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高血压病合并贫血戒毒人员何某诊治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戒毒人员何某,男,1965年3月出生,甘肃省酒泉市人,2017年3月因吸食海洛因被甘肃省酒泉市公安局某分局决定强制隔离戒毒两年,2017年5月送甘肃省第三强制隔离戒毒所继续执行强制隔离戒毒。入所后监测血压,最高时达160/100mmHg,诊断为高血压病二级,给予降压药物治疗。2017年7月5日因“便血、头晕、乏力”就诊,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案例基本情况】
(一)方案制定
1.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结果,明确诊断,分析高血压原因,评估心血管风险程度,鉴别是否存在肾性高血压。
2. 根据患者既往病史、症状体征及血常规检查判断贫血原因,做好与其他小细胞性贫血鉴别诊断。
3. 综合分析患者病情,制定治疗措施:一方面合理使用降压药物,预防高血压并发症发生,另一方面积极纠正贫血、治疗原发疾病,防止贫血进一步加重。
4. 建立健康档案,详细记录病史、主客观资料、诊疗方案、体检情况、随诊治疗情况。
(二)实施情况
2017年5月18日何某入所时自诉既往直肠息肉病史,行手术治疗,近两年来间断有头痛、头晕症状,入所体检查血压160/100mmHg,脉搏78次/分,血尿常规、肝肾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胸腹部透视心肺隔未见异常,5月19、20日连续两天查血压均高于正常值,根据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初步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病二级,心血管危险分层为中危,排除肾性高血压,分析病因主要为何某年龄大、所外生活极不规律、有吸食香烟嗜好、睡眠质量不佳、长期吸食海洛因的损害、缺乏规范诊疗、负性心理反应的影响等因素。何某患高血压病诊断明确,入所后被列入全所重点关注患者,给予降压药物治疗,定期监测血压,告知患者按时服药,改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减轻精神压力,如有不适症状及时就诊。高血压治疗期间多次测量血压,控制理想。
2017年7月5日何某自诉近十日出现便血、头晕乏力,查体:血压130/80 mmHg,心率95次/分,神志清楚、精神差,面色苍白,双侧睑结膜苍白,其余未见异常。考虑何某患高血压病,既往有直肠息肉病史,立即带患者到社会医院就诊,查血常规示:红细胞数量3.3×1012/L,血红蛋白81g/L,红细胞压积26%,平均红细胞体积78.3fl,平均血红蛋白量24.4pg,平均血红蛋白浓度312g/L,上述指标均下降,肠镜示:痔疮,结肠未见明显异常,肾功能检查正常,排除肾性高血压引起贫血,根据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诊断为痔疮、缺铁性贫血(中度),贫血原因有痔疮慢性出血引起,诊断明确,排除其他小细胞性贫血,带回所内后医务所进行会诊讨论,制定治疗方案:继续给予降压药物控制血压,防止发生高血压并发症,并给予维生素K1注射止血,硫酸亚铁片、维生素C、补中益气丸纠正缺铁性贫血。
2017年7月7日何某便血量较前减少,查血压130/80 mmHg,血压控制平稳,血常规示:红细胞数量3.5×1012/L,血红蛋白86g/L,红细胞压积26.8%,平均红细胞体积77fl,平均血红蛋白量24.7pg,平均血红蛋白浓度321g/L,各项指标较前升高,继续给予药物治疗。
2017年7月20日何某便血停止,头晕乏力症状较前明显改善,查血压120/80 mmHg,血常规示:红细胞数量4.18×1012/L,血红蛋白100g/L,红细胞数量恢复正常,血红蛋白浓度较前上升明显,继续给予改善贫血药物治疗。
(三)治疗效果
2017年9月12日复查患者无不适症状,查血压:120/80 mmHg,血压控制理想,血常规示:红细胞数量5.36×1012/L,血红蛋白142g/L,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未出现其他并发症。在后期治疗中,贫血纠正后继续给予降压药物治疗,告知患者加强营养,避免进食辛辣食物,防止再次出血引起贫血。
目前,患者何某在治疗期间积极配合,按时服药,治疗效果明显,多次复查血压、血常规、生化检验各项指标均正常,血压控制良好,病情稳定。
【案例思考】
(一)该案例中何某患原发性高血压病,治疗期间因痔疮慢性失血造成贫血。以往普遍存在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患高血压就不会患贫血,患贫血不可能患高血压。其实,高血压和贫血是两种完全不相关的疾病,高血压是由于血液在动脉血管内的压力增高造成的,而贫血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某些原因使红细胞生成减少,破坏增加或丢失过多,导致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浓度及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标准。由于高血压和贫血之间没有直接关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因此在一个患者身上同时存在是完全可能的,需要戒毒场所内医务人员准确判断,科学合理治疗。
(二)该案例中戒毒人员何某入所体检时发现高血压病,入所后即被列入全所重点关注患者,场所医疗机构积极给予治疗,跟踪观察病情,多次监测血压未出现明显波动,血压控制比较理想,未出现心、脑、肾并发症。出现贫血后,考虑病情复杂及时到社会医院协助诊疗,明确诊断后带回所内医疗机构治疗,给予止血、治疗原发疾病、纠正贫血等治疗措施,治疗效果明显。案例中戒毒场所运用“外诊内治”“自助医疗”“协作医疗”三种诊疗方式相互结合,即充分利用社会医院医疗资源,弥补戒毒场所医疗设备不足的现状,又降低了离所就医期间安全风险,确保了场所安全稳定。
(三)随着戒毒场所中戒毒人员数量的不断攀升,戒毒人员中患病人数比例也在直线上升,戒毒人员身体各脏器受毒品损害大,长期生活无规律、患病后在所外不进行规律治疗,吸食毒品后的欣快感和毒品自身的药理作用掩盖了本身症状,入所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机率较高。该案例中何某是一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患高血压病二级合并中度贫血,病情较复杂,戒毒场所内医疗条件有限,治疗难度和疗效远比普通患者复杂,因此,针对这一特殊患病群体,需要戒毒场所“及时发现、准确判断、科学治疗、妥善处置”,需要更加完善的综合诊疗、跟踪观察及应急处置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