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疫情期间应用合理情绪疗法疏导 戒毒人员不良情绪的心理矫治个案

疫情期间应用合理情绪疗法疏导 戒毒人员不良情绪的心理矫治个案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戒毒场所实行最高勤务等级,实施全封闭管理,戒毒人员与外界信息沟通不畅及面临环境转变带来的恐惧心理,极易产生焦虑、抑郁、恐惧、易怒等心理问题。戒毒学员李某某,2018年12月20日送至西双版纳州强制隔离戒毒所强戒,能够服从警察管理,遵守纪律。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特别是听到感染人数不断增加,好多还因染病死亡,湖南与湖北紧邻,非常担忧家人身体健康状况,出现恐惧、失眠、多梦烦躁、食欲不振等心理症状,严重影响到李某某的戒治生活,心理矫治中心积极关注戒毒学员心理健康状况,对疫情期间心理健康状况出现严重风险的戒毒人员,及时进行心理健康评估诊断,制定心理矫治方案。此案例通过对戒毒学员李某某心理救助使其心理症状得到缓解,情绪平稳,达到预期效果的心理矫治案例。

【案例基本情况】

一、基本信息:李某某,男,1975年5月14日出生,小学文化,未婚,个体经营,户籍地: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性格内向,处事拘谨,有一定应变能力。吸毒多年,多次戒毒未能成功,2018年12月吸毒被公安机关查获,决定强制隔离戒毒二年,2018年12月20日送至西双版纳州强制隔离戒毒所强戒, 强戒期2018年12月20日至2020年12月19日。

二、成长经历:父母出身农民,文化水平低,家庭困难,父母兄弟感情较好,家庭和睦,小学毕业后,就同哥哥外出打拼,1998年到景洪市集贸市场做个体经营,景洪由于地处边界,当时黄赌毒泛滥,老乡们经常聚在一起吃喝玩乐,加之对毒品危害认识不足,认为这是一种时尚、是一种高品质的生活追求,在朋友的诱惑下很容易就能接触到毒品,通过相互模仿学习,逐渐吸食上毒品。吸毒后无心经营和家人经常发生争吵,感情有所淡化。

三、个人自述:从小聪明伶俐能吃苦,和家人能和睦相处,到西双版纳打拼近20多年,聚藏了一定财富,有了钱但缺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精神更加空虚,在朋友的诱惑下开始吸食毒品海洛因,从此坠入深渊不能自拔,多次戒毒未能成功。父母出身农民,没有什么文化,之前家庭生活困难,我只要能赚钱,对我的生活圈从不干预,缺乏正确引导,知道我吸毒后虽进行了规劝甚至打骂,得到的是心灰意冷,最终因年迈已高返回到湖南老家,2018年12月20日送至西双版纳州强制隔离戒毒所强戒。通过戒毒教育矫治对毒品危害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彻底戒除毒瘾还缺乏坚定信心,毒品危害了我的身心和家庭,我知道我的所作所为让父母很失望,我讨厌毒品,有时甚至非常厌恶自己,可一到了外面我还是抵御不了毒品的诱惑。疫情爆发我非常担忧父母的身体健康状况,吃不好、睡不着,无心参加戒毒矫治活动,希望警官能够帮助到我,让我彻底戒除毒瘾,早日回家陪伴父母。

【方案制定】

一、采用摄入性会谈收集李某某的基本资料,引导他做了相关心理测试,做出初步诊断。通过《疫情期间心理健康自评量表》测试得分54,恐惧、强迫、易怒表现重度,抑郁轻度,心理健康状态存在风险,特申请心理咨询。

二、评估诊断:

(1)该来访者收治体检正常,近期无干咳、发热等症状

(2)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心理学原则,该求助者主观世界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能主动求医,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可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3)该求助者的主导症状是多梦失眠、烦操易怒、恐惧、反复洗手、食欲不振等症状,与疫情在湖北爆发,担心家人身体健康状况息息相关。为现实冲突属常形,可排除神经症性问题。

(4)该求助者的情绪症状由现实因素引发,持续时间两个月,对社会功能稍有影响,尚未泛化,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5)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三、咨询目标:具体目标纠正错误认知、疏导不良情绪。最终目标竖立信心、完善人格、促进心理健康。

四、咨询方案:根据以上评估和诊断,,一是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不正确的解释和评价,强调情绪的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二是通过团体心理咨询促使戒毒人员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能力

【实施情况】

心理诊断:来访者衣着整齐,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正常,精神状态不佳,能够配合咨询师进行访谈,通过真诚、共情、积极关注与李某某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使其感到被理解和接纳,咨询中运用合理情绪疗法ABC理论,找出他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食欲不振、失眠、烦操、焦虑、情绪低落;诱发性事件(A)疫情爆发;不合理信念(B)新冠病毒太可怕了,湖北疫情这么严重,相邻的湖南也一定会大爆发,家人会被感染,我也会被感染。向求助者解释ABC理论,并帮助求职者初步理解A、B、C之间的关系,然后与求助者协商制定咨询目标和方案。

领悟阶段:求助者的主要问题是躯体、抑郁、焦虑、入睡困难的苦恼,而这与他自身心理的不合理信念有关。咨询师需要帮助求助者使他们认识到信念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他们因此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应负有责任,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他们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咨询师整个过程以查找不合理信念,领悟不合理信念与行为情绪之间的关系,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为核心。

修通阶段:通过咨询师积极主动地提问来进行,其内容紧紧围绕着求助者信念的非理性特征,应用黄金法则来反驳求助者对疫情发生后以偏概全和糟糕至极的不合理信念,人们要对危险和可怕的事随时随地加以警惕,应该非常关心并不断注意其发生的可能性,对危险和可怕的事情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是正确的,但过分的担忧则是非理性的,因为坚持这种信念只会夸大危险发生的可能性,使人不能对之加以客观评价和有效的去面对,这种杞人忧天式的观念只会使生活变得沉重和没有生气,导致整日忧心忡忡,焦虑不已。咨询师通过各种质疑性的提问,也通过列举假想的情境来使求助者认识到这一观念的不合理性并引导她对自己的问题加以主动思考,疫情虽可怕,但只要我们通过正确的方法有效防控就能战胜疫情。

再教育阶段:强化新的观念,巩固前几个阶段治疗所取得的效果。加强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拨打亲情电话、使其对新冠肺炎的防控有了充分的认识,也清晰看到我国、我所对疫情的防控能力,明确了中国人民上上下下正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感染者得到积极救治,已经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传播,消除不合理信念。并让其参加心理团辅活动,使其产生兴趣,采用团辅游戏的方式帮助求助者自我开放,挖掘潜力,提高自我觉察能力,增加其信心和力量,疏导不良情绪。经过几次咨询,求助者表示:“心理舒畅了好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知道自己以后该怎么做,睡眠得到改善,能与他人友好相处,并受到管理民警的表扬和鼓舞”。来访者竖立了信心,转变了态度,心理症状得到缓解,情绪平稳。

【案例思考】

经过4次的心理咨询后,根据所定的咨询目标进行评估可知:本案例成功运用了合理情绪疗法并结合团体咨询,改善了求助者的焦虑情绪、入睡困难等,社交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人格进一步完善。

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咨询师要明确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这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因为不合理信念并不是单独存在的,他们常常和合理的信念混在一起而不易被察觉,咨询师应结合具体实例,从具体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反复向求助者分析说明,使其真正的领悟 。进行这一步工作时,咨询师不应急于求成,有时求助者表面上接受了ABC理论,对自己的问题也好像达到了一种领悟,但是很可能是一种假象,因为求助者可能希望自己的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他们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讨好咨询师的心理,希望尽快得到一付“灵丹妙药”,这表明他们仍没有认识到自己应对问题负责任,仍希望依靠外部的力量来解决问题,要检验求助者是否真正达到领悟,咨询师可以引导求助者分析他自己的问题,让他举一些例子来说明自己问题的根源。对于像李某某这样的学员,要摸透是什么引发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的对症下药,逐条解决问题。他的主要症状疑病、多梦失眠、烦操易怒、恐惧、食欲不振与疫情在武汉大爆发息息相关,疫情爆发时期产生一些恐惧心理在情理之中,不要过度解读,合理应对,让自己经常保持积极的态度。通过民警防疫宣传,电视报道了解疫情情况、健康知识;加强与家人沟通和联系,关注健康状况;积极参加康复运动,保证高质量睡眠;责任民警加强与其交流,积极关注身心状况,合理表达愤怒,调节好自己的情绪;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上,通过心理救助,该来访者对新冠肺炎防疫防控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得知家人身心健康,消除了顾虑,缓解了恐惧紧张情绪,达到预期效果。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