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人员张某的CBT循证戒治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戒毒人员张某,女,34岁,初中,未婚,吸食冰毒,一进。张某出生在湖北恩施的乡镇,父亲是乡镇供销社主任,母亲是妇联主任,家庭环境优越。张某在父母身边一直到14岁,家中姐妹四人,上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哥哥姐姐比自己大十岁左右,都早已成家有了自己事业。用张某自己的话说就是自己就像“寄生虫”一样依托着家人,哥哥姐姐都很优秀,只有自己是“渣渣”。作为老幺的张某可谓是在蜜罐里长大的,对家人非常依赖,一切都是在父母的安排下成长的。初中毕业后在父母的安排下,张某到湖北民族学院学习中医。本来想当警察的张某对医学并不感兴趣,但是为了不让父母担心,自己硬着头皮去读了,当然成绩也是一塌糊涂。这段时间张某有了初恋,因为各方面的不合适而最终分手了,本来就不爱学习的她更加放纵自己起来。
2001年,只读了两年医学院的她辍学了,但是她又不敢回家,和身边的朋友去虎门打工,一年没有和家里人联系。 家人心急如焚,四处寻找张某,直到2002年,因为按耐不住对家人的想念才主动联系了家人。家人见张某已无心思继续上学,便同意她继续回广州打工。工作一年后发现自己挣的钱所剩无几,便来到北京姐姐开的餐馆帮忙。随着认识朋友的增多,张某结识了第二任的男朋友,男友家庭条件特别好,最终因为男友家人不同意而分手。这次分手对张某的打击特别大,她开始暴饮暴食,体重暴增,甚至患上了抑郁症,并企图自杀,曾住院治疗。出院后愈后不良,与家人缺乏沟通。
自暴自弃了一段时间后,不开心的时候张某就到姐姐的歌厅里玩,慢慢接触到很多社会上吸毒的人员,为了减肥,同时出于好奇染上毒瘾。吸毒以后,只要遇到情绪低落的时候,张某就会依赖冰毒改善自己的情绪状态,回避现实问题。日常的应对策略也表现为情绪为中心的应对方式,遇事情绪波动大,爱生闷气,然后爆发,事后会后悔求和。在姐姐的酒吧帮忙,也曾开过一段时间棋牌室,为了在牌局上提神,为了疏解赌输后的烦闷心情,张某再也离不开冰毒了。
【案例基本情况】
一、个人表现
1.现实表现
该人性格内向多疑而且非常敏感,情绪状态起伏不定,多次因为自身的敏感与班内成员发生冲突,另一方面又表现为对他人过于讨好,胆小怕事,没有主见;对毒品、毒品的危害性及吸毒行为对自己和社会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刚来强戒所时,对自己要求不高,纪律规范水平比较差,多次被扣分处理,表里不一,对自身的错误行为不能认识。
2.心理测试
(1)心理健康测查表PHI
根据心理测量结果显示,该人脱离现实分数中度升高,具有不寻常和奇怪的体验与常人不同的思维方式,标新立异的态度,常以幻想或白日梦的方式来逃避现实;23/32双峰,表明该人有神经质倾向,具有兴奋、紧张、担心的感情,对生活缺乏热情、悲伤、抑郁、疲乏,人格上是被动依赖,适应社会困难;临床指向,神经症性抑郁,抑郁症,臆症性人格的急性抑郁发作。
(2)卡特尔16种个性测验16PF
恃强性高分:内心较为好胜和固执,多数时候会坚持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比较喜欢驾驭他人。兴奋性高分:兴奋性略高,与人相处时会有轻松、愉快的表现,对人对事能保持适度的热情,但有时可能有些感情用事。稳定性低分:情绪常常容易波动和多变,心理素质和承受力差,易受环境影响而烦恼紧张、心神不宁、难以面对所面临的挫折。独立性低分:喜欢合作,愿意与人共同工作,不愿独立孤行;容易放弃个人主见,附和众议。
(3)正负性情绪量表(PANAS)
前测中,张某的正性情绪量表得分19分,较低,表明其感兴趣的、精神活力高的、劲头足的、热情的、自豪的等正性情绪较少,负性情绪量表得分29,较高,表明其心烦的、内疚的、敌意的、紧张的等负性情绪较多。
(4)消极情绪调节期待量表(NMRE)
消极情绪调节期待得分越高表明调节消极情绪的信心越强,测试中张某得分90分,表明其对消极情绪的调节缺乏信心。
(5)复吸倾向性量表(RIDA)
测试结果表明,戒毒人员张某总体心理状况一般,复吸可能性较大,需要进行引导干预。生理唤醒、戒毒行动、家庭关系、情绪管理和戒毒效能感等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问题,尤其是戒毒行动、情绪管理和戒毒效能感较差。
3.触发事件
最近一个多星期,张某有较重的黑眼圈,没什么精神。身体比较紧张,谈话中多次哽咽、叹息,日常情绪比较低落。刘某(同班的戒毒人员)平常对张某挺照顾的,张某平常爱多心,经常不高兴,刘某会逗她开心。对于刘某调班,张某觉得自己好没用,为什么自己的人生这么无能,不能坚持正义,勇敢地站出来,她感觉自己好差劲。
综合分析,通过前期的评估会谈和信息收集,可以发现并不是所有的事件都会让张某感受到烦躁不安,只有当她先天的易感性被消极信念的出现所影响时,并受到相关的触发性事件激发时才会出现抑郁情绪。张某的信念使她更倾向于以消极的方式理解事情和解决问题,而不是质疑自己的思维方式,是以偏激的角度去接纳和解释事物。张某对刘某被调班事件,不能进行综合理性的分析,使其对自我的各方面都产生了怀疑,触发了功能不良的信念,才产生了一系列的不良情绪。这些消极情绪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张某的社会适应不良,继而引起吸毒、复吸,也将会是她在出所后,在防复吸上面临的最大挑战。
根据张某的心理问题及求助动机,本案采取CBT结构化的治疗方法,咨询过程中在建立良好治疗联盟的前提下,通过识别自动化思维、评价及应对自动化思维、识别并矫正中间信念、识别并矫正核心信念,帮助张某不断的修正和确认认知的概念化,矫正张某潜在的功能不良信念,发展新的核心信念。根据该人的症状特征,将戒治过程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进行摄入性会谈,建立良好的治疗联盟,做出诊断和评估,咨询1次;
第二阶段为识别、评价及应对自动化思维,加深咨询关系,了解认知行为疗法(CBT),初步认识自动化思维,学习评价及应对自动化思维,咨询2次;
第三阶段为识别并矫正中间信念,咨询1次;
第四阶段为识别并矫正核心信念,发展新的核心信念,对咨询效果进行巩固,咨询1次;
第五阶段结束治疗和预防复发,咨询1次。
二、实施情况
(一)建立良好的治疗联盟
首先,利用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对张某充分表现了尊重、积极关注等态度,对张某的难过抑郁表示一定的同感,进行共情,对张某的能力加以肯定和支持,与张某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然后,通过摄入性会谈搜集张某大量的临床资料,进一步了解张某的背景情况,例如家庭环境、成长历程等等,并形成评估和诊断。最后,查询张某的心理测验,进行正负性情绪量表(PANAS)和消极情绪调节期待量表(NMRE)的测试。帮助张某了解自己的认知模式,在找出张某最希望解决的问题的基础上,和张某共同协商制定咨询方案和目标。
引导张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帮助张某了解自己的认知模式,了解触发情境,自动思维或意象,以及反应(情绪,行为及生理)之间的关系。
建议张某在下次咨询之前收集让自己体验到消极情绪的事件,并从事件中分析自己的想法,情绪,行为及生理反应。
(二)识别、评价及应对自动化思维
与张某讨论家庭作业,并向张某介绍认知行为疗法,了解CBT的原理以及如何对认知进行工作,给张某讲解自动化思维,通过提问“当时你心里在想什么?”引出并明确确认自动化思维,让张某明白误解一些中性甚至是积极的情境,会带来消极的情绪、行为以及生理反应,批判性地检查自己的思维并纠正认知错误,会减轻自己的抑郁情绪。
围绕张某的核心自动化思维,通过苏格拉底式的提问的技术,对张某的想法进行了检验,过程中张某的认知方式有了较大改变,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情绪状态有了很大的改善。
在咨询之外,通过布置家庭作业,完成《思维记录表》,应对在咨询之外新的自动化思维。
(三)识别并矫正中间信念
通过检查家庭作业,讨论评价多个自动化思维,运用箭头向下技术找到了张某的中间信念,即“如果别人不认可我,我就没有能力”,张某对其90%的相信。对张某进行有关信念教育,让张某相信信念是习得的,不是天生的,可以进行修正。使用苏格拉底式的提问和认知连续体帮助张某矫正其信念。通过会谈,张某能够认识到自己中间信念的错误,对之前深信的中间信念将降为20%的相信,逐渐形成新的认知。
同时让张某复习咨询中的方法,练习对中间信念进行矫正。
(四)识别并矫正核心信念,发展新的核心信念
回顾家庭作业,讨论其中的问题,通过箭头向下技术、在自动化思维中寻找共同主题、直接询问、使用图式清单、回顾生活经历等技术帮助张某识别自己的核心信念,即“任何事我都做不好”,使用苏格拉底式的提问、认知连续体矫正张某的核心信念,发展新的核心信念,即“我只是个普通人,不是每件事都能做好”,这样的核心信念更加积极、基于现实, 更具功能性。
在日常生活中,让张某监控核心信念是如何运作的。
(五)结束治疗和预防复发
进行上次的作业回顾,让张某认识到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目标是帮助减轻来访者的障碍,但是咨询师并不能替来访者解决所有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教会来访者能在一生中使用的技能。帮助张某重新回顾整个咨询的流程及咨询过程中应用到的技术,鼓励张某学会在咨询结束后在其他情境中使用咨询中学会的这些技术,迁移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经过咨询,张某抑郁情绪得到改善,情绪困扰明显缓解,在认知方面得到提升,正在努力地进行改变。
二、戒治效果
1.他人观察:通过班级内部成员的评价和民警的日常观察,张某的情绪好了很多,不再那么敏感。在班里也不再是尴尬气氛的制造者,大家也不用再小心翼翼地跟她相处了。有了一定的职业规划,想回到家人身边,找一份踏实的工作,能够过上正常人的生活,结婚生子。
2.心理评估:正负性情绪量表(PANAS)后测结果显示张某的正性情绪明显增多,由19分提升到40分,负性情绪较少,由29分降低为13分。消极情绪调节期待量表(NMRE)表明张某对消极情绪的调节信心有了较大的提升,由90分提升到143分。复吸倾向量表(RIDA)的测试成绩有所改善,复吸风险降低。
3.自我评估:张某说:“感觉自己心胸开阔了不少,不再那么敏感,那么心累了,不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不需要在意别人怎么看我,我也可以做好不少事情,更加享受过程,心情好多了,不再像以前那样动不动不开心。”“遇到困难和问题我也知道该怎么去做了,我知道有时候是我的自动化思维出了偏差,我需要理性地去分析……”“之前也经常是因为情绪状态不好而吸毒,现在我对出去后的防复吸更加有信心了。”
【案例思考】
本案中强戒人员张某曾患有抑郁症,进行住院治疗,口服抗抑郁药物,预后不良,导致吸毒及复吸,入所后情绪易波动,敏感,人际关系紧张,抑郁情绪突出,为持久地改善张某的情绪和行为,尝试在更深的层面上对其认知进行工作,帮助张某进行认知的概念化,识别自动化思维,矫正张某潜在的功能不良信念,发展新的核心信念,进而促进产生更加持久的改变,帮助其平稳度过戒期,降低复吸风险。
张某就像很多抑郁症患者一样存在很大的信任危机,因此,在咨询过程中要建立起一个良好的治疗联盟,这也是CBT开展工作的前提。给予来访者充分的热情、共情、关心以及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并以自己专业的能力来增强来访者的信任感,对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的进步进行鼓励和肯定,让来访者对未来保持一种既现实又乐观的期待。
CBT是有教育作用的,不仅仅是在治疗会谈中让来访者获益,更是教会张某学会去识别自己的自动化思维,对自己功能不良的信念进行校正,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能在遇到问题时,自己帮助自己。
咨询过程中,张某想改变自己的信念,解决自身问题的动机很强,也愿意配合咨询师完成家庭作业,这些都对咨询的效果有很大的帮助。在咨询进程中,张某逐渐能识别自己的自动化思维、中间信念、核心信念中存在的错误,发展出更加适应现实,功能良好的核心信念,到咨询结束,张某的情绪状态有了很大的改善,对困扰自己的问题有了更理性的认识,学着和自己握手言和,和外在握手言和,有更大的信心回归社会和面对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