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五项措施”帮助夫妻吸毒照管家庭实现家庭稳定个人安定的案例

“五项措施”帮助夫妻吸毒照管家庭实现家庭稳定个人安定的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照管对象张某,男,43岁,高中,江苏盐城人。张某过去一直在外地做生意,由于交友不慎沾染毒品,先后3次被强制隔离戒毒,2019年5月解戒出所后成为盐城后续照管指导站照管对象。

照管对象华某,女,42岁,中专,江苏盐城人。华某系张某的妻子,受丈夫长期影响也沾染上毒品,2018年3月因吸毒被决定强制隔离戒毒,2019年11月解戒出所后成为盐城后续照管指导站照管对象。

夫妻俩育有一儿子,9岁,小学二年级。由于夫妻长期吸毒,给家庭、孩子、父母和自己都造成了精神、身体和经济上的三重重创,使其家庭深陷困境泥潭,夫妻俩先后解戒回家后面对的是因吸毒欠了亲戚朋友巨额债务无法偿还;对戒毒失去信心,彼此间没有相互鼓励、相互监督戒断毒瘾,而是觉得生活没有希望,不如自暴自弃,放任家庭毁灭而不问;不愿对孩子进行监护,导致家庭矛盾频发,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导致性格内向、心理封闭,不愿与人交流。

【案例基本情况】

(一)方案制定

“一人吸毒,全家遭殃。”一个家庭夫妻共同吸毒,对整个家庭来说是不幸的,不仅可能导致生活返贫,还会造成孩子无人监护、老人无人赡养、家庭支持系统塌陷等一系列家庭矛盾,进而引发社会问题,最终结果只能是家破人亡。面对这样特殊而棘手的家庭,指导站在信息对接和实地跟踪回访了解详实情况后,及时伸出援手,将张某、华某纳入长期重点跟踪、扶持、服务对象,并作为戒毒典型予以培育培塑,有针对性地开展系统的教育引导、帮扶解困等工作,帮助其重建家庭支持系统,顺利回归家庭、融入社会,重新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为此指导站量身定制了“1235”重点帮扶计划,即紧紧围绕“彻底戒除毒瘾”根本目标,设立“重建家庭支持系统”“顺利回归融入社会”两个子目标,由市指导站、县工作站、街道服务站联合进行重点帮扶,具体实施“多方协调”“引导激励”“就业帮扶”“亲情感化”“持续跟踪”五项措施,促使夫妻双方正视过去,坚定信心,重新承担家庭应尽责任,彻底戒除毒瘾,为孩子、为父母、为自己重建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二)方案实施

1.多方协调,解决监护缺失问题

2018年5月11日,盐城指导站在方强戒毒所开展后续照管所内教育,期间戒毒人员张某向民警反映他们夫妻都在戒毒所强戒,孩子无人照料,请求后续照管站帮忙救助。接到求助后,指导站迅速与省女子戒毒所联系,核实张某妻子相关情况,并派工作人员赴张某家中,实地走访察看具体情况。了解到张某陈述的家庭情况基本属实,其儿子正在读小学二年级,爷爷奶奶患病无力照顾上学,家庭生活非常困难。指导站立即将走访情况向市司法局领导作了专题汇报,局领导指示迅速联系民政部门、县工作站、镇服务站寻求救助办法。通过沟通协调,得知张某夫妻都在戒毒所戒毒,孩子属于父母监护缺失,当即根据相关政策,由指导站民警到当地政府申请困境儿童救助。与此同时指导站积极协调所属乡镇服务站对照相关政策帮助张某父亲办好有关证明材料,并亲自陪同到镇政府提交救助申请,经过多方协调,终于在较短时间内走完全部程序,申领到了每月1060元的生活补助,生活困难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同时,指导站民警还协调学校寻找校外有资质的学生食宿服务机构,委托照顾孩子的日常食宿和管理教育,从而解决了孩子家庭监护缺失问题。

2.引导激励,解决信心不足问题

2019年5月21日,张某提前解戒出所后,指导站第一时间与其联系,安排其到服务站报到,签定照管协议,讲解后续照管政策。民警秉持“诚心、耐心、真心、贴心”照管理念,与其促膝谈心,详细了解过去多次吸毒经历和未来生活打算,共同分析多次复吸原因,引导正视存在问题,及时调整心态,坚定戒毒信心,积极适应新的生活。按照“1+5+N”精准帮扶机制,民警迅即牵头建立了由后续照管社工、社区民警、村居干部、禁毒志愿者、亲属共同参与的照管小组,制定了详细的照管帮扶计划。“六一”儿童节,民警专门邀请张某和儿子一起参加“拥抱明天 放飞梦想”护苗主题活动,为其发放了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和特困扶助金,通过开展亲子游戏、团体心理辅导等活动,进一步增进父子感情,唤醒张某内心责任感,激励其坚定信心、痛改前非,承担起作为父亲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3.就业帮扶,解决个人安定问题

照管对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不仅能解决生活问题,更能有助于尽快融入社会。针对张某家庭生活困难实际,指导站民警在与张某协商后,决定尽快帮助找到一份合适稳定的工作,使其能够安定下来。民警先将张某安排到地方司法行政安置帮教基地,做一些简单的手加工,暂时缓解家庭困难。一段时间后,又结合张某特长,通过人力资源中介公司、人才招聘网,为其寻找合适工作岗位。最终促使张某成功应聘某广告公司。民警及时进行提醒和劝诫,叮嘱其要严于自律,远离过去的毒品朋友圈,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岗位,以优异的工作成绩来践约一个成年人对父母、儿子和民警的承诺。民警也通过微信每天和张某保持联系,在民警持续不断的提醒和监督下,张某工作踏实,吃苦耐劳,先后考取了登高证、焊工证,因工作成绩突出,得到了公司领导赏识,公司不仅为其提供了每月6000元工资和免费住房,还为其缴纳了社保等相关保险,由此张某生活回到了正轨。

4.亲情感化,解决家庭照管问题

2019年10月29日,是张某妻子华某解戒出所的日子,为挽救这个特殊家庭,民警与张某带着孩子一起到戒毒所迎接华某回家,让其第一时间感受到后续照管民警和家庭亲情的温暖。一路上,民警与夫妻俩进行深入谈心交流,共同分析了家庭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夫妻俩都沾染上毒品的内在和外在原因,鼓励夫妻俩对今后生活进行深入思考和谋划,教育引导双方都要勇于承担家庭责任,在戒毒道路上做一对不离不弃、彼此支持、彼此激励、彼此监督的亲密战友和爱情伴侣。双方在民警见证下,共同签定了“爱家护家”约定书,其中包括两人必须远离以前的朋友圈;两人每月一起到派出所参加尿检;两人每月到后续照管站报到;两人晚上必须回家吃饭;两人周末必须带儿子出去玩一次,以及违反约定所要付出的代价。同时,在华某回到家不久,民警又及时帮助华某找了份既能带孩子,又能照顾家庭相对自由的手工活,使夫妻俩彼此都实现了个人安定。

5.持续跟踪,解决操守保持问题

戒毒不可能一蹴而就,具有反复性、顽固性,始终不能放松。为帮助张某夫妻俩彻底戒除毒瘾,指导站及时将夫妻俩定为戒毒典型培育对象,签定了培育协议书,予以持续关注跟踪。期间民警定期找夫妻俩谈心,并与他们电话或微信保持联系,随时了解家庭、工作、生活情况,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问题。为坚定夫妻俩操守保持意识,民警将夫妻俩聘请为指导站禁毒戒毒志愿者,共同参加社会禁毒戒毒宣传、帮助服刑戒毒人员未成年子女等公益活动,使夫妻俩在以亲身经历告诫社会各界人士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同时,意志坚定地彻底戒断毒品。经常不断地到学校、街道、公园宣讲毒品危害,也使夫妻俩深刻认识到这些年对父母孩子所犯下的巨大过错以及对家庭孩子的严重伤害,在思想深处增强了改过自新的责任感、危机感和紧迫感,激发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强烈意识。

(三)照管成效

通过后续照管多措并举全力帮扶,张某夫妻俩逐渐实现了个人安定和家庭安定。目前丈夫在外工作打拼,妻子在家照顾孩子做零工,家庭又恢复了往日的欢声笑语。疫情期间,夫妻俩还多次帮助社区做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得到了社区群众的好评。夫妻俩告诉民警“现在全家人在一起,团团圆圆、开开心心,生活很幸福!再也不用过以前担惊受怕的日子!孩子性格变得开朗了,笑脸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懂事。”

【案例思考】

(一)内外衔接是后续照管的首要前提

本案例中张某夫妻俩都在戒毒所戒毒,孩子没人照料,这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指导站积极协调地方司法、民政、学校等部门,及时解决了相关问题,使他们在所内能够安心戒治,也为以后的后续照管工作建立了信任、打下了基础。这说明后续照管与所内戒治一定要信息互通、相互衔接、彼此延伸,这样才能做到照管有的放矢,服务更加精准高效。

(二)家庭亲情是保持操守的力量源泉

家庭是每个人心中始终向往和挂念的地方,也是成功戒除毒瘾的力量源泉。本案例中如何帮助夫妻吸毒家庭走出困境,最关键的地方就是唤醒双方彼此对家庭的责任感、依赖感,激发他们勇于承担起作为父母应尽的责任。所以,后续照管工作中一定要发挥家庭的亲情帮教和感化作用,唤醒他们心灵深处的决心和勇气,只有这样才能有真正的改变。

(三)生活安定是融入社会的重要保证

照管对象在回归社会时都会面临着生活难、回归难的问题,如果能够及时帮助他们找到一份稳定工作,不仅解决了生活问题,也能使他们通过工作与他人交流,实现自我价值,增强生活信心,从而逐渐安定下来,为持续保持操守打下坚实基础。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