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成功帮助照管对象李某办理续保的案例

成功帮助照管对象李某办理续保的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李某,男,1969年出生,未婚,先后在常州钟楼区土管局和房管局工作,名下曾有两套房产,家庭经济条件良好。自从沾染毒品后,李某挥霍掉了全部家产,后因筹集毒资而实施盗窃、贩毒犯罪行为,并多次被判处刑罚。2015年8月又因吸毒,被公安机关决定强制隔离戒毒,2017年4月底提前解除,并签订协议成为后续照管对象。回归社会后李某与母亲同住,并在一家传媒公司就业,慢慢成为了公司的业务骨干。同时,由于其生活态度积极向上,戒除毒瘾意愿强烈,工作、生活稳定,家庭支持系统健全,很快被后续照管指导站确立为戒毒典型培育对象。

2017年9月下旬,李某在其姐姐的陪同下来指导站反映,公司决定与其签订长期用工合同,并为其缴纳社会养老保险,由于年近五旬,从现在开始缴纳社保到法定退休年龄,已不符合投保的最低年限要求。自己过去在房管局工作曾缴过十几年的社保,如能衔接起来,问题就好解决了,退休后就能得到养老和医疗保障。他们曾去社保部门查询过,但答复说没有查到相应缴纳记录,故请求指导站出面帮助协调解决此事。指导站民警当即表示一定全力帮其协调,同时希望李某安心工作,积极配合,保持联系。

【案例基本情况】

(一)综合教育戒治方案制定

送走李某姐弟后,指导站民警仔细查阅了他档案资料,发现李某是1998年被判刑的,其自述有“十几年工龄”,应该都在98年之前,时间已达20年之久,相关信息查询工作可能比较棘手。民警立即将李某的情况向常州市司法局领导作了汇报,并前往钟楼区后续照管工作站,召集相关工作人员,共商解决问题之策。大家认为,李某出所后戒毒决心大,生活上能自食其力,思想比较稳定,如果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消除他的后顾之忧,有利于他个人安定和戒治操守保持。经过讨论,工作人员达成以下共识。一是收集资料,掌握情况。对李某进行一次家庭走访,进一步了解详细状况,为后期协调作好充分准备;二是走访调查,寻找线索。分别前往李某以前工作过的钟楼土管局、房管局查找线索,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三是加强沟通,引导提醒。随时与李某保持联系,交流信息线索,反馈帮扶工作进度,让其安心工作。

(二)帮扶过程

1. 走访家庭,了解基本情况。9月底指导站民警来到李某现居住地。他母亲告诉民警,这房子原本是李某的,因吸毒变卖后他姐姐给赎回来了,现在暂借给他住。经过交流,民警大致了解了李某的工作经历:1985年开始在一家工厂上班,1993年调到钟楼区土管局,1994年又调到房管局,都是从事驾驶工作,属于行政机关合同制用工,直至1998年被刑拘结束,期间一共有14年工龄。李某告诉民警,他现在每天起早贪黑,工作强度很大,加上自己有十多年的吸毒史,体质较差,如果能够衔接上这段工龄,自己退休之后的生活就有了保障。民警当即通过“12348”平台,就相关政策电话咨询了律师,被告之:如果李某确系非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的企业工作人员,刑满释放后按现行政策应当可以衔接服刑前的社保。李某及其母亲看到了一丝希望,不安的情绪也明显缓解。

2. 初次调查,有了初步收获。第二天一早,民警赶赴钟楼区土管局,那里的工作人员在得知来意后称并不认识李某,已经过去二十几年,当时的同事都已退休,相关资料也无从查起,建议民警去房管局试试。随后民警来到了房管局,工作人员帮民警查询了前房管局工作人员名单,发现了李某的名字,随后他们去档案室找来了李某的各年度考核登记表,但是没有他的个人档案。工作人员告诉民警,李某之前在房管局下属的房产公司工作,这个公司几年前就已经解散改制了。李某属于改制前员工,年代过于久远,当时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还不完善,房管局也几经搬迁,他的档案可能遗失了。随后,房管局工作人员应民警请求,出具李某1995年到1998年社保缴纳记录资料并加盖了公章,事情有了初步进展。

3. 档案遗失,一时陷入僵局。当天下午,民警赶赴钟楼区土管局查找李某1993到1994年的社保缴纳记录,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加之土管局也几经搬迁,他们只找到1995年以后职工缴纳社保的记录资料,而那时李某已经调离工作了。工作人员建议民警还是要去房管局或人社局找到李某的档案才能使问题迎刃而解。随后的三个月里,民警两赴钟楼人社局,三赴钟楼房管局,两处均没有找到李某的档案资料。民警也求助了市禁毒支队,对方答复公安机关只有犯罪嫌疑人的刑事档案,人事档案是不可能存放在公安系统的。一时间寻找档案的所有线索都中断了,一时陷入了僵局。民警三个多月的奔走,李某及其亲属心存感激,反而劝慰民警档案实在找不到续保就放弃吧。

4. 多方协调,寻求解决之道。2018年初,在李某及其亲属都对此事不抱希望的时候,指导站民警依旧四处打听,通过从事档案管理的亲朋好友咨询相关政策,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清明节过后,民警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前往钟楼区档案局,那里的工作人员从系统里调出了李某的全部资料,资料显示李某1985年到1992年在常州市硅酸盐厂工作,1992年12月调入钟楼区土管局地政管理事务所,1994年7月调入钟楼房管局,现在这些单位都已经不存在了。同时,工作人员告诉民警,档案局是不存放个人档案的,并应民警要求,将涉及李某的资料全部打印出来,以备后用。2018年5月,民警再次来到市档案局,了解到由于武进撤市建区等历史原因,市区企业部分档案有可能在武进、金坛地区的人社局,于是民警又先后辗转赶赴武进、金坛,但最终还是一无所获。此时临近9月份,距李某来指导求助已经快一年了。

5. 锲而不舍,终克续保难题。2018年10月中旬,民警再一次来到钟楼社保局,出示了所有收集到的资料线索,请求他们帮助或指点迷津。社保工作人员再一次确认系统中查不出李某信息,经仔细审核民警提供的资料后,他们怀疑李某当时可能是事业编制,按政策判处刑罚后此前的社保应予取消,工龄不予承认,“以档确认续保”的方法再一次走进了死胡同。经过研究,民警决定再去常州市市民中心负责退休审批的部门去试试。第二天一早民警来到了常州市民中心,退休审批窗口的工作人员在听取民警叙述、审阅民警提供的所有资料后,在资料库系统中查到了李某的所有工作信息,与资料中各时间段单位和年限完全吻合,并确认:李某非事业单位在编人员而确系企业合同制用工,1992年之前的工龄可以视同缴费,房管局社保缴纳资料也能证明其1995年到1998年的工龄。据此,市民中心出具了确认李某12年工龄的书面证明。在民警陪同下,李某当即来到其户籍所在地的钟楼区社保窗口顺利办理了续保手续,问题得以圆满解决。10月下旬,李某与其姐姐专程来指导站赠送锦旗,以表感激之情。

【案例思考】

这起帮助照管对象解决续保困难的案例,给我们今后更好地做好后续照管工作有着以下几点启示。

(一)后续照管工作离不开地方政府部门的支持。帮助戒毒人员协调解决就业、低保和社会保险等事宜,是各级后续照管机构一项经常性、长期性的工作任务,也是工作的难点所在,应加强与民政、人社等与照管对象生活息息相关部门的联系沟通,建立常态化的工作协作机制。本案续缴社会养老保险,从查找李某就业信息和档案入手,本该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由于具体业务不熟悉、部门间的协作机制尚未建立,即便是代表司法行政部门的民警介入协调,动用了多方资料,也走了不少弯路,而且历时一年之久,最终方才得以解决,如果让照管对象自己办理,解决的难度不可想象。因此,进一步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协作、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是后续照管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开展帮扶救助必须坚持不懈、锲而不舍。让照管对象个人安定、家属满意、社会认可,是后续照管工作的重点。要实现个人安定,必先安其心。照管对象在生活、工作上遇到困难,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或缓解,感受不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极可能自暴自弃而重新吸毒。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真正做到雪中送炭,对于感化其心灵、帮助其树立戒断信心,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每一个照管对象的合理诉求,工作人员都应当本着“能帮尽帮”的原则,以满腔的热忱,极大的爱心,高尚的善心,尽全力及时给予帮扶救助,能够圆满解决是工作人员的最高追求,即使无法解决,也能让其感受到工作人员的热心和真诚,这对于慰藉其心灵、更好地接受照管服务至关重要。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