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对原餐馆小老板孙某的教育戒治案例

对原餐馆小老板孙某的教育戒治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孙某,男,重庆市人,原小餐馆老板。1969年5月生,2015年8月因吸食冰毒被公安机关查获送强制隔离戒毒两年。孙某对自己被强制隔离戒毒不服,认为自己是被公安机关设了圈套。入所以来,以自己有肝硬化为由,对各项教育矫治活动持抗拒态度,拒不服从民警管理,有自伤、自残、自杀及威胁其他戒毒人员的行为,企图通过此种方式逃避脱毒康复训练及强制隔离戒毒。

【方案制定】

针对孙某的具体情况,场所充分运用医疗、管理、教育、康复训练、社会帮教等手段对其开展综合性的教育戒治。

一、明确戒治目标

(一)短期目标

帮助其尽快适应强制隔离戒毒环境,正确认识吸毒行为的危害性,端正戒毒态度,遵守各项戒毒管理规定,能够配合民警的教育戒治工作;增强规矩意识、法律意识、提高生理、心理健康水平。

(二)长期目标

心理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格不断完善;通过各项教育矫治活动,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达到综合评估的各项指标,顺利回归社会,保持操守,通过合法手段谋生。

二、开展医疗戒治

通过市戒毒局中心医院、市第九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对其体检,进一步明确病情,并进行对症治疗,控制其病情,减轻心理压力。

三、开展教育矫治工作

1.成立专门的帮教小组,落实各项帮教措施;

2.进行规范化管理,养成良好的习惯;

3.开展法律咨询,宣讲法规、政策,提高法律意识;

4.通过个别谈话、心理咨询等方式了解其思想,打开心结

5.循序渐进地参加康复训练、康复劳动,提高体质;

6.通过职业教育,获得一技之长,为融入社会奠定基础。

四、开展心理辅导

制定心理咨询方案,对其开展心理咨询,实施情理危机干预。

五、后续帮扶

充分发挥帮教力量,调动多方资源对其进行教育矫治。

【实施情况】

一、成立专人专班

孙某所在大队成立以大队长为组长、相关骨干民警为成员的攻坚领导小组,对孙某开展教育戒治工作。为确保对孙某教育矫治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工作组对各成员的职责进行了明确划分,二名民警专门负责日常教育,二名民警负责规范管理,一名民警负责谈话教育和心理咨询,一名民警负责帮教联系。工作组成员定期召开会议,对孙某的情况进行汇总分析评估,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二、以人为本,身体为先

1.针对其所述病情,将其带往社会三甲医院作进一步诊治,该院诊断为肝硬化代偿期、脾大,并为其开护肝片让其服用。民警监督其按照医嘱按时按量服用护肝药并按医嘱回访,督促其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使其肝病得到有效治疗,同时也通过科学权威的医疗诊断证明减轻其心理压力。

2.运用多参数生物反馈仪进行毒瘾评估,评估结果为:对毒品依赖程度较重。根据评估结果,对其加强心理危机干预。

3.针对其稽延性症状,积极开展中医扶正治疗、营养支持治疗,同时辅以适当的锻炼。

三、转化攻坚,从心开始

1.全面摸排个人情况。通过与孙某的接触,摆谈家常和聊天,使之与管教民警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彻底摸清该戒毒学员的真实想法。通过个别谈话,民警了解到,孙某曾经营小餐馆,期间禁不住诱惑而染上毒瘾,餐馆也因无心经营而关门,后其妻也离他而去。此次是孙某第二次被强制隔离戒毒。孙某自述第一次强戒出去后,自己一直未粘染过毒品,此次是和几个朋友一块玩,自己被派出所民警设了圈套才被强制离隔戒毒的,因此对派出所处理不服。同时自己患了肝硬化,希望能够办理所外就医。

2.重点切入阶段。在了解孙某的真实诉求后,大队请来法制科工作人员,对其开展法律咨询,法制科工作人员告诉孙某,如果对公安机关的强戒决定不服,可以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途径进行维权,同时为其讲解相关法律规定、程序及法律后果。通过法制教育,孙某最终承认了自己吸食毒品的事实,打消了通过“拒不承认”等手段企图改变公安机关强制隔离戒毒决定的念头。在民警的多次教育下,孙某逐渐认识到自己吸食毒品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危害,给自己家庭带来的伤害,给自己带来的损失。针对孙某的病情,卫生所医生结合三甲医院的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对其作进一步解释说明,告诉其只要放松心态积极配合治疗,病情是会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明确告之其不符合办理所外就医条件。

3.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及时介入。在对孙某开展治疗、个别教育谈话、法律咨询的同时,所心理咨询中心针对孙某情况,也制定出相应的心理咨询方案,由资深心理咨询师对其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大队配合心理治疗进展情况为其制定循序渐进的戒治目标,采取鼓励、信任与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其改变原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在心理咨询师和大队民警共同努力下,孙某逐渐打开心结,放弃抵触情绪,树立起了戒除毒瘾的信心。

4.巩固成果阶段。在孙某认识到自己的罪错,愿意与其他戒毒人员一道正常参加所里组织的戒治活动后,民警一如继往地关心其生活、劳动,经常性地进行个别谈话教育,了解其思想,为其解决实际困难。

四、调动资源,多方施策

一是充分发挥亲情帮教作用。民警了解到由于孙某长期吸毒屡教不改,与家中亲人关系较差,其妻离婚后将十几岁的儿子也一并带走,并不允许其联系,其父母也因其吸毒而伤透了心,此次被强制隔离戒毒以来从未来探访过。而孙某非常想念自己的儿子,但却几年未见。民警联系到了孙某的儿子和父母,经过多次耐心工作,其父母和儿子终于到场所进行了探访。在亲情的感召下,更坚定了孙某戒毒的决心。

二是邀请其原承办单位民警、所在社区工作人员及其亲属来所开展联合帮戒,及时沟通工作情况。

三是充分利用其他戒毒人员的帮教,培养其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五、签定就业意向协议,解决后顾之忧

随着心结的打开和身体的逐渐康复,孙某愿意参加大队组织的康复训练和康复劳动。民警按照循序渐进的方法,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强度到正常强度,对其进行康复训练和技能培训。管理民警亲自教他操作,并教育其如何克服心理障碍,逐步培养其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在习艺劳动中,对其每一次进步和成绩都给予鼓励,在制度范围内提升其适度报酬。孙某的劳动积极性也不断高涨,操作也越来越熟练,产品合格率也不断提高,最后能较好地完成每日习艺任务。通过努力,孙某取得了装配工职业等级证书,为解除强制隔离戒毒后的就业奠定了基础。

在场所举办的就业直通车活动中,孙某成功与某餐饮企业签定了就业意向性协议。

【案例思考】

一、效果

经过一年多的综合教育戒治工作,孙某经过综合诊断评估良好后予以提前解除。经民警回访得知,孙某目前在一家制造业企业从事线束拼装工作,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以来,一直保持着操守。

二、反思

(一)在对戒毒人员的管理教育中,要及时全面了解戒毒人员的思想,对其诉求要及时正面回应,制定针对性的矫治方案,严格落实。

(二)要提升民警在教育矫工作中的工作技巧。民警适度的开放“自我”有利于和戒毒人员良好关系的建立,通过日常谈话、交流,逐步摸清戒毒人员的真实想法,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三)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感化、挽救”的工作方针,综合运用医疗、规范管理、教育、心理咨询、社会帮教等手段对戒毒人员开展戒治。

(四)加强戒毒人员的后续照管工作,提高操守率。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