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甘肃省金昌监狱服刑人员陈某教育矫治个案

甘肃省金昌监狱服刑人员陈某教育矫治个案

分享
案例内容
【罪犯基本情况】

服刑人员陈某,男,1986年8月出生,小学文化,捕前无业,重庆人。2012年5月16日,陈某伙同他人有预谋的通过翻墙、翻窗进入被害人房间,进行盗窃活动,连续楼上楼下作案两起,盗窃数额巨大。2012年被法院以盗窃罪判处11年有期徒刑,2012年12月入监,2013年6月17日调入金昌监狱服刑改造。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1.犯因分析

陈某自小父亲早逝,在单亲家庭中长大,从小缺乏父爱,也缺乏父亲的严格管束;母亲将其兄弟二人抚养长大,其母为生计奔波,无暇顾及其成长教育,致使陈某小学毕业后长期与社会闲散人员混在一起,长此以往养成了陈某冲动、易怒、暴躁的脾气性格,所谓的“哥们义气”浓厚。陈某经常和社会闲杂人等混迹于网吧,网瘾较重,从小养成了盗窃习惯,并以此为道,习以为常。其盗窃的目的就是为了负担网吧上网的费用和满足心理上典型的青少年类群中常见的炫耀感和认同感。

2.改造表现

陈某自入监以来,认为对自己判罚过重,刑期太长,面对改造毫无信心;情绪低落、敏感、多疑,人际关系紧张;与同犯相处很少主动交流,有不顺心压在心里,伺机报复。在劳动改造中,消极面对,给周围罪犯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民警找其谈话时,陈某从不在自己身上找问题,只会找各种客观理由为自己辩解;民警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时,顶撞民警、不服管教时有发生,对民警的管理教育产生了较强的对抗心理。

认知原因:陈某自幼缺乏父母约束,辍学较早,从小混迹于社会,又无固定经济来源,致使其养成了好逸恶劳,以盗窃为生,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看待问题靠想象、按照自己的意志自以为是,对民警教育有较大的排斥心理。

家庭原因:陈某因单亲家庭长大,内心极度自卑,读书较少,罪重刑长,改造失去信心,头脑容易冲动,习惯用暴力来解决改造中出现的问题,经常自暴自弃走极端。

3.心理行为表现

COPA-P1罪犯个性分析心理测试结果表明:陈某性格内向,戒备心强,善于伪装,固执、焦虑感强;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内心深处自卑感较强,情绪不稳定,一旦自己意愿得不到满足就会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有一定暴力倾向,易与人发生口角和冲突。

4.教育转化的难点

陈某入监前在社会上混的时间较长,接触社会阴暗面较多,在外沾染上的各种恶习,并且思考问题较为极端,行为习惯上存在很大问题。这就要求民警在平时的管教中,必须不厌其烦,从陈某身上每一个恶习着手,逐一去消除并进行攻坚转化。同时,这也是一项细致繁琐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方能逐渐显出成效。

5.矫治方案的实施

(1)重点防范,确保安全 

由于陈某平时情绪不稳定,善于伪装,固执,有一定暴力倾向,易与人发生口角和冲突,因此确保其安全是重中之重。没有安全,教育转化就成了无本之源,因此在这方面民警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加以防范:落实五固定;落实互监制度;监督岗监督监控其活动,出现情况及时汇报民警;平时由应急小组防范其可能出现的突发行为;耳目隐蔽盯防;加强生活物品的检查,禁绝私藏违禁品;确定责任警察负责落实等。

(2)平等对话,真诚交流 

针对陈某的心理倾向和认知因素,在个别教育中民警做到了真诚沟通,解决问题,赢得互信。尽量消弱警察与陈某之间的敌对关系,谈话中采取了陈某能够认可和接受的方法,进行心与心之间的真诚交流,努力解决其思想和心理方面的问题。在与陈某进行谈话时,主管民警耐心倾听其叙述自己的情况,不随意打断其的倾诉,无论对错都做到了鼓励罪犯诉说,让其能够完全倾吐思想和心理上的各种“垃圾”,并在必要时细致询问,始终以找准问题为出发点,不胡乱发问、不刺探隐私,争取从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以便准确掌握问题的实质。

(3)抓住战机,找准切入点 

一次远程视频会见中,民警在监听过程中发现陈某和其母聊天时多次提到了弟弟,陈某弟弟牵扯到某个经济纠纷,陈某多次焦急的掐手,却因自己只有小学文化,无法提供建议。在发现这一线索后,民警在视频会见结束的路上便与其聊起此事,陈某将事情的前前后后大致告诉民警。第二天,民警查阅有关资料后整理相关条款,仔细的将其打印成册,给了陈某,并向陈某耐心讲解相关法律条文适用情况。晚收工后,陈某给其弟拨打了亲情电话,将自己的看法结合法律知识,给其弟提供建议。从此之后,陈某逐渐打开了心扉,主动谈起自己的家庭,辍学后的生活以及入监后的所思所想。这一事例说明个别教育要注重时机,特别是在罪犯的家庭发生变故时,个别教育要及时介入,化解罪犯的心理危机,同时也说明个别教育要求民警要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特别是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法律等知识,要善于抓住感化时机,因势利导,诲人以理,谈话要有政策和法律依据,要讲诚信,要注重讲话的逻辑性和方式方法。

(4)严抓细节养成,重塑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一是严格日常管理的同时,切实体现人文关怀。在陈某改造态度有一定转变后,适时对陈某以前累积的各种日常恶习进行了逐个强行纠正,加大了身份意识和悔罪教育,在内务中、队列中、劳动中都给其定下行为标准。同时,又语重心长地告诉陈某,你自己并不比别人差,虽然身处高墙之中,心态仍然要积极向上,经常性地以民间典故来规劝陈某,以“从小偷针,长大偷金”、细节决定成败等例子为由,进一步对陈某进行了教育引导。二是对于陈某的行为矫治,民警从小事入手,从细节入手,在潜移默化中使其增强了对民警的信任度和感恩心,一步步地打开心结。通过利用个别谈话、调换不同优秀互监,罪犯之间的各种评比活动,让其深刻认识到了哪些事是该做的,哪些事是不该做的,哪些行为是同龄人群体中被社会认同的主流行为。在生活中慢慢弥补了缺失的一些人格特质,比如宽容、自律、自信、正义等,帮助其悔过自新,重新做人。

(5)寻找闪光点,树立改造信心 

民警发现陈某在同样的缝纫机工序中,虽不是速度最快的一个,但绝对是同工序里质量最好的一个,体现了其在劳动改造中的细心和认真,便有意识地让同工序的罪犯来参观学习陈某的技术手法,并将陈某在此工序的质量定为该工序的质量标准;鼓励陈某继续钻研工序技术,提高质量,并让陈某担任该工序小组的组长。这样让陈某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和责任及民警对他的信任和赏识。这一事例说明民警要根据平时掌握的罪犯性格、心理、生活、劳动、学习等具体情况,找准罪犯改造的切入点,从罪犯的闪光点入手,逐步引导和帮助罪犯树立改造信心。

【教育改造成效】

经过民警的攻坚转化教育,陈某的身份意识、改造态度发生了明显变化,真正做到尊重民警、感恩政府,能与他犯和睦相处,遵规守纪,在积极完成劳动改造的同时还能帮助他犯,其积极努力的表现得到了监区民警共同的认可。

通过对陈某的个别教育,确实感受到了一些关于教育改造方面新的启发和思路。本人深刻的认识到,每个人都是有优点的,看我们如何正确引导和放大这个优点,同时每个人都是有思想的,具有个体差异性,因此对罪犯的改造方法须因人而异,必须因具体情况而异,因各种突发状况而异。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对症下药、药到病除,摈弃过去在改造方面的一些通病,比如:为了省时、省力而省略一些我们民警认为无所谓的用功,花在罪犯身上的时间不会白花,以集体开会来代替个别教育的错误做法;为了省事而不去花时间和精力研究个体的深层次心理问题和发生状况的根源,长期用一种措施来管理所有犯人的错误做法。只有多思考改造罪犯的方法、多在改造方法上下功夫,才能使得所管理的服刑人员通过改造过程,真正的从内心有所悔改。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