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人员叶某综合性教育戒治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叶某,女,安徽省人,1989年出生,大专文化,2010年涉毒,2013年10月因吸毒被决定强制隔离戒毒。叶某家庭殷实,自幼学习钢琴,酷爱艺术,在世界级选美大赛中获得省区第四名,被称为某某市小姐,任职过首都机场地勤工作,考取北京某知名大学后成功签约某某电视台,做电台特约记者,后与某演艺公司签约,成为签约演员。
入所时,叶某身体消瘦、娇小,光头,稽延性症状明显,思维、言语混乱,常有幻听、幻觉,自述:感觉头发里有很多虱子,很难受!错误认为吸毒是时髦和新潮。电话随访其母,称叶某脑子坏了,买很多放大镜在家里,整天找虱子,自行一根根拔除头发。
【方案制定】
考虑叶某涉毒时间长,毒瘾较深,表面看吸毒原因主要是交际圈不良等外因所致,通过深刻剖析,吸毒与其成长环境、所接受的教育、性格特征等因素密切相关,其社会化过程中留下认知、免疫、价值观等方面诸多缺陷,这些缺陷在不良外因诱惑下使人偏离主流轨道,犯下各种错误。鉴此,对叶某的戒毒救治宜采用综合戒治办法,我们确定的方案是七彩戒治:将彩虹的七种颜色分别赋予不同的内涵,即赤色信念文化、橙色律动文化、黄色亲情文化,绿色生命文化,青色书香文化,蓝色心海文化,紫色梦想文化的象征性诠释,每一种文化、每一种方法针对性地矫治叶某自身所遗留的种种缺陷。同时将个体化治疗与综合干预相结合;将心理教育与康复训练相结合;将行为矫治与思想矫治相结合,具体矫治方案如下:1.橙色“康复训练”:身体机能恢复训练和医学康复;2.青色“文化教育”:知识空洞填充和职业康复;3.黄色“亲情帮教”:家庭关系危机协调和修复;4.蓝色“心理辅导”:心理危机干预和调适;5.绿色“生命感悟”:生命观的引导预和重建;6.赤色“信念教育”:价值观的回归和重塑;7.紫色“理想憧憬”:敢于梦想,规划人生。
【实施情况】
橙色康复训练,消除抑制动作,身体初步康复。要改变叶某的思想,先要使其变成正常人。外请专科医生(精神科)来所会诊,开具医学处方:给其服用少量精神类药物,缓释稽延性症状;开具运动处方:学练女所十二套康复操和“五禽戏”(安徽地域特品),改善身体素质;开具兴趣处方:发挥其个人特长,参与设技、排练教育戒治类群舞,积极释放正能量。一段时间后,叶某睡眠质量改善,部分身体机能恢复,拔除头发行为渐渐停止,精神状态明显好转。
青黄教育结合,弥补知识空洞,认知有所改变。叶某虽然艺术造诣深厚,但法律等知识欠缺,吸毒后更是无所顾忌且冷漠无情。通过《法律常识》《禁毒法》和《戒毒条例》等普法教育,运用课堂教育、小班教学、个别辅导,进行法律意识渗透;通过学、背、写《弟子规》《木兰辞》等,进行传统文化渗透;通过开展场所文化月活动、母亲节开放日活动等,进行亲情唤醒。渐渐地叶某法律观念、纪律意识增强,认知有所转变,不再责怪母亲让其戒毒,开始理解、明白母亲的良苦用心,成功修复母女感情,家庭支持系统改善!
蓝色心理辅导,学会内归因,心智自动交融。叶某娇纵、自私的人格缺陷来源于自幼家庭的宠溺;她怯懦、畏缩、情绪化来源于毒品对其身体、精神和心理上的侵害,一度出现幻觉;初期对强制隔离戒毒抗拒,对戒治环境严重适应不良。民警运用空椅子理论、ABC理论、阳性强化法以及沙盘、鼓圈等技术,持续跟踪近十个月,一方面纠正她看问题角度。教她学会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体谅、帮助他人,改变过去以自我为中心的惯性思维;另一方面,开展信任危机干预。反复训练其心理承受和调适力,鼓励其运用正确方法控制好情绪。如民警选择性地告诉她一些真实情景,如在她没有和母亲联系的这段时间,其母常常打电话向民警询问情况,无私母爱始终牵挂着女儿,得知这一切后,叶某一度感情失控,十分感动和愧疚!觉得自己辜负了母亲的期望,让母亲操心伤心,实在不孝!在一次次情景设置中,叶某学会敞开心扉与人交流,能正确归因,与外界关系更为融洽,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不断增强。
绿色生命重建,感悟生命意义,实现自我转变。叶某亲眼目睹因吸毒而身体、心理和精神失常的同戒;看到民警为挽救戒毒学员、戒毒者家庭不懈努力;看到《禁毒展馆》里参观的如花般青少年!一种对生命的尊重,一种强烈地社会责任感由然而生!她主动要求担任“现身说法者”,向社会各界讲诉自己经历,警戒他人;她利用自己的文艺功底,编排戒毒体裁文艺节目,帮助戒毒者坚定信心!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的她积极地投入到各种活动中,常年活跃在舞台上,她说自己不是为了光彩,而是寻找失去的自信,她把自己的人生比作“七色人生”,希望自己的经历可以帮助到更多人。让大家能够从中吸取教训,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赤紫信念理想,归正价值取向,人格得以重塑。叶某自幼家庭富足,后由于职业原因走进更加浮华的娱乐生活圈子。年轻貌美、身姿曼妙,多才多艺,高学历等,叶某身边总围绕着不少吹捧之人,渐渐地,她开始变得虚荣,变得物质,逐渐沉迷于毒品,虽然生活优渥、表面看起来光鲜亮丽,但精神生活贫瘠,人生观扭曲偏离。后期由于追求物质享乐且吸毒花销巨大,甘愿被人包养,价值观彻底崩塌,觉得只要有钱、过得好就是理想中的生活,哪怕投机取巧、出卖自己也无所谓。错误地认为吸毒行为是一种时尚,是一种高端消遣。对叶某价值取向的归正与重塑不可一蹴而就,“七色戒治法”需分步实施,循序渐进,入其心、导其行,相得益彰!通过近两年的系统矫治,叶某由入所前的纸醉金迷到满足于基本生活需求,处处勤俭节约;从毫无节制到学会自我控制,不再挥霍浪费;由光鲜、走秀,四体不勤的选美小姐生活到自觉参加习艺劳动,超额完成指标;由自私自利、冷漠无情到关注着社会被毒害的人群,牵挂着家人,关心着时事政治和国家大事。这对于一个生活浮华的演艺人员来说,是骨子里的洗礼,叶某感言:物质享受并不能带来所有内心的满足!人活着不只是为了自己,要做对社会有益的人!价值观明显改变,社会责任感增强。
叶某因表现突出,提前两个月解戒出所。在戒毒所推进后续照管共建中,经与家人协商,将其安排在一公司里作文秘工作,半年后叶某还应邀回所“现身帮教”并参加舞台剧表演。其母亲告诉民警:叶某变化太大了,对物质生活完全没有追求,回去后不奢求任何东西,连手机也让母亲买简单能打电话的就行。至今叶某工作生活顺利,保持回归社会操守两年余。
【案例思考】
(一)找准病因,对症下药是成功的前提。在本案例中叶某吸毒的原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既有外部不良环境的影响和诱惑,也有自身价值观、人生观异化导致免疫力下降,难以抵御外部不良势力的入侵。针对叶某社会化过程中遗留的种种短板和异化,我们的工作目标就是通过再社会化,帮助其补齐短板,矫正异化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扭曲的人格。通过七彩文化戒治法,从身体、心理、文化、认知、亲情、信念等各个不同层面帮助她修复缺陷,最终引导她从灵魂和意识深处拒绝毒品,迈向新的人生。“七色戒治法”在本案例中的成功实践,坚定了我们对七彩文化的自信。
(二)把握女性戒毒人员特点是成功的关键点。女性戒毒人员因其身体、生理、心理特点,在戒治过程中需准确把握她们敏感、脆弱、善变的人格特征,女性天生对色彩敏感,以“七色矫治法”提升戒毒者自我管理比强制管理更为重要。毒瘾,特别是心瘾发作时,多数时候,戒毒者都能秉承着一种信念或者说意念自行抑制不良情绪,有效排解心瘾。对待出现幻觉和其他稽延性症状反应者,则应视情形给予辅助医疗手段,改善身体健康状况,严防戒毒者因意志脆弱而发生次生身体伤害。必须承认毒品对人体伤害是不可逆的,“七色矫治法”需循序推进,切不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三)找准90后生存状态是实施七彩戒治的切入点。叶某生长在中国物质相对丰富的年代,一定程度上反映出80后、90后的生活状态。叶某作为选美小姐踏进复杂、浮华的演艺圈,社会交际不良,价值观逐渐偏离。这一特定群体,既有共性特征,也有个体特点,必须承认,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偏离不是一日形成,也不可能短时间内得以纠正。在戒毒过程中,找准每个人的切入点,攻克薄弱环节,增强警、戒互信,环环相扣,始终以价值观干预与重塑为主线,鼓励戒毒者自我成长,不断提升戒断信心是个案矫治成功的关键。
(四)保持操守,防止复吸任重道远。吸毒易,戒毒难,已经成为社会的广泛共识。叶某在所内戒毒的效果需要回归社会后经受各种考验,才能够验证。经验告诉我们,仅凭叶某一已之力妄彻底戒断毒瘾,难度之大超乎常人想象。为巩固所内成果,需要戒毒者本人、家庭、社会诸多部门齐心协力,戒毒场所要加强后续照管、跟踪帮扶。与社区街道衔接,双向互动当好参谋;与戒毒者家庭沟通交流,取得支持,不歧视、不放弃、多鼓励,合力拒毒;与民政部门沟通协调,帮助解决生活、就业等方面遇到的困难;与公安机关有效对接,加强管控。同时,要适时回访调查,发现问题及时予以帮扶。通过全社会关心,不断强化他们的戒毒信心,重塑人格尊严。通过大家携力,共同陪护他们,在艰难曲折的戒毒旅途中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