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多线开路一点攻破”帮助戒毒人员李某走出自责心理困局的综合戒治案例

“多线开路一点攻破”帮助戒毒人员李某走出自责心理困局的综合戒治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戒毒人员李某,男,42岁,离异,广西桂林人。家有一儿一女,均未成年,现由前妻抚养。2019年11月,李某17岁的儿子在酒吧与他人斗殴后,无证驾驶引发交通事故。2020年3月李某因吸毒被公安机关抓获送强制隔离戒毒。当月李某儿子因交通肇事被民事起诉,李某家庭需赔偿对方车辆损失费6万元。2020年9月李某儿子交友不慎多次吸食K粉,被李某前妻举报,送进当地公安局戒毒所接受一年强制隔离戒毒。李某得知儿子的情况后,情绪非常低落,常常自责流泪。经观察,李某近期情绪波动较大,少言寡语,习艺劳动积极性不高,同时食欲降低,日渐消瘦。

大队心理小组使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李某进行测评,显示抑郁因子和焦虑因子得分分别为3.2和3.5,需进一步进行心理干预。

【案例基本情况】

(一)寻找问题根源

1.大队成立由教育矫治、心理矫治、康复训练等小组成员组成的攻关小组,大队心理咨询师民警真诚积极关注,共情他的感受。戒毒人员李某诉说:以前妻子和岳母一家人对自己很关心,一家人也和睦。儿子出生第二年,因矛盾与妻子离婚,过后十分后悔。妻子和岳母对他很好,他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和女婿,错过了一个好家庭。染上毒瘾后,多次进出强戒场所,糟蹋了生命的大好时光,对儿女也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在家庭最困难的时候,自己无法在经济上为家人分担赔偿压力,怨恨自己没用。

2.经查阅卷宗,致电属地派出所和家属,询问互助小组戒毒人员,以及耐心与李某沟通,在认真调查了解情况后,分析导致其出现深度自责的原因如下:

一是对自己未能尽到丈夫的责任而自责。据了解,戒毒人员李某前妻一直通过亲情电话鼓励李某专心戒毒,认真悔过,双方关系较为融洽。由于戒毒人员李某父母早逝,现家中长辈只有前岳母一个老人,李某与老人相处和睦,非常关心老人身体状况。

二是对自己未能替儿子分担交通事故赔偿费用而自责。据了解,戒毒人员李某前妻从2005年开始独自抚养儿女,现民事诉讼判决书要求李某前妻作为监护人赔偿对方6万元的损失费。因李某尚在强制隔离戒毒期限内,多年的吸毒生活早已败尽了原有家产,目前无任何经济能力可以帮助前妻支付赔偿金,故6万元的赔偿金全部由李某前妻一人承担。

三是对自己未能尽到父亲责任而自责。李某在儿子年幼时离开家庭,对儿子缺少陪伴和关爱,更缺少父亲的监督教育,导致儿子尚未成年便提早进入社会,结交了不良朋友,胡作非为,走上了吸毒的道路。

四是对自己现阶段的人生错误自责。李某曾在2015年、2018年、2020年被执行强制隔离戒毒,因为长期吸毒,放纵自我,错过了温暖的家庭,错失了儿女的教育,错走了自己的人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当下的境遇使李某陷入无限的自责。

(二)综合教育戒治方案

1.以家庭情感为主线,双重疏导打开心路

(1)建立“家队一线”共识。教育矫治小组负责与李某的前妻联系和沟通,了解李某家人对李某的真实想法与态度,同时向其家人告知李某现阶段的身心状况,及大队心理辅导方案内容与预估效果,达成“家—队”共建心理支持的共识,做好内外部情感同步互动,排解李某对于亲人的自责情绪。

(2)畅通化解负面情绪的渠道。一是通过安排远程视频探访,让前妻带着女儿一同与其进行会面,用亲情的温暖来融解李某封闭的内心,让亲人了解到他对家人的思念和回归家庭的渴望;二是额外为其申请了“岳母热线”,使李某能够有机会和其岳母进行视频会见。在会见过程中,李某表达了对老人的关心,现场流出了热泪,释放了积郁很久的负面情绪;三是鼓励其每周日记。坚持每周通过文字记录、总结、分享自己的情绪,帮助自己更好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把情感寄托于文字中,作为心理释压的一种方式。

2.以调查帮扶为辅线,助其走出自责困境

(1)调查经济状况,用实情帮其减轻自我压力。据调查了解,戒毒人员李某前妻现跟其亲戚合作经营家乡土特产生意,目前收入稳定,其女儿就读公立小学,学费有国家保障,岳母身体健康,无重大经济负担。李某家人经济收入水平尚不属于特别困难家庭,把家人的真实经济情况告知了李某进行,用现实说服李某释放自责压力。

(2)建立汇款渠道,帮其尽己所能分担家庭经济负担。对接和落实对外汇款流程与要求,鼓励戒毒人员李某每月适度节省购物金额,坚持每月向家人汇出一部分劳动收入。建立开放金融渠道,满足戒毒人员李某渴望为家庭经济出一份力的内心需求,有效化解其对家庭经济的担忧。

3.以交流沟通为次线,打开其对儿子内疚的心结

(1)用儿子的录音促使李某放下为父的自责。通过联系李某的儿子,了解其心理状态及对父亲的看法,在对李某儿开展教育引导工作后,鼓励其通过视频录音方式向父亲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让李某感受到儿子对自己依然存有敬爱之情,用儿子改正恶习、积极生活的良好心态感染李某,促使其重拾戒毒信心。

(2)社区帮扶打消李某对儿子重入歧途的担忧。与当地戒毒康复社工联系沟通,通过社工的协助,持续跟进,帮助李某儿子逐渐纠正错误思想和行为。在社会力量的关心与帮助下,李某对儿子戒断毒瘾充满信心,逐渐放下了忧虑。

4.改变自我认识,重点攻破自责心理困局

外部事物的影响是个体产生自责情绪的原因之一,根本原因在于戒毒人员如何以积极心态看待现实与自我。扭转自我认知,是改变“自我想法”是最根本、有有效、最直接的方法。由于戒毒人员李某主要是因为儿子出现变故而引起情绪波动,经协商,采用支持性心理疗法。

(1)对李某能深刻反省自己以前的错误,对家人有忏悔给予表扬。支持他剖析自己的行为、与家人的关系、屡次戒毒失败的经历,找出根源。李某表示自己的意志力不够坚定,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导致失败。

(2)走出认识误区,重塑自我。从思想上引导转变,用“家人的默默支持、真实的经济调查、儿子的真实表白”三条引导思路,让戒毒人员李某清楚意识到自责源于自身对家庭现状认识存在误区,重新明确现阶段首要任务是改造好自己,专注完成自身两年强制隔离戒毒,成功回归社会,拥抱家庭。

5.参与矫治活动,释放压力,健康身心

(1)运动训练,重塑身心。大队根据“一队一特色”活动的要求,组织开展了红色诗歌朗诵,坚持“篮球操”康复训练,利用运动使其放松情绪,缓解自我压力,重塑身心,积极生活。

(2)感恩教育,以情促戒。大队通过坚持组织“一封家书”、视频探访、制作亲情短片、“唱出心中爱”等活动,以感恩亲人作为成功戒毒的动力源泉,拓宽戒毒人员与家属亲人交流互动渠道,以亲人间的情感纽带坚定李某的戒毒决心。

(四)综合教育戒治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教育戒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李某回归到正常的心理状态,表情自然,能与民警和其他戒毒人员进行往常的交流,他自诉:现在情绪基本上波动不大,虽然有时仍然想家里的事情,但没有前段时间那么焦虑不安了,睡觉也能入睡,胃口也好了。经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量,显示抑郁因子和焦虑因子得分分别为1.8和1.9,属于正常范围。

经攻关小组综合评估,戒毒人员李某对自己的问题能深入剖析,在咨询师的引导下找寻根源,学会用合理思维去分析处理问题,对未来建立了信心,能回归正常的戒治生活,会用实际行动去争取早日回归家庭。

【案例思考】

(一)案例中戒毒人员李某因无法帮助家庭分担经济负担和未对儿子教育尽责而不断自责,情绪波动较大。作为大队民警,对这类因急性、巨大或非同寻常的应激出现心理危机的戒毒人员,必须保持警觉性,及时发现,及时疏导治疗,落实科学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

(二)推广“家—队”合力教育方式。大队民警对戒毒人员的管理教育,加上了家庭的亲情帮扶鼓励,将更利于戒治成效的提高。“家—队”应建立和增强合力教育的共识,更好引导戒毒人员纠正自我认识,适应教育环境,达到更显著的教育效果。

(三)打开心理闭环,重塑自我认识。心理辅导的目的是让戒毒人员转变对自我的错误认识,从新的角度看待问题,走出思想和情绪上的误区,帮助他们重建正确的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心理咨询师要引导戒毒人员进行自我剖析,正视和摆脱外界干扰,合理分析处理问题,放下自责,树立信心,明确自身现阶段的人生目标,发挥潜能,专注走好成功戒毒的每一步。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