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助杨某修复亲情关系成功戒毒的综合性教育戒治案例

助杨某修复亲情关系成功戒毒的综合性教育戒治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有人说,亲情永远是我们受伤时心灵和身体最想停靠的港湾。亲情的力量是无比巨大的,也是令人惊叹的。对戒毒场所而言,亲情帮教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好亲情帮教的作用,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戒毒人员杨某,男,初中毕业,1991年11月出生,江西省上饶市某县人,2012年11月杨某部队转业后安置到当地电力部门工作,2013年5月开始吸毒,后被在当地政府任职的父亲发现后报警,随即被公安机关决定执行强制隔离戒毒2年。

入所之初,杨某情绪十分低落,认为父亲对自己一点情面都不讲、一点亲情都没有,根本就没有把自己当亲生儿子看待。于是,杨某对父亲及所有家人心生怨恨,断绝与家庭的一切往来,对家里的人来所会见一律不见、家里的来信一律不看、家里的来电也一律不接,态度十分消极,精神萎靡不振。

民警通过对其多次耐心细致的谈话和查阅其档案得知,杨某是家中独子,父亲由于工作原因长期加班加点、早出晚归,平日疏于沟通,母亲对其则十分溺爱。尽管杨某家庭条件很好、潜质也不错,但学习成绩十分不理想,却对唱歌情有独钟。从高二开始,父亲就为他找声乐名师进行辅导,让他上好的培训班,希望在这方面能有一点成就。但事与愿违,杨某高考落榜了。尽管如此,杨某的父亲还是寄予儿子很大的希望,把他送到部队的大熔炉去接受锻炼。杨某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在部队几年的时间得到了多次的立功和嘉奖。转业到地方后,杨某被安置到当地的电力公司工作,前景可谓一片光明。但在2013年初夏一次同学的聚会中,由于好奇心和同学的唆使,他第一次吸上了毒,此后便有了第2次、第3次,从酒吧吸到宾馆吸,乃至最后在家中吸毒,直至被强制隔离戒毒。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民警发现杨某尽管对家人抱有强烈的抵触情绪,但在日常戒治中,其尚能遵守所规队纪,组织能力比较强,又会唱歌,更重要的是有戒断毒瘾的想法。针对杨某以上的行为表现,中队民警对症制定方案,助其修复家庭亲情关系,促其安心戒毒。

(二)制定方案

中队民警针对杨某的情况制定了以下教育矫治方案:

1.开展心理疏导,帮助他慢慢打开心结;

2.举办卡拉OK比赛,为其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

3.安排他与父母进行远程视频会见,促其父子关系修复;

4.委以杨某中队值班员之职,负责新入所戒毒人员队列训练和唱歌,增强其价值感和成就感;

5.多方联合帮教,助其成功戒毒、走向新生。

(三)方案实施

1.加强心理疏导,促其认识自身错误,端正人生态度。

中队民警一面邀请来自所部心理咨询中心的民警心理咨询师对其进行每周约3次的心理疏导,通过做心理辅导游戏、安排他到心理宣泄室宣泄,让他释放积压的不良情绪;另一面向其讲述《清丰规矩》、《孝感动天》、《子路负米养亲》、《恣蚊饱血》、《割股孝母》等中国传统孝道故事,用鲜活的案例、身边戒毒人员的经历,向杨某阐明吸毒的危害和后果,分析说明父亲报警的缘由就是对杨某的爱之切、吸毒行为恨之深的无奈选择。如果父亲不这样做,他就会一直沉沦、堕落下去,直至最后灭亡。开始,杨某对家中父母亲人的来信看都不看一眼,就把信丢到垃圾桶里,中队民警则悄悄地把它们一一捡起收好。待时机适当时,民警当着杨某的面一封封拆开,一句一句念给他听。家中亲人的来信尤其是父亲的来信,字字情真意切,句句柔肠寸断。一个月后,杨某慢慢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流下了悔恨的泪水,逐步端正了人生态度。

2.举办卡拉OK比赛,重新振作其勇气,树立生活信心。

根据其唱歌的兴趣和爱好,中队民警组织了一场全队戒毒人员卡拉OK比赛,借此激发引燃杨某的兴趣点,让他充分展示其特长。在杨某入所2个月后的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杨某演唱的拿手曲目《长江之歌》《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从头再来》,把整个比赛气氛引入了高潮,并获得了比赛第一名,受到了民警和戒毒人员的好评,也给杨某带来了信心和勇气。

3.开通与父母的远程视频会见,化解矛盾,消除误会。

民警经过对杨某近3个多月的教育引导和心理疏导,使其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各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不仅深刻认识到自身的错误,还主动向民警提出与家人会见的请求。鉴于杨某的特殊情况,所里破例给杨某开通远程视频会见。会见场面非常感人,父亲老泪纵横,母亲泣不成声,儿子理解了父亲的苦心,父母也原谅了儿子愚蠢的行为。同时,杨某当场向父母保证在戒毒所好好接受管理和教育,以后一定不再吸毒。

4.发挥个人特长,以点带面,促进全面进步和提高。

杨某所在的中队刚入所人员较多,鉴于杨某当兵多年,纪律性较好、队列训练规范全面,中队安排他担任入所戒毒人员队列训练教员,还教唱歌曲,增强了杨某戒毒的信心和干劲,促进其自身向好的方面快速发展。

5.联合社会力量参与帮教,为杨某回归社会后彻底戒断毒瘾创造条件、提供保障。

在杨某强制隔离戒毒的近2年的时间里,戒毒所多次联合公安、司法、工会、社区、部队、学校、单位等社会组织,参与帮教和戒毒宣传。杨某以前所在部队的有关领导专程来所对其进行帮教,并承诺回归社会后,会为其提供谋生的技术支持;其以前所在的单位,也愿意向他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当地公安、司法、街道居委会的领导也表示,会对他进行跟踪帮扶,解决一些实际困难。2017年2月,杨某解除强制隔离戒毒。在2018年6月份该所进行的回归社会人员戒断率抽样回访中,民警得知杨某至今保持着良好的操守,并在家乡经营一家大型生态一体化养殖基地,前景看好。

【案例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禁毒工作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衰、人民福祉,毒品一日不除,禁毒斗争就一日不能松懈。禁毒工作既要重打击,更要重预防。禁毒宣传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不让毒品玷污这片净土;同时要强化各级政府部门、社会企业的责任担当,加强对公职人员、企业员工的禁毒教育,防患于未然。一朝吸毒,终生戒毒。戒毒是一项世界性的难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复吸率,才不会让我们的禁毒戒毒工作变得徒劳无功,我们的社会才能有高质量的和谐稳定。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