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患有消化系统疾病戒毒人员袁某的综合教育矫治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戒毒人员袁某,男,47岁,广西南宁市某县人,初中文化,无业,已婚,育有二女一子。1989年开始吸食海洛因,1997年在广东省东莞市某戒毒所戒毒一年,2001年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两年有期徒刑,2005年因盗窃罪再次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零六个月,2011年在横县某戒毒所戒毒两年,2018年1月再次被南宁市公安局某派出所民警查获,并送至石埠戒毒所执行为期5个月的强制戒毒,同年7月转入广西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继续戒毒。
【案例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袁某2004年起肛周肿大的病情逐渐恶化,2015年起袁某有便后伴随新鲜血液滴出现象,2016年出现尿频,2018年6月出现便血、轻度贫血、肛周梅花状物水肿、脱出,无法自行还纳等现象。10月23日13时50分,袁某自述心跳突然加快、呼吸困难,大队值班领导、副大队长立即呼叫值班护士,迅速给予其吸氧和针对性救治,确保其术前生命体征持续良好。
(二)高效救助
大队先后30余次将袁某送往所医疗中心、自治区监狱总医院和某社会三甲医院进行诊治。在社会三甲医院住院期间,除向上级申请减免其手术费用外,大队积极协助院方,对袁某采取了包括输血、灌肠、导尿、心电图监测、高锰酸钾泡洗、局部超声波影像学诊断等治疗手段。
(三)联勤保障
大队在袁某离所就医期间警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一方面主动向上级汇报、申请支援。另一方面通知全队取消夜间执勤后的轮休假,全队警察在确保所内“四大现场”警力达标的前提下,共向社会三甲医院投入警力22个班次。所部在接到大队汇报后,立即启动重症应急处置预案,第一时间联系某社会三甲医院开通离所就医绿色通道;同时派出联勤护卫队警力15个班次进行支援。所办公室值班人员准时配送袁某及陪护警察的一日三餐;备勤司机24小时待命。
(四)亲情帮教
袁某入院后,大队值班警察主动与其聊天,一边关心其病情及家人情况,一边对其进行和风细雨地感化教育。渐渐地袁某开始吐露自己对家人的想念、希望获得家人关怀的心声。大队警察联系了袁某的妻子和已经成家的长女,并说服她们来病房探望。
【案例思考】
(一)以组建医联体破解戒毒场所医疗资源难题。
本案例中的三甲医院能在不到一个小时内为袁某开通住院“绿色通道”,并提供离所就医戒毒人员专用病房,这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戒毒管理局积极组建多种形式的医联体是分不开的。医联体的建立极大地提升了戒毒场所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技术保障能力,促进了广西司法行政戒毒医疗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以隐患清零化解戒毒人员离所就医风险。
本案例中的袁某离所就医长达五天四夜,最终在肛周疾病得以阶段性治愈的情况下平安回所,并继续执行强制隔离戒毒,这与广西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扎实开展安全隐患清零行动,牢固树立安全隐患清零的意识是分不开的。
(三)以亲情帮教修复戒毒人员家庭支持系统。
本案例中袁某在病床上向家属和警察倾诉心声、立志戒毒不是偶然的,这与广西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严格落实司法部建立全国统一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综合戒治手段、修复家庭社会支持系统是分不开的。要充分发挥戒毒人员家庭的力量对其进行亲情帮教,积极引导戒毒人员与亲属沟通,强化亲情感化的力量,挖掘其参与戒毒的动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