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一例帮助后续照管对象保持操守的案例

一例帮助后续照管对象保持操守的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照管对象王某,男,49岁,初中文化,曾服兵役,退伍后一直处于无业状态。因打架斗殴服刑一次,后来在朋友的诱惑下,开始吸食海洛因,有十年吸毒史,被强制隔离戒毒一次。在强制隔离戒毒期间,王某的妻子与其离婚,女儿随前妻生活。王某于2016年9月30号解除强制隔离戒毒回归社会,我站于同日对其开始后续照管。

【方案制定】

针对王某的具体情况和对他的处境进行充分评估后,指导站工作人员制定了如下照管目标和帮教方案。

长期目标:

保持好戒毒操守,重新建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具体方案:

1.主动帮助修复其家庭关系,尤其是化解他与其弟弟之间的矛盾,完善其家庭戒毒支持系统,为他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戒毒环境;

2.将他的情况整理上报常州市司法局,通过司法局协调相关部门帮助其解决低保和补助问题;

3.主动作为,协助其找到稳定的工作;

4.坚持日常回访,加强戒毒教育,做好心理辅导,坚定其戒毒信心、决心,督促其保持戒毒操守。

【实施情况】

1.多方合力调解。针对王某和他弟弟矛盾的情况,指导站工作人员在市司法局法援中心调解处的帮助下,深入到王某居住地的社区街道和司法所,通过司法所专门负责调解工作的老同志帮助,做好王某及其弟弟的沟通、协调和劝解工作。同时,我们指导站民警多次通过电话和上门走访的形式找到王某的父母,希望他们出面帮助修复兄弟之间的关系。通过我们各方不懈的努力,兄弟关系得到缓和,王某的情绪渐渐得到平抚,他也说出了“我是有良心的人,不会计较他以前怎么对我,我现在只想过好自己的生活,他愿意来往就来往,不愿意就互不打扰”的话。此后,我们每半个月都会和王某通电话1次,每两个月都会与他见面谈话1次。

2.落实低保解困。在修复了王某的家庭关系后,我们认为缓解他目前的经济压力是迫在眉睫的事。指导站工作人员立即通过后续照管工作站、服务站工作群向基层社区负责民政工作的同志咨询常州市低保政策,在对照常州市低保条件后,我们发现王某具备符合申请低保的资格,于是立即将王某的情况整理上报给市司法局矫正处。市局领导也比较重视,通过矫正处联系到了区司法局。在区局同志的帮助下,我们成功与王某所在社区的民政科取得联系,通过沟通协调,民政科迅速承接了他的低保申请,但是由于低保办理人数较多,需要排队等待落实到位。为了帮助王某解决眼前的燃眉之急,指导站立即向宜兴市强制隔离戒毒所申请了5个特困补助名额,给予每人500元的补助物资。我们将王某列入了特困名单。春节前夕,指导站民警驱车前往王某的租住屋,在这个只有七八平米的单间,连厕所都是公用的屋子里,他接过了我们给他送去的慰问物资,连声对我们道谢:“雪中送炭!雪中送炭!”在解戒出所近半年后,王某给指导站打来电话,告诉我们他的低保落实到位了,电话里的他激动万分,即使是隔着电话线我们也能感受到他的兴奋之情。通过大家的努力,终于让王某的生活渐渐步入正轨。

3.双管齐下找工作。低保问题解决后,王某并没有因为有了低保而不思进取,相反他一直通过各种方式很努力地再找工作,如网上投简历、托朋友帮忙联系等,我们也通过社区工作站留意如果有合适的公益性岗位工作,优先考虑提供给王某,我们和王某就通过这种双管齐下的方式帮助他就业。有段时间王某找到了送外卖这一临时性的活,从早到晚,忙得没有闲暇时间,但是他告诉我们他很充实,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整天有事情做可以让我不再去想毒品,忘记毒品对我的诱惑”。年初的时候,武进区工作站有一个就业岗位正好符合王某的条件,我们立刻致电他,但是王某考虑到武进距离较远,来去不方便就婉言谢绝了我们。此后的十几天,我们电话回访王某,他才告诉我们他找到了一份机械厂的工作,基本工资加上计件工资,月收入3000余元,这个消息让我们很振奋。

4.坚定意志拒毒友。在王某的生活步入正轨后,我们依然坚持对他的日常走访。本着引导、教育、帮扶和服务的宗旨,不断地强化他的操守意识,坚定他的戒毒决心。在一次面谈中,王某很严肃地告诉我们,以前的毒友杨某不断地引诱他复吸,甚至还企图通过网络视频给他直播吸毒,他当时立即关掉了视频。王某很有感触地对我们说:“我年纪不小了,经历太多后很珍惜现在自由的生活,我不能辜负家人和后续照管对我的帮助,尽管身边的诱惑很多,我保证一定坚决远离毒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生活,取得家人的谅解和支持。”如今,王某已经在简单装修他租住的房子,打算今年年底就和女友结婚。他告诉我们他计划今后在自己小区里开一家小型超市,等攒够了钱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他还请求我们一定要参加他的婚礼,见证他脱胎换骨,化茧成蝶的人生巨大转变。

5.自助互助助社会。今年8月底的时候,我们常州站计划在宜兴戒毒所开展一次同伴教育活动,邀请一些戒毒操守保持较好的后续照管对象以戒毒志愿者的身份参加,通过向戒毒所的戒毒人员分享自己切身的戒毒经历,以自己的康复和回归社会的经验,鼓励他们摆脱毒品,帮助更多的同伴远离毒品,树立戒毒信心,回归社会主流及正常生活。在筛选志愿者的时候,我们第一时间就想到了王某,致电他后王某立马就答应了我们,并来指导站和我们一齐商讨起草讲话稿。在戒毒所的课堂上,王某深刻讲述了自己因为吸食毒品而妻离子散的过去,以及通过两年强制隔离戒毒,产生的深深悔恨自责。回归社会一年多,他的思想、生活产生了很大变化,他认为,回归社会后想要戒毒,应先从“做人”做起,不再吸毒,孝顺年迈的父母,担起责任,赢得周围人的信任然后再去做事。王某的分享引起了台下戒毒人员的共鸣,各种不幸的人生相同的吸毒经历,不管是对台下的聆听者,还是台上的王某都是一次深刻的戒毒教育。

【案例思考】

王某成功找到了一份月薪3000余元的工作,并且保持戒毒操守一年之久,家庭生活也逐渐走上正轨,并对未来的生活也做好了规划,后续照管效果良好。从这个案例我们有如下几点反思:

1.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无缝对接。信息无缝对接,是本案的关键。2016年9月,我们赴宜兴戒毒所开展“一教两宣”活动,帮助强戒人员及其家属全面了解后续照管的概念和工作流程,并与第一批即将解戒的强戒人员签订了后续照管服务协议,王某就是其中一名。这不仅为王某后来第一时间来指导站报到打下了基础,而且也为本案例开了一个好头。当照管对象即将但尚未离开强戒所时,后续照管指导站便开始与戒毒所进行信息对接,了解照管对象的所内戒治情况和表现,签订后续照管服务协议书;等照管对象回归社会后,立即针对个案情况开展全面服务。无缝对接的运用,可以防止服务断层,对预防照管对象复吸有重大意义。

2.发挥桥梁作用,做一个资源整合者。大部分照管对象的生活困难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资源匮乏和信息渠道的不畅通。基于这一考虑,我们应该帮助他们整合所需资源,传递就业、社保等政策信息,协调社区、街道、司法所、民政部门,甚至是社区民警,使之成为他们的有力服务者。本案正是通过以上多方面的努力,王某出所生活困难的窘境才会得以迅速化解,他的低保才能落实得这么快。

3.激发照管对象自觉抵制毒品的信心。除了有完善和谐的家庭支持系统,还需要做好以下两点:其一,有稳定的工作或者事业,避免让他们游手好闲,通常无事可做的情况下,才会再次想起通过毒品的快感来暂时忘却现实的烦恼;其二,堵死一切与毒友联系的途径,包括限制通讯工具,家人严格监督等手段,“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次小小的诱惑可以击溃一个照管对象的所有防线。


4.唤醒照管对象的家庭、社会的责任意识。通过让照管对象参与一些公益性教育活动,唤醒他们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意识,担负起应有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在培养照管对象成为戒毒操守典型后,进一步强化他们的戒毒信心和决心,并促使他们自觉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同时,创造机会让他们帮助他人,使他们得到社会主流的接纳,让接受教育的学生能够远离毒品,使接受教育的戒毒人员能更好地巩固戒毒成效,早日戒治康复,顺利回归社会。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