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综合教育戒治手段矫治复吸戒毒人员的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基本情况:戒毒人员庞某,男,1994年6月出生,初中毕业后长期在社会上游荡。父母年幼时离婚,庞某和母亲一起生活。母亲是一名市内打工者,担负所有家庭开支。不久母亲再婚,据庞某透露继父对其很冷淡厌倦,特别是在母亲生下小妹后,对其不管不问。庞某非常憎恨这个家庭,经常不回家,流落社会,家中同母异父的妹妹也形同陌路。 庞某于2009年15岁时开始接触毒品,吸食海洛因,当年被抓,因年龄小被批评教育后释放,被家人强行留在家中看管。父母对其态度更加恶劣,不到半年时间,庞某离家出走。2013年6月庞某又因吸毒被抓,被强制隔离戒毒2年。2015年6月戒毒期满后,在社区戒毒期间,因偷父母的钱被赶出家门。庞某游荡数月后,于2015年10月再次因吸毒被抓。2016年6月庞某由沈新强戒所调入我所强制戒毒。
现实表现:入所以来,庞某对自己被二次强戒的决定不服,不愿服从管教,不认真执行矫治计划,经常以自己身体疼痛为由拒绝课堂教学和劳动康复。庞某心理上伴有焦虑感和自卑感。由于同室戒毒人员经常开自己的玩笑,庞某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多次出现殴打别人的现象。庞某对学习缺乏兴趣,上课经常走神,并时常与人打闹。在劳动中不劳而获的想法强烈,对劳动康复抵制,多次出现消极怠工现象。
【方案制定】
一、结合症结,诊断治疗
为庞某进行全面体检,邀请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主任会诊,排除其生理上疼痛的可能。通过观察和心理评估测试,诊断庞某是由于长期吸毒及戒断反应引发的运动失调、妄想、幻觉、焦虑、偏执、抑郁悲观和无安全感的心理问题。
二、运用多种手段,开展教育戒治
运用队列训练和气功八段锦作为戒毒人员康复训练的主要手段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改善运动失调症状。正确运用家庭疗法,辅助亲情帮教,使其感受关爱。运用突出压力应付法,增强其挫折的处理能力和积极应付应急训练。组织多次团体音乐治疗,增强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其归属感。充分发挥课堂化教学、个别教育和辅助教育手段,改变其思想认识。把握时机注重开展心理干预。鼓励学好本领,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回归社会的生存能力。
三、实施帮扶教育,解决后顾之忧
建立戒毒人员跟踪体系和社会帮扶教育体系。增强戒毒人员与戒毒志愿者和成功戒毒人员的书信联系和交流。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完善就业渠道,扩展就业思路。
【实施情况】
一、实施身体康复训练
通过组织队列训练和练习气功八段锦,增强庞某的自我控制能力,调整心态,对运动失调和心理问题的诸多症状有较为明显的改善作用,对提高他的身心健康水平、改善亚健康状态和缓解慢性疾病有着显著的作用。
二、亲情帮教,使其感受到家庭的关爱。
通过多次联系,庞某的母亲、继父和小妹都答应来所探望他。会见当日,一家人进行了面对面交谈。母亲和继父在民警的教育下也认识到是对庞某缺少关爱才导致他走上吸毒道路,许诺承担起责任,多给庞某鼓励。民警对庞某进行个别教育,让他认识到戒毒场所的干警和戒毒人员都是一个大家庭,增强他的集体荣誉感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大队为其送去慰问品,让他感受到家庭般关爱的滋味。庞某在会见和教育后有了很大转变。
三、突出应对应激训练,学会压力应付法。
利用课堂教学中的“四自”戒除毒瘾的章节内容,民警让庞某回忆自己在成长中最深刻的一次挫折和打击,分析其当时的情绪应对和行为应对方式。庞某回忆了自己因偷盗被家人惩罚的经历,民警以此事件为出发点,让其列出可以解决的所有应对方法,然后进行讨论总结,重新排序,找出最佳处理方式。心理咨询师分析了他的梦境的描述,分析其梦境所代表的潜意识就是渴望亲情。心理咨询师为庞某制定了一份生活中的信赖的人的通讯方式清单,使其掌握面临吸毒高危情景时的最佳应对方法。通过个别交流,找出其遇事缺乏理性思考的错误的事实。教育他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人以诚相待。半月有余的应激压力训练和个别教育,逐渐提高了庞某抵抗复吸高危情景的能力。庞某也表示认真服从强制戒毒的各项规定,绝不再走复吸道路。
四、多次组织团体音乐治疗。
借助于自由宽松的音乐氛围,借助音乐形式,使庞某在与其他戒毒人员的活动中感受到许多人际交往消极的求助者在情感上和他有同样的共鸣,从而认识到轻松愉快的交流方式能得到别人的支持和理解。通过十几次的团体音乐治疗,他表示自己有了踏实温暖的归属感,自己能和大家和睦相处了。
五、强化教育矫治工作,认清吸毒危害。
交流中发现,庞某时常流露出吸毒是一种生活方式,与他人无关的想法。入所教育后,他的这个想法有了改变。在康复期,教育科民警围绕这个问题对他进行了系统性的毒品危害性教育。同时注重责任感培养和感恩教育。在常规课堂教育中,特意安排让他参与“责任者”游戏,让他学会换位思考。从父母角度思考自己行为对他们的伤害,反思自己不懂得感恩的行为。
六、把握时机注重开展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的方式首先采取个别谈话教育,通过有针对性的个别谈话,帮助庞某分析其性格特点,使其了解自己。充分运用心理学艾里斯ABC理性情绪疗法和个别谈话教育的方式,分析其自我为中心的不合理情绪带给自己的伤害,分析情绪化对其带来的危害,克服和纠正自己报复、冲动等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及不劳而获的错误观念。
七、鼓励学好本领,提高回归社会的生存能力。
庞某复吸的根源除了家庭原因和自身原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回归社会后找不到自己有兴趣的工作。了解这些后,针对庞某对电工有兴趣,所内专门为其购买了《集成电路》和《电气自动化》等相关书籍,并安排所内有技术经验的干警时常对其进行辅导。大队还在劳动康复车间安排了电焊相关工作让他发挥自己的特长。经过一段学习,庞某改变了自己对劳动抵制的行为,积极参入劳动,克服了不劳而获的错误思想。他表示,一定要在强制戒毒期间,好好学习,回归社会后自食其力,靠自己的劳动和能力感恩父母,感恩社会。
【案例思考】
一、效果
教育矫治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个案中的庞某作为复吸人员经过综合教育矫治,逐渐改变了自己,在强制戒毒场所努力学习,认真参入劳动,和其他戒毒人员友好相处。他对父母也有了感恩之情,在教育矫治课堂上朗读了自己写给母亲的一封感谢信,生活充满了希望。
二、反思
教育矫治要充分发挥课堂化教育的作用,注重让吸毒者从自身责任角度去认识个体对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干警要在教育矫治中掌握戒毒人员的心态和吸毒经历,对复吸人员要深入分析其复吸根源,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谈话和实施心理矫治,解决复吸人员的个性问题。
个案的康复治疗中要重视家庭干预与治疗。许多案例证明,父母的养育方式和整个家庭的氛围对于吸毒者的性格养成与吸毒之路有重要联系。家庭治疗强调整个家庭成员共同参入,通过会谈和作业等方法,理解和改变整个家庭氛围和结构。当然,这个家庭不局限于吸毒者父母亲属,戒毒场所的干警和戒毒者也是一个大家庭。
综合教育矫治工作要求戒毒干警要有扎实的心理学知识和教育矫治工作知识。要深入分析戒毒人员出现偏差行为的根源,有针对性的制定矫治策略。
实现复吸者的综合教育矫治,要做到宽严相济、对症下药。要深入挖掘其心理特点、成长经历和现实表现,加大教育矫治力度和管理力度,决不可漠然视之。同时,戒毒场所要为戒毒人员提供相对宽松友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在综合教育矫治中通过实施具体的行为指导训练,使戒毒人员学会应对吸毒高危情景,建立完善有效的家庭和场所的帮教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