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因吸食新型毒品导致精神障碍的戒毒人员龚某的综合性教育戒治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在巨大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毒枭包装毒品的手段也花样百出,新型毒品的种类也日益增多,吸食新型毒品的人群更加年轻化,恰恰是这些所谓的“时尚”,让更多的年轻人失去了魅力四射的青春,让他们丧失人性、泯灭良知,整天活在虚无缥缈的日子里,幻听、幻视、幻觉随之而来。
龚某,别名大表哥,男,45岁,初中文化,云南会泽人,自2001年4月开始吸食新型毒品,先后三次被强制隔离戒毒,期间因精神异常且有严重暴力倾向,变更社区戒毒一次。2018年10月因吸毒被依法送至我所强制隔离戒毒两年。
其入所以来,表现良好,无违规违纪行为,2019年4月下旬,大队组织拨打亲情电话时,因其家人更换号码,其先后三次都打不通亲情电话,随即龚某出现无法正常入睡,出现轻生念想,眼神暗淡无光、呆若木鸡,随时看到墙上出现爹妈的照片,随时喃喃自语、言语混乱、焦虑不安、肆意辱骂拽扯值班民警,并杨言要让世界灭亡,就餐时只吃一颗饭,随手摘花扯草咀嚼,吞食卫生纸等常人无法理解的行为。
【案例基本情况】
(一)综合教育戒治方案制定
龚某曾因精神障碍且有严重暴力倾向被变更社区戒毒,其突如其来的怪异行为,我们采取的不是以暴制暴,而是循循善诱,不是冷漠无情、而是驱寒问暖,坚决以“守初心、勇担当”的精气神帮助其走出困境,真正达到“治病救人、感化挽救”的效果。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一套“五保五助”的戒治方案:
一保生命,助其生欲复燃。
二保医疗,助其身体康复。
三保教育,助其解开心结。
四保帮教,助其寻回亲情。
五保尊严,助其心怀感恩。
(二)实施情况
一保生命,助其生欲复燃。生命至上,尊重生命,是我们每一名戒毒人员应该坚守的信念。结合龚某以往经历和突如其来的疾病,加之龚某有过袭警、严重暴力倾向、情绪失控、杨言要让世界灭亡等言行,存在极大的自伤、自残、自杀可能。作为新时代的戒毒警察,绝不能让这些可能发生。大队第一时间联系专业心理咨询师团队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有效地缓解了其激动情绪及心理压力,有效地防止了其走极端的行为发生,真正达到珍爱生命、重燃生存信念的目的。
二保医疗,助其身体康复。坚强地活下去、健康地活下去、快乐地活下去。面对龚某,他不仅仅是一名违法者、吸毒者,更多的是一位病人。只有把其疾病治好、身体养好,才能有效地开展教育矫治工作。大队及时主动联系社会精神专科医院,护送龚某住院治疗,经医院专家会诊,龚某为吸食新型毒品所致的精神活性物质类精神障碍,经过为期7天的住院治疗,其焦躁不安、敌视怀疑、怪异行为等症状明显消除,病情明显好转,并顺利出院回所,回所后谨遵医嘱服用丙戊酸镁缓释片、利培酮口崩片继续治疗。
三保教育,助其解开心结。龚某住院期间,大队民警先后十余次到医院和他沟通交流,从宿舍成员、亲情电话记录版本、谈话等多方面了解到,龚某于4月下旬先后三次亲情电话,均未联系上家中年迈的父母,原先龚某抱着下次亲情电话再试试的想法,但5月初龚某还是没有联系上家人,当晚龚某一夜未眠,担心家里80岁高龄的双亲发生了什么意外,诱发极端想法,将思想上最后一根弦崩断,诱发精神障碍。
通过系列的谈话教育,准确掌握龚某发病根源后,向所领导请示汇报,所领导安排相关部门与龚某所在地的公安机关联系,请当地公安机关帮助查找龚某家属号码,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得知龚某双亲因不小心把手机弄丢,换了号码无法及时通知到龚某。得到该情况后,大队马上使用亲情电话联系其双亲,并让龚某与其通话,经过与母亲一番交谈后,龚某悬在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但第二天,龚某又怀疑是大队安排“演员”与其通话,其思想再次达到崩溃的边缘。
四保帮教,助其寻回亲情。龚某的病情反反复复,大队领导多次与家属沟通,告知其病情,希望他们可以到医院看看他,但龚某双亲年纪较大出门不便,多次沟通协调后,其姐姐同意来到医院看望他。经批准,龚某姐姐及姐夫带着龚某双亲录制的视频来到病床前,龚某从视频中看到了泪眼婆娑的父母,听到了父母牵盼的声音:“我们身体都好,只是年纪大了行动不便,才没能去看你,但是每个月都给你寄点钱。这次手机丢失,害你担心了……儿呀,我们全家都没有抛弃你,你出来以后要好好把握机会,不要在碰毒品了,你不要担心我们,只要你能好好改正,出来以后好好做人,在我们身边就行了,我们就满足了……”。龚某看后,哽咽地对我们说了声:“谢谢!谢谢你们没有把我当成神经病来看待,还帮忙给我带来了最好的礼物……”话还没有说完,龚某已泪流满面,但脸上却洋溢出开心的笑意!那是开心的泪花……那是一个失足儿女歉意的真情流露……那是一个良心未泯的吸毒人员浪子回头的有力印证……
五保尊严,助其心怀感恩。出院回所后,为了防止龚某旧疾复发,教育其他戒毒人员不歧视、不孤立,同等对待,使其感受到政府和强戒所大家庭的关心与温暖。慢慢地龚某话多了、脸上笑容增多了,会主动地跟人聊天,愿意向别人敞开心扉。
在龚某康复后,他口述了一篇感谢信,描述了他断断续续的记忆,其中包含了很多暖心的画面,这些画面蕴含了人间的真善美、蕴含了无数个真诚感恩。
【案例思考】
龚某现在身体极好,积极主动配合每一项教育矫治科目,饮食正常、睡眠正常、不再有心理负担,能正确面对强制隔离戒毒,对今后的戒毒之路信心满满。
通过对龚某的教育矫治,我们有几点心得:
一要秉承“大医精诚”的精神,绝不误诊病情、耽误治疗。对精神类疾病的戒毒人员,学会尊重他们,不乱扣帽子、乱贴标签,随时关注其思想波动起伏,谨小慎微,需通过专业的精神医疗专家会诊,这样的诊断才更加科学权威,才更能有效地对症下药、施针救人;
二要坚持“刨根问底”的精神,治病先治心,从而找到诱发疾病背后的原因。很多精神障碍患者,往往就因为一点事难以释怀,思想上走了极端。只有号准了脉、刨出了根,才能彻底根治病疾;
三要遵循“医教并重”的原则,真正达到医疗教育相得益彰的目的。特别是遇到精神障碍的戒毒人员,只有医治好身体、教育疏通好心理,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要发扬“大爱无疆”的精神,让弱势群体感受爱的正能量。作为一名基层一线的戒毒人民警察,我们强烈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关心关注关爱吸毒人群,特别是老弱病残吸毒人群,真正用真心唤醒他们泯灭已久的良知、真正用真情洗涤他们暴戾恣睢的心灵。
那些徘徊在迷途困惑路上的精神障碍的吸毒人员们,只要你们愿意,我们会像家人一样精心呵护你们、会像朋友一样听你诉说、会像老师一样伴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