡的时候都是抬头仰望,“老去的爹娘”声音是往下走,如同想念父母的时候是低着头的,通过这样的指导和行为训练,帮助小组成员抒发自己的情感。在讨论中,她们也纷纷说起与家人共度的美好时光以及对家庭的愧疚对亲人的感恩,并表示只有好好戒毒才能对得起家人。
(二)小组结束
回顾整个小组过程,小组成员纷纷表示在活动中很开心,也对小组的结束表示了不舍,小组成员用合唱《萍聚》、《祝你平安》、《我只在乎你》等歌曲表达了自己的心声,也在最后相互表达祝福。
【案例思考】
(一)效果评估
1.音乐治疗干预前后实验组、对照组SCL-90结果分析。
表1:干预前后实验组SCL-90得分比较(x±s,n=19)
量表 |
干预前 |
干预后 |
T值 |
P值 |
SCL-90 |
|
|
|
|
总分 |
139.2±47.97 |
108.7±27.01 |
2.201* |
0.028 |
躯体化 |
1.43±0.37 |
1.11±0.21 |
3.183** |
0.001 |
强迫 |
1.72±0.75 |
1.40±0.56 |
1.145 |
0.147 |
人际关系 |
1.61±0.66 |
1.26±0.43 |
1.855 |
0.064 |
抑郁 |
1.77±0.85 |
1.21±0.38 |
2.172* |
0.030 |
焦虑 |
1.54±0.54 |
1.21±0.38 |
2.164* |
0.030 |
敌对 |
1.43±0.42 |
1.12±0.17 |
2.588* |
0.010 |
恐怖 |
1.23±0.27 |
1.10±0.17 |
1.738 |
0.082 |
偏执 |
1.44±0.68 |
1.17±0.44 |
1.381 |
0.167 |
精神病性 |
1.54±0.66 |
1.19±0.31 |
1.890 |
0.059 |
其他项目 |
1.53±0.60 |
1.28±0.31 |
1.447 |
0.148 |
* P<0.05 **P<0.01
表2:干预前后对照组SCL-90测试得分比较(x±s,n=19)
量表 |
干预前 |
干预后 |
T值 |
P值 |
SCL-90 |
|
|
|
|
总分 |
141.3±39.29 |
137.1±37.62 |
3.750 |
0.487 |
躯体化 |
1.55±0.57 |
1.42±0.34 |
0.806 |
0.420 |
强迫 |
1.88±0.61 |
1.75±0.63 |
1.729 |
0.084 |
人际关系 |
1.57±0.55 |
1.44±0.49 |
1.417 |
0.156 |
抑郁 |
1.81±0.85 |
1.63±0.61 |
2.014 |
0.054 |
焦虑 |
1.67±0.57 |
1.62±0.62 |
1.313 |
0.189 |
敌对 |
1.30±0.44 |
1.35±0.48 |
0.632 |
0.527 |
恐怖 |
1.26±0.26 |
1.28±0.42 |
0.387 |
0.699 |
偏执 |
1.24±0.28 |
1.43±0.59 |
1.736 |
0.083 |
精神病性 |
1.43±0.42 |
1.43±0.40 |
0.105 |
0.916 |
其他项目 |
1.61±0.46 |
1.75±0.68 |
1.080 |
0.280 |
由表1、表2可知,音乐治疗对新型毒品成瘾者的敌对、焦虑、抑郁等症状有显著的效果(P<0.05),对躯体化有极显著效果(P<0.01)。
2.小组成员自我评价:在音乐治疗结束后,对实验组的成员进行了半结构式访谈,半结构主观问卷访谈显示:实验组在情绪功能、调节躯体功能、改善社会交往等方面均有较为明确的改善体验。
(二)总结与反思
经过几年的实践,北京市新河强制隔离戒毒所已经基本建立了音乐治疗的干预流程,并取得了一定的矫治效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音乐治疗这门学科在国内依然处于起步发展结果,实证研究比较欠缺,可以借鉴的文献资料相对较少;二是在音乐治疗活动内容的安排和设计上,还有一些需要改进和优化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发挥专家、高校的智力支持作用,完善、规范训练流程,培养一批业务过硬的音乐治疗师,进一步提高戒治效果,减少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