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策“五步走”帮助照管对象王某回归社会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解戒人员回归社会后经常面临无业可就、生活无依、社会歧视、亲友遗弃的重大压力,尤其是女性解戒人员因其特殊的生理特征和社会定位,对家庭的依赖感比较强,家庭和亲情的支持与否,对能否成功戒毒,回归社会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切实做好回归社会后的解戒人员后续照管工作,重新建立有效的社会、家庭支持系统,对戒断毒瘾、保持操守,避免重蹈覆辙具有重要意义。
【案例基本情况】
(一)照管对象基本情况
照管对象王某,女,28岁,初中,未婚,江苏省盐城市人。王某家庭条件优越,作为独生女从小就被父母娇生惯养,学生时期学习成绩一般,但长期的养尊处优使其养成了怕吃苦、好攀比、图享受的不良习气。初中毕业再也不愿继续就学,无奈父母只好出资为其先后开过服装店、奶茶店等,但其无心经营,开一个店倒闭一个店,不仅如此还在社会上结交了许多不良青年,最终被引上吸毒之路,被决定强制隔离戒毒。出所前一个月,盐城后续照管指导站民警按规定提前对其面对面谈话,并签订后续照管协议。谈话中王某坦诚由于吸毒行为深深伤害了家人,对出所以后的生活信心不足,既担心家人不接纳,社会不理解,又担心会重新走上复吸的老路,内心比较彷徨和恐惧。尽管民警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和心理疏导,但效果不是很理想。
(二)方案制定
针对王某存在的思想症结,指导站民警未雨绸缪,迅速通过后续照管智慧平台将王某相关情况通报所在辖区工作站、服务站,要求集中智慧、集思广益,提前制定照管帮扶计划,由指导站牵头三站联手共同商议,决定从改善家庭支持系统入手,从“欲安其身、先安其心”策略出发,制定了“融其情——帮其心——扶其身——解其困——促其行”五步走帮扶计划,帮助树立戒毒信心,度过复吸高危期,成功回归社会,实现个人安定、家庭满意、社会认可的目标。
(三)方案实施
王某从戒毒所解戒回来后,指导站民警第一时间进行电话回访,服务站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进行见面回访,了解现实状况和所思所想,进行操守保持的督促和提醒,全面启动 “五步走”帮扶计划。
1.融其情—多方携手编织亲情纽带。帮助照管对象获得家庭的理解、包容和接纳是成功回归社会的第一步。从戒毒所双方签署协议谈话中民警了解到,其父亲脾气刚直,性格执拗,把家庭和个人名誉名声看的很重,王某的吸毒行为不仅让父亲在亲朋好友和亲戚面前受到莫大屈辱,也让顶着“吸毒女儿”名头在当地颇有威望的父亲感觉始终抬不起头,这让他对女儿充满了怨恨和愤怒。针对王某的陈述,为做到有备无患,从戒毒所回到指导站后,民警就带领工作站、服务站工作人员到王某家进行实地走访试图说服父母予以接纳。初次登门拜访亮明身份说明来意后,其父亲铁着脸二句话没说完就挥挥手固执地说:“我没有这个女儿,你们爱找谁找谁,谁愿意管谁管”,将一行人拒之门外。面对这个暂时无法化解的疙瘩,民警没有退缩没有气馁更没有放弃,经过分析研究、四处走访,终于辗转反侧找到其父亲非常尊重的同村一起入伍的陈姓老班长,一行人赶到老班长家讲明来意,恳请出面帮忙把来意转告王某父亲,共同做思想工作。其后为解开父亲心结,民警、工作人员与老班长一行又数次登门沟通,共同讲述王某在戒毒所的戒治表现;讲述女儿出所后最大的心愿就是得到父母的原谅和接纳;讲述家庭关心接纳对王某能否成功戒毒的重要性。看到这么多人几次三番为女儿来回奔波,特别是老班长严厉而又诚恳的劝解,王某的父亲终于为民警和工作人员诚信所感动,同意再给王某一次重新做人的机会,表示愿意配合服务站做好日常照管工作,共同帮助树立戒毒信心,重新回归家庭社会。
2.帮其心—乘势而为调整巩固心态。在得到王某父亲的保证后,民警和工作人员迅即赶到戒毒所再次与王某见面,将民警和工作人员艰辛付出才换来的父母亲态度转变给予转告,并对过去行为给父母造成的伤害进行剖析,让其设身处地站在父母立场上思考过错,体会父母因为女儿见不得人的过错给内心造成的巨大伤害,指出唯有用实际行动才能补偿和报答父母。王某得知事情原委后非常激动,当场痛哭流涕,表示一定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感恩民警、孝敬父母、重新做人。王某心境有了很大变化后,民警和工作人员因势利导,在帮助制定出所后的生活工作相关计划同时,细心讲解出所后如何调整心态、树立自信,重新融入社会的相关知识;讲解如何与以前朋友保持清晰距离、严守做人做事底线的相关技巧,提前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3.扶其身—激励鞭策搭建工作平台。俗话说“无事容易生非。”有无目标可寻、有无事情可做、有无精神追求左右着照管对象的思想动态,从而影响操守保持率。回到父母身边,王某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心快乐,为时刻了解把握思想和行为动态,民警和工作人员要求相互通过微信加为好友,每天通过微信互动实时了解生活工作情况。一天,民警从微信上得知王某想竞聘某企业人事经理一职,但因有吸毒史思想上存有顾虑。民警第一时间与服务站联系,在鼓励放下包袱,树立自信,充分发挥长处参加竞聘的同时,积极与劳动部门协调,走访应聘企业,事先取得企业的理解和支持。最终,王某成功竞聘上人事经理,获得了一份非常满意的工作,王某和其父母专程到指导站对民警付出的一切表示真诚感谢,王某动情的说:“是你们一直以来没有嫌弃、没有丢弃、没有放弃我这个犯了弥天大错的人,不仅让我回到了家,还为我找到这么好的工作,我一定做一个好女儿,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来报答你们的恩情。”
4.解其困—帮扶救助解决实际困难。生活突如其来的变故,对照管对象能否继续保持操守有很大的影响。始终通过微信关注王某动向的民警一连几天没有收到音讯,民警感到蹊跷,电话询问后得知其父亲突遭车祸意外去世,与父亲重新修好关系的王某内心十分愧疚,情绪十分低落。民警和工作人员了解到重大变故后,一方面,立刻带上心理咨询师上门进行心理疏导,告诫不能因家庭变故再陷复吸深渊。另一方面,积极协助公安查找道路监控,协调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帮助,使其交通肇事后续工作得到妥善处理。在王某失落无助时,后续照管的及时介入和跟进,使王某感受到了不一样的亲情温暖,不一样的真诚关爱,她对民警和工作人员再次表示一定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坚决和毒品说“不”。
5.促其行—引导培塑打造阳光天使。对照管对象来说,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是激励其不断向前、克服困难、成功戒瘾的重要动力。根据王某解戒出所后的现实表现和良好操守,民警设想将其培塑成禁毒戒毒全省“千人工程”典型,加入戒毒志愿者团队,在征求其意见时,王某毫不犹豫地说:“在我最困难困惑、最需要帮助、最需要救助的每个节点上你们都能给予我精神、工作和生活上的帮扶,我愿意以我的亲身经历向他人讲述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此警戒自己,告诫他人;我更愿意由一个吸毒者蜕变成一个禁毒戒毒宣传阳光天使。”
(四)后续照管成效
通过一年半的后续照管,王某思想心态稳定,持续保持操守,与过去毒友彻底断绝往来,每年“6.26国际禁毒日”都受邀到中学、公园等公共场所现身说法,定期到养老院、孤儿院开展公益活动,在工作上的表现得到单位和同事一致认可,并在繁忙工作中找到如意郎君,共同携手走进了婚姻殿堂。
【案例思考】
如何认识家庭系统对照管对象的影响,利用家庭影响力提高操守操守率,助其成功回归社会,这是后续照管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王某作为女性照管对象,虽然是个案,但为其他女性解戒人员如何更好地回归社会、融入社会提供了借鉴和思考。
(一)把改善家庭支持系统作为后续照管的支撑。家庭是照管对象的避风港湾,尤其是女性照管对象更渴望在回归社会以后,能得到家人的包容、理解、接纳、支持和帮助,是她们能否成功戒毒,能否再次重新融入社会的关键所在。因此,后续照管工作应从融化、融合和融洽亲情关系入手,积极向照管对象家人宣传戒毒工作,积极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更好地做好相关后续工作。
(二)把培养自立自强自信作为后续照管的引领。培养自立自强自信的生活理念是帮助照管对象回归社会的重要支撑。许多照管对象出所后重新走上复吸的老路,很大程度上是缺乏自信,没有找到合适稳定的工作,对生活缺少责任感和敬畏感,整天无所事是,整天与以前的一些所谓的朋友混在一起,最终陷入泥潭,重蹈覆辙。因此,培养他们自立自强自信精神,帮助他们找到稳定的工作,是成功戒毒必不可少的条件。
(三)把跟踪回访帮扶救助作为后续照管的动力。跟踪回访是掌握照管对象实情、及时采取有针对性措施的重要手段。作为后续照管民警和工作人员要定期、不定期对照管对象进行电话回访、家庭走访,要做工作上的“有心人”,平时关心留意他们的一举一动,及时掌握他们的真实想法,切实做到言有所闻、思有所料、动有所察。要按照“应帮尽帮”的原则,对照管对象在工作、生活、心理等方面出现的困难,力所能及地给予救助,给予其温暖,让其感受到关心关爱,从而帮他们树立戒毒信心,达到戒毒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