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帮助后续照管对象王某修复家庭关系的案例

帮助后续照管对象王某修复家庭关系的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王某,女,生于无锡某地农村,出生后即遭亲生父母遗弃,后被养父母领养。因自己的特殊身世,幼年的王某有着极度自卑和自暴自弃心理,上初中后,开始与社会不良人员混在一起,逐渐演变成一个问题少女,常常夜不归宿,与养父母的感情隔阂日益加深,这让养父母一筹莫展。2002年,养父母以解除收养关系为通牒,希望她能够改邪归正,回归家庭,可王某毫不在意,毅然决然地在解除收养关系的法律文书上签字,彻底割断与养父母之间的亲情纽带。

2009年,婚后的王某开始吸毒,因吸毒有过两次被刑拘的经历;2010年离婚;2012年被处强制隔离戒毒;2016年因复吸再次被处强制隔离戒毒,2018年解除强制隔离戒毒出所后,租住在市区一民房内,无业。

今年5月,王某来到无锡市解戒人员后续照管机构,向工作人员了解就业信息和咨询公租房申请事宜,并提出一个特别请求,希望工作人员帮助她找到因房屋拆迁后失去联系的养父母,她想要当面向他们作出忏悔,以求得养父母的原谅,给自己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并重新接纳她回归家庭。

【案例基本情况】

(一)帮扶服务的基本思路

照管机构认为,经过戒毒所民警的教育矫治,王某对自己过去的错误行为以及由此给养父母一家带来巨大的痛苦和伤害,已经有了清醒认识和深刻反省,内心里感到特别地自责和内疚。现在,她希望用忏悔的方式,来表达歉意和决心,让养父母相信自己,获得他们的认可和支持,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以报答养父母的养育之恩。这正是她想要做出彻底改变而迈出的关键一步,对于她顺利回归和融入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王某的诉求,后续照管机构应该积极回应,给予支持、鼓励并提供及时有力的照管服务,帮助其实现亲情回归和修复家庭关系的愿望,进而走上自食其力的人生道路,早日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

由于王某与养父母一家人的关系复杂,双方的情感纷乱纠葛,王某的行为曾给养父母一家人带来刻骨铭心的苦痛折磨,在经历了十几年的时间跨度之后,是伤口已经愈合还是情感彻底冰封?这是摆在照管机构面前的一个未知数,加上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想要顺利完成这项帮扶服务,难度可想而知。照管机构结合王某的个人意见,制定了如下实施方案:

1. 想方设法找到王某养父母的现住址;

2. 做细做实外围了解工作,详尽掌握具体信息,在综合分析评估的基础上,完善方案措施,确保工作开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 做好有关准备和铺垫工作,与王某养父母进行接触和交流沟通,清楚知晓其真实想法;

4. 根据工作进展情况,采取适宜和有效的方法措施,循序渐进的进行亲情修复工作,若在过程中遇阻,则要做好对王某的抚慰鼓励,并另行谋划方法路径;

5. 做好对王某的后续照管和关注跟踪,协助她维护、增强和延展亲情关系的纽带,真正实现她回归家庭的意愿。

(二)帮扶服务开展情况

1. 寻找王某的养父母。根据王某提供的地址信息,工作人员进行实地走访,由于原址上的住宅早已拆迁,人员也已搬离安置,一度没有线索可寻;工作人员通过户籍地派出所、社区、过去的街坊邻居等有关线索进行反复寻找,最终从原社区获知王某养父母现在的家庭住址。

2. 取得社区的支持和配合。工作人员向社区领导介绍了解戒人员后续照管工作以及对王某展开帮扶的具体想法,取得了他们的理解和认可。通过了解得知,当初解除收养关系只是养父母为了逼迫王某改变恶习而采用的恫吓手段,并非是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王某的养母在家里处于支配地位,王某与养母的感情较深,虽然双方已经没有了母女关系,但情感仍是藕断丝连,相互间一直有着断断续续的联系。这次解戒回来,养母惦记到王某的困难处境,还让她妹妹带给她一些生活用品和2000元生活费,而养父对王某的态度生硬冷漠,有着不少抱怨和微词。这些信息让工作人员心里有了底,进一步增强了帮扶成功的信心。

3. 了解养父母的态度。在社区领导的协调下,工作人员上门拜访了王某的养父母,向他们宣讲解戒人员后续照管工作,具体介绍了王某在戒毒所期间因表现优秀而获得奖励、回归后积极面对生活的信念和勇于重新做人的决心等有关情况,消除其养父母的定势思维,详细讲解家庭支持系统在解戒人员保持戒治操守过程中的不可替代作用,希望大家不抛弃、不放弃,共同为王某彻底告别过去和走向未来尽一份心力。王某养父母态度上言语中充满了愤恨与怨怒,但情感里依然饱含着怜爱和不舍,养母表示只要王某能够真正改好,家庭还是愿意接纳她的。

4. 考虑到王某养父母内心受伤很深,过去的情感或许会在时间的磨砺销蚀下渐行渐远,虽然通过前期一系列工作,照管机构对帮扶结果有着乐观性预见,但在过程中还可能存在一些无法预见的因素,与养父母修复亲情关系绝非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事情。工作人员提醒王某要有充分的信心、耐心和充足的心理准备,倘若养父母不给她当面忏悔认错的机会,也一定要保持一种平和心态,从长计议,安顿好自己的生活,为自己回归家庭做出应有的积极姿态。

5. 积极反馈,推促事态进展。在照管机构的的帮助下,王某成功应聘到某医院工勤岗位上班,做到自食其力;在工作人员指导下,递交了公租房申请材料,等待住建部门的审批。工作人员及时将这些信息告知王某养父母,力促他们对王某看法上的改变。至此,王某回归家庭的路上只剩下养父态度未完全转变这一个障碍,考虑到强扭的瓜不甜,工作人员主动变换思路,利用王某与妹妹关系密切的优势,积极动员其妹妹从中斡旋,去说服和感化其养父,推动事态朝着正向发展。经过多次努力,最终养父表示同意接受王某的当面忏悔。

6. 深深忏悔,实现亲情回归。工作人员对王某养父母所表现出来的宽容和大度深表感谢,并告诉他们,王某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想要向你们当面作出忏悔,告诉你们她会真正彻底地改好,现在,王某就在楼下,希望你们能念及多年的情感以及她今后的生活,原谅她的过去并给她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养父母点头同意。王某进门后,跪倒在养父母的面前,痛哭流涕地说道:“我错了,对不起爸爸妈妈,我辜负了你们的养育之恩,请爸爸妈妈原谅我吧!”养父母的情绪无法自抑,激动地说,爱之深才恨之切,其实,在我们心里是一直有你的,只要你信守诺言,真正改好,你就还是我们的女儿,我们就去民政局申请恢复收养关系。

7. 照管服务,让你今后的路走得更好。亲情回归,终于让一个漂泊的心灵有了温暖的港湾,成果来之不易,却也很脆弱,相处过程中的任何差错都有可能导致关系再次破裂。工作人员加强了对王某的提醒教育,要求她积极工作,孝敬父母,努力去弥补情感隔膜,促进伤痛愈合。养母患病住院开刀期间,王某和妹妹轮流陪护服侍,养父母表示很满意,养父母也主动叫王某回家一起过端午节,王某与养父母的关系也在日常相处中日渐融洽,逐步复原如初。现在,王某思想十分稳定,工作表现积极,孝敬养父母,更在近期遇到了心仪的对象,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案例思考】

吸毒人员复吸行为的产生,往往与他们家庭支持系统的缺失有着很强的关联性,健全的家庭支持系统是解戒人员保持戒治操守的重要支撑力量,良好的家庭关系对减少解戒人员的复吸行为发生、促进他们顺利回归和融入社会有着至关重要作用。

家庭是解戒照管对象的避风港湾,他们渴望在回归社会以后,能得到家人的包容、理解、接纳和支持帮助,与家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家真正成为他们保持戒治操守的关键支撑和重要依靠。但由于吸毒人员的吸毒行为曾给原本的家庭关系带来毁灭性打击,导致很多吸毒人员家庭支持系统遭到破坏和重创,或是名存实亡,或早已分崩离析,这就让不少照管对象在回归社会过程中缺少或缺失家庭力量的支持,在保持戒治操守的道路上,他们行进的脚步就可能不是那么地踏实和稳健。

后续照管机构开展的照管服务,协助解戒人员修复家庭关系,让家人宽容和接纳他们,让他们在回归后能充分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关爱,从而稳定好他们的情绪和心态,促进自我认知水平的提升,教育引导他们培育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尽快适应和顺利融入社会,提高对不良事件的应对和处置能力,不断增强他们保持戒治操守的信念和决心,从而实现降低解戒人员复吸率的目标愿望。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