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四招”促董某保持五年操守的案例

“四招”促董某保持五年操守的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董某,1981年出生,福建省厦门市人,初中文化,吸食海洛因20多年,“多进宫”人员,离异。2013年3月,董某因再次吸毒,被送进了厦门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刚入所时,董某放荡不羁,经常因琐事与外地区戒毒人员打架,先后被加期4个多月,是所里才出了名的“打架大王”。在民警的悉心帮教下,董某变化很大,不但改掉了昔日的恶习,还当上了生产的线长。2015年初,董某提前解除强制隔离戒毒。回到家里的董某牢记民警的教诲,一切从零开始,戒断了毒瘾,保持了5年的操守,通过艰苦努力,事业有成,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案例基本情况】

董某自恃清高,瞧不起外地戒毒人员,每次因打架被处罚后,也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大队民警经过认真分析,决定对症下药,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帮教方案。

(一)制定方案

亮明“高压线”。大队民警把董某常犯的错误,归纳为不能触碰的“四条高压线”,对其进行反复教育,如果触犯,必将受到处罚。

打好“组合拳”。董某出所以后,仍然不离不弃,“扶上马,还送一程”,重点打好“组合拳”,即:介绍工作、创业辅导、保持联系。

(二)实施情况

董某倚仗其厦门“本地人”的优势,经常违反行为规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刺头”。民警在所里及出所以后,主要采用了以下“四招”,促其保持操守。

亮明“高压线”。董某下到大队后,民警根据其表现,向他亮明了“四条高压线”,即不得辱骂、顶撞民警和医生;不得拉帮结伙、搞团团伙伙;不得藏匿、传递、制作、使用违禁品;不得打架斗殴、聚众闹事、扰乱秩序。这“四条高压线”就像“紧箍咒”一样戴在董某的头上,大队民警不但用执法记录仪向他当面宣读,而且经常提醒他不要触碰,不然就属于“明知故犯”,必将加重处罚。自从明确了“高压线”后,效果很好,董某的嚣张气焰被立刻打了下去,说明在规章制度面前,如果较真“碰硬”,亮明底线,戒毒人员还是会收敛的。

吹响“宣传号”。董某 “好打架”,其实是一种无知的表现,即“无知者无畏”,主要还是认知有问题,部分戒毒人员之所以有恃无恐,究其原因还是认知出现偏差。民警加强了对董某的正面教育,吹响了“宣传号”,不断纠正他的错误认知。比如告诉董某,戒毒所是教育和挽救人的地方,不是“角斗场”,大家到一起是为了戒毒,人人都平等,不能有地域之分,民警对所有戒毒人员要一视同仁、文明执法,同样,戒毒人员也要遵规守纪,这样才能有一个和谐的戒治环境进行戒毒。民警入情入理的话语打动了董某,董某听明白了,也记住了,其错误的认知也慢慢的得到纠正。

提供“小平台”。董某在社会上虽然是个“小混混”,但其还是有一定的号召力,为人肝胆、爱打抱不平、非常讲义气,因为这些因素,在戒毒所里他仍然“小有名气”。民警打掉了董某的嚣张气焰后,并没有“一棍子打死”他,而是从长远考虑,为他提供进步的“小平台”。大队经过慎重研究,决定让他担任生产线的线长,董某原来修理过汽车,对锁螺丝非常在行,大队民警就召开现场会,让董某进行示范,从此以后,董某自信心“爆棚”,感到自己有了用武之地,工作也非常用心,在民警的悉心指导下,该条生产线进步明显,不但生产进度上去了,产品质量也上去了,董某的存在感和价值感倍增。

打好“组合拳”。两年的戒毒时间是短暂的,董某出所后很茫然,面对变化发展的社会,他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茫然间,他拨打了民警留给他电话,关键时刻,民警打出了“组合拳”。大队民警给他介绍了一份送外卖的工作,不久,他告诉民警,给别人打工太辛苦,他想自己创业,民警鼓励他去干自己的老本行。在民警的全力帮助下,董某选择开一家轮胎店,很快就赚回了成本,接着又开了一家茶叶店,招揽了更多的客户,生意越做越大,按照他的说法,“每天忙得后脚跟打后脑勺”。如今,一晃5年过去了,董某不但买了房子,还娶了妻子,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他再也没有时间去触碰毒品了。忙里偷闲,他还会通过电话向民警汇报自己的近况,民警也会时时鼓励他,让董某信心满满,并保持良好的操守。

(三)戒治效果

董某在民警的帮扶下,不但事业上小有成就,而且保持了5年的操守,日子越过越好,董某常说:“吃水不忘挖井人,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戒毒所民警帮助教育的结果。”董某表示,他会继续保持这份来之不易的成果。

【案例思考】

戒断毒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这个案例中,除了董某本人努力之外,民警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董某成功戒毒带给我们以下思考。

一是管理要讲究方法。董某入所后虽然屡次违规,而且还多次受到了扣分处罚,但民警只对事,不对人,有违规行为,照样处理,发现董某有一定的“号召力”,不计前嫌,使用他当上了生产线长,不但生产任务月月有增长,董某的组织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二是教育要深入人心。教育必须入脑入心,对戒毒人员的教育更是如此,不能只停留的表面上,“雨过地皮湿”式的教育取不到什么效果。董某自从民警划定了“高压线”后,使他“猛然惊醒”,再加上后期,民警不断的提醒,使董某把“高压线”不但“内记于心”,而且,做到了“外化于形”。

三是帮扶要因人而异。衔接帮扶要从墙内延伸到墙外,要有实实在在的举措,戒毒人员有求于民警时,民警不能“拒之门外”,应该适时加以引导,关键时刻助力一把。董某原来修理过汽车,出所后,开了轮胎店,便是轻车熟路,投资不大,回收资金容易,个人创业,非常适合董某这种人,因此,他获得了成功。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