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功老兵”占某(化名)成功戒毒的综合性教育戒治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戒毒人员占某(化名),男,初中文化,江西宜春人,曾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荣立三等功,后因伤退伍转业到地方。2007年,其所在单位改制买断工龄后,占某赴广州与战友合伙做生意,取得较大成功。由于与妻女关系原本就不够融洽,加之又独自一人身居外地,占某未能洁身自好,沾染毒品最终成瘾。出于戒除毒瘾并重拾亲情关系的考量,占某曾于2013年返乡,但事与愿违,夫妻终以离婚收场。之后不久,占某又重返吸毒老路,并于2017年5月被强制隔离戒毒。
【案例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占某入所后,公开表示自己一没偷二没抢,吸毒是自己的事,没有危害家庭与社会,不服强制隔离戒毒决定。同时,时时强调自己是有功军人的身份,理应得到多方面、甚至应该有的特殊照顾。由于民警没有满足其要求,便消极直至抗拒参加一切戒治活动。鉴于占某的特殊经历和现实表现,已经严重影响了场所戒治秩序,大队研究成立工作专班,重点落实对该戒毒人员的教育矫治。
(二)追根溯源查症结
综合占某的生活经历、吸毒违法事实和戒治期间的表现等多方面情况,民警发现占某非常看重自己光荣的从军经历,有着较好的军人素养,其内务整洁、队列过硬、军人气质明显,但却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典型问题:
一是认知错误导致不满强戒。占某认为花自己的钱吸毒,既没有危害他人与社会,也没有违法,不应该被强制隔离戒毒,何况自己是荣誉军人,应该给予宽大处理。
二是家庭破裂导致自暴自弃。占某自身脾气暴躁,对有赌博嗜好的妻子多有不满。由于双方交流沟通不畅,导致夫妻关系淡漠。女儿出生后,夫妻二人又因对女儿均缺乏照顾与沟通,致使女儿亲情缺失,对父母心存怨恨。特别是占某染上毒瘾后,家庭关系因离婚变得支离破碎,占某的自信心受到了严重打击,自暴自弃思想非常严重。
三是境遇突变导致双重人格。占某一方面因为自己有光荣的从军史和成功的经商经历,对自己比较自信,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另一方面又因为家庭破裂,吸毒成瘾且自戒失败,特别是被强制隔离戒毒后,几乎是众叛亲离,无人探视,导致其既自负又自卑,产生双重人格。
(三)对症下药治病根
1. 正向强化,化消极为积极
中队民警利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契机,组织占某等人观看《高山下的花环》等反映军旅生活的爱国主义影片,安排占某在讨论会上分享自己的战斗故事,重温当年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情怀,有效拉近其与民警的心理距离,缓解了占某的抵触心理。同时趁热打铁,将占某的包教民警调整为有军旅经历的民警,以利双方沟通。
在占某有了一定的正向转变后,民警发挥其军事素质过硬的特长,安排其协助中队民警组织戒毒人员开展队列训练,并以其所在中队在全所队列比赛取得好成绩为契机,给予占某物质奖励,解决了他无接济又碍于情面不好意思开口的尴尬难题。
通过一系列润物细无声的工作,较好消除了占某对民警的抵触心理,戒治积极性有了提高。
2. 双向引导,改变错误认知
一是组织占某等戒毒人员观看《与死神共舞》等禁毒电影,举办吸毒危害控诉会,以毒驾导致车祸、吸食传统毒品导致艾滋病、吸食新型毒品导致吸毒者产生被迫害妄想并在其驱使下杀人、自杀等真实案例,强化占某对吸毒危害性的认识;二是通过组织学习《禁毒法》《戒毒条例》等法律法规,使占某认识到强制隔离戒毒的目的是帮助戒毒人员戒除毒瘾,保护其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而不是处罚,具有非制裁性,一旦其解除了毒瘾,则可以提前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三是通过劳动教育,让占某明白任何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该参加生产劳动,这既是改造戒毒人员好逸恶劳恶习的需要,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康复手段。考虑其年纪较大的实际,民警为他安排了较为轻松的康复劳动岗位。
3. 心理治疗,消除双重人格
为治疗占某既自负又自卑的双重人格,工作专班对其加强谈心交流,引导他与民警建立信任关系,与同戒之间建立友善的人际关系。在此基础上,心理咨询师一方面通过沙盘游戏,帮助占某认识自己渴望亲情的真实内心世界;另一方面通过内观治疗,让其认识到由于自己大男子主义严重、脾气暴躁、心胸不够宽阔、不会关心呵护妻子导致其妻因感受不到家庭温暖,才由小赌发展为沉迷赌博,才使女儿因父母紧张的关系,对家庭心生怨恨的悲剧,而占某对家庭破裂应承担主要责任。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治疗,逐渐消除了占某的双重人格。
4. 情感重构,修复亲情关系
在占某貌似强大的表象下,家庭的破裂、情感的缺失是其致命的软肋,也是其消极、自卑的心理根源。
工作专班经多方努力,联系到占某的女儿来所探视帮教。通过让占某的女儿参加家属学校,加入“赣西戒毒”微信群,使她加深了对吸毒人员违法者、受害者和病人三重属性的了解。面对年过半百、心力憔悴的父亲,女儿终于选择了原谅。
在民警的帮助下,以占某女儿为纽带,占某与离婚妻子取得了联系。最初在电话中,占某妻子态度非常坚决,把占某称为“不负责的男人”,是他坑害了这个家庭。经过民警多次电话沟通,向她介绍占某的近况以及身心上的改善,终于获得妻子的原谅,在2018年“6?26”国际禁毒日社会开放活动中,一家人在戒毒所重新团聚,三个人抱在一起痛哭流涕。民警也趁势对占某妻子做起思想工作,使其明白家庭的破裂,她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希望双方都要改正缺点,彼此信任,用自身行动来重建家庭和谐。占某在与妻女告别时,声泪俱下说道:“出去之后我一定踏实做人,照顾好你们娘俩!”亲情关系的修复,彻底改变了占某的精神面貌,提振了戒毒信心。
2019年1月,占某获得提前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奖励,并与妻子复婚,开始了新的生活。
【案例思考】
拥有从军经历的戒毒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着较强的自尊心、荣誉感、纪律观念和特殊的技能,用好了,就能在戒毒人员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推进戒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反之,就会对场所秩序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这就需要我们善于发现问题症结所在,找到化解矛盾的“牛鼻子”,找准突破口,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最终化被动为主动,化消极为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