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垦华监狱严管教育罪犯朱某的教育改造案例
案例内容
【罪犯基本情况】
服刑人员朱某,男,57岁,初中文化,北京市人,离异,因运输毒品、非法持有枪支、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9年,四进宫。2009年调入北京市垦华监狱服刑改造。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1.拟解决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存在的问题
朱某拒不参加生产劳动,经民警多次谈话教育,朱某仍不知悔改,拒不参加劳动,不服从民警管理。受到禁闭处分调入严管监区后,态度蛮横,顶撞民警,对立情绪严重。
(2)罪犯心理评估及危险性评估结果
PDQ量表测试显示:反社会型人格分量表得分偏高,行为与整个社会规范相背离而令人注目,忽视社会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义务,长期地行为不负责任,从无内疚感,不能从经验中吸取教训,一犯再犯而不知悔改。
COPA量表测试显示:暴力倾向高分,恃强霸道,喜欢寻事挑衅,惹事生非,富有反抗精神,不易屈服;犯罪思维较高分,犯罪思维程度严重,牵涉面较广;变态心理高分,有很强的变态心理倾向;波动高分,情绪波动易变,不容易恢复平静。
危险评估结果显示,暴力极高风险、脱逃高度风险。
(3)问题原因分析
2.制定攻坚转化方案
(1)抓住禁闭期教育与自身反省相结合的关键期,再结合朱某特点的基础上,利用好禁闭期的封闭环境和行为准则,为下一步教育转化打下基础。
(2)利用好每天两次的行为养成训练,在抓好规范养成的同时,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监规纪律宣讲,逐渐让朱某对自己有更多的认知,逐步消磨掉其对抗情绪和消极态度,为建立信任关系打好基础。
(3)强化个别教育和集体教育相结合,在谈话教育、集体学习后的交流中形成良性互动,逐步建立信任并激发朱某正面情绪。
(4)结合朱某的现实表现以及监区内的小流转制度,激发朱某改造向好的积极性。
(5)加大普法教育力度,加强个人矛盾化解和参与他犯矛盾化解,从正面和侧面加强教育力度。
3.攻坚转化过程
(1)细致摸排与严格管理相结合,强化严管体验
四方结合,描点画像。对于朱某的了解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攻坚转化的效果,没有前期的充分掌握,就没有一个个转折的机会,首先,民警在收押朱某时观察,朱某不能正确对待警察的指令,态度蛮横,服刑意识和规范意识极差,同时,通过朱某在被严管后仍不顾后果辱骂民警,可以看出朱某属于易怒暴躁型人格;其次,民警通过查阅朱某档案,充分了解朱某的案情。朱某在社会上是一名无正当职业,吸毒成瘾,长期混迹不正当场所的社会闲散人员,对于自身的要求极低,自律意识差,享乐思想严重;再次,民警通过与朱某的原监区民警沟通,详细了解到朱某的现实表现差,思想觉悟低,时常以身体不适为由拒绝劳动,对民警的个别教育抵触情绪大;最后,民警通过与朱某原监区的同班组罪犯了解到,朱某在日常改造中爱面子,爱发牢骚,自诩在社会上“有地位”。监区领导通过四方结合对朱某有了初步的画像,朱某是一个罪重刑长,多进宫,多次被严管,性格易怒,爱面子,无直系亲属,对未来生活没有规划的危险罪犯。
动静结合,强化体验。在朱某禁闭前期,基于朱某的违纪情节以及危评结果,为朱某加带戒具,民警严格控制对朱某的谈话次数,以少谈话,严要求的方式,营造严管氛围。谈话紧紧围绕违纪事实,引导朱某利用禁闭期好好剖析自己的犯罪根源和违纪问题,同时开展纪律宣讲,使朱某充分感受到高戒监区的严肃性和纪律性;民警通过24小时监控挂屏显示,值班室民警全天关注,利用对讲系统对其进行全方位的错误动作纠正和纪律宣讲。
在禁闭中期,朱某能够按照民警的要求做好规定动作,说明朱某能够理解高戒监区的管理模式,同时对自己的违纪行为也有了一定的反思,此时通过监区广播系统全天播放服刑人员行为规范、补充14条等制度规范,使朱某在听规范的同时强化自身反思,逐渐接受高戒监区的管理和要求。
在禁闭后期,朱某有主动找民警谈话的需求,日常的表现也有进步,此时增加对朱某的谈话次数,主题围绕朱某对于违纪的反思成果、未来严管期的改造计划展开。朱某也明确表示认识到了错误,但是对于未来的改造还抱有消极态度,对于自身的性格缺点仍没有清晰的认识。民警对其阶段表现给予了肯定,朱某也表露出了感激之情,并表示会服从管理,接受教育。
(2)改造项目与行为训练相结合,建立正确服刑意识
改造项目转认知。朱某的文化水平较低,自身的生活圈也比较复杂,对于法制和道德的认识都比较浅薄,甚至经常游走在法律的边缘而不自知,在金钱的驱动下也时常把道德抛在脑后,所以民警认为朱某不能适应监狱严格的改造生活,源于精神世界的严重匮乏和对自身体悟的严重不足。对此,民警安排其参加"正念训练"和"经史合参"改造项目。在经史合参的学习过程中,民警从经典诵读、分享心得、合参分享等多方面引导其丰富自己的精神思考,在活动中学习自我反思,特别是在自身焦躁,情绪即将失控的时候,建立一个自我调节机制,大大提高自身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正念训练改造项目中,通过身体和心理的双向感知,进一步把经史合参的学习成果加以运用,引导其对自身的过往行为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同时将犯因问题清单的11项问题融入到正念训练的身体扫描中。通过改造项目的参与可以发现朱某在认知上有了一定的提高,特别是对于过往的犯罪和违纪行为有了忏悔,能够把法律和道德标准相结合,具备了一定的体悟能力。
行为养成练耐性。在学方法的基础上,民警抓住学练的衔接,通过每天上、下午共两次的队列训练,重点训练朱某的服从意识和规范意识,通过不断的提高标准、提高难度、提高强度,逐渐规范朱某的日常行为养成;将心理辅导融入队列训练,在长时间的动作坚持下,朱某的对抗情绪和服从意识都在经受考验,民警通过讲授心理知识、生理知识,利用激励法,逐渐的消除朱某的抵抗情绪,引导其加强对自身的认知。
(3)法制宣讲与四共建设相结合,寻找攻坚转化突破口
普法教育贯全程。基于朱某的文化水平和成长环境,法制教育不能是单纯的法条学习,民警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通过案例讲解,以通俗易懂的内容为朱某进行普法教育,特别是在监狱法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讲解,使得朱某对当下的监狱管理模式有了更多的认同,通过对当下形势政策的解读,使其对自己的减刑有了正确的认识和合理的期盼,在此基础上,民警与朱某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造计划,使朱某建立起改造的信心。
化解矛盾解心结。民警在化解因互殴受到处分罪犯于某和孙某的矛盾时,采取了2人共同观看违纪现场视频然后开展自我剖析的方式,同时让朱某参与其中,从第三者角度进行分析,此时朱某主动请求监区,自己想作为调解员,为同监区罪犯于某和孙某化解矛盾。监区领导紧抓这一时机,和朱某开展了一次以案析理分析会,该犯也通过这件事反思到自己冲动的不应该,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逐渐看清了自己。
激励引导促转变。民警结合朱某的现实表现,定期对其进行综合评估,利用监区内的小流转制度,分阶段提升其在监区内的处遇,通过奖励和处罚并行,使该犯感受到积极改造带来的成就感和获得感,不断激励朱某持续向好转变,巩固其改造成果。
【教育改造成效】
通过攻坚小组的持续工作,朱某在服刑态度、改造表现方面有了明显改观,在原监区进行了现身说法,表示在今后的改造中遵守监规监纪,积极参加劳动,保证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严格执行监区的各项制度要求,同时对于高戒监区的管理报以最真挚的感谢。通过朱某在调回原监区后的现实表现反馈,朱某现阶段表现良好,较之前有了质的变化,在态度上和行动上都能够体现出积极改造的意愿,改造情况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