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罪犯孟某的矫治个案

罪犯孟某的矫治个案

分享
案例内容
【罪犯基本情况】

罪犯孟某,男,1979年出生,初中文化,山东人。1999年因故意杀人罪,被海南省海南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同年9月,分流至三亚监狱服刑改造。改造消极,人际关系差,因感到对家人因尽不到责任而有强烈的负罪感和内疚感。2009年初孟犯确诊为轻度抑郁症,2011年因得知姐姐离婚、母亲瘫痪、父亲生病,孟犯负罪感和内疚感加重,精神状态迅速恶化,不洗澡不换衣服,不与人讲话,不参加劳动,同年四月被海南省安宁医院确诊为重度抑郁症,有严重自杀自残倾向,被确定为危险犯。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1.犯因分析

(1)成长经历:家族同辈24人,孟犯年龄最小,又是家中独子,深受长辈溺爱,造成其敏感、冲动、孤僻,交际能力差,情绪不稳定。

2.社会经历和犯罪经历:1996年初中辍学到海口打工,1999年被害人刘某撺掇孟犯去淫秽场所,致使孟犯疑似感染性病。孟犯既羞愧又愤怒,认为是刘某毁了自己,冲动之下,捅了刘某20多刀,致刘某当场死亡。年仅20岁的孟犯案发当天即投案自首。

2.入监改造表现

该犯入监后,人际关系差,多次因琐事与他人争吵,消极劳动,经常性欠产,2003年减为有期徒刑,此后八年时间只减刑两次,其他正常改造的犯人能减刑四次。

3.心理行为表现

刑期长,缺乏信心,改造缺乏动力;对家人有强烈的负罪感,无法摆脱悲观情绪,不能接受改造生活;性格敏感,过于在乎外在评价,情绪波动大。2011年初精神状态急剧恶化,表现为思维迟缓、拒绝与外界交流,神情容貌颓废,面部表情僵硬。持续性失眠,三四天才进食一次,体重下降10多公斤,腿脚浮肿。

抑郁自评量表(SDS)的测试结果为73分,提示重度抑郁。同年4月被省安宁医院疾病鉴定中心确诊为重度抑郁症。

4.教育矫治难点

1.患有重度抑郁症,有自杀自残倾向。

2.消极改造,不参加集体活动,存在抗拒改造的情况。

3.自我封闭,自卑心强,缺乏正确的责任意识。

5.矫治方案

(1)第一阶段工作:排除诱发自杀的危险性因素。

为避免再发刺激性事件。根据现实表现、性格特征等因素调换多名监舍组员,并逐个嘱咐他们不要与孟犯发生矛盾,生活中要多谦让,为孟犯营造和谐的改造环境。

安排多名罪犯对孟犯全方位夹控;同时民警通过监控设备对孟犯24小时重点监控,确保孟犯人身安全。

定期向监狱医院和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汇报孟犯情况,由民警直接监督孟犯按时吃药,防止抑郁症加重。

(2)第二阶段工作:找准切入点,消除隔阂。

孟犯不愿与人交流,抗拒谈话教育,要深入该犯内心,需找准突破点。经多方了解,发现其喜爱《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小说,便找机会多次围绕这两本书中的人物和情节进行交谈,孟犯逐渐有了兴趣,愿意谈论自己的看法,对民警也有了一定的信任。以此为契机,民警因势利导,以他喜欢和敬佩的英雄人物为例,例如刘备一生起起落落,多次败于曹操之手,48岁当阳之败几乎穷途末路,只能寄人篱下,但他不肯向命运低头,百折不挠,终成就一番事业。向其证明作为一个人应该珍惜生命、直面人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通过多次这样的谈话,即拉近了心理距离,也潜移默化地进行了积极心理暗示。

(3)第三阶段工作:利用正念疗法缓解抑郁情绪。

正念疗法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和缓解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在人格障碍、饮食障碍、人际沟通等方面的治疗中也大量应用。针对孟犯的心理特点和现实改造表现,决定运用正念疗法进行矫治:

活动一是带领孟犯和其他组员通过团体活动初次体验正念,并进行正念呼吸训练。

活动二是引导孟犯在分享和表达中体会来自家庭的支持与力量。首先进行正念呼吸训练,在观察呼吸中慢慢进入团体活动中。接着回忆一件来自家庭的温暖的事件,并记录下来;与组员分享自己的故事,并小组讨论。

活动三是全体组员将瑜伽垫围成圈,一起在瑜伽垫上进行正念行走的练习。伴随带领者的指导语,成员们感觉脚底板与垫子接触、感受每一步起和落、专注每一个动作。最后汇聚成大组,组员自愿分享刚刚小组讨论的体会。

活动四是“画出我的爱”活动,孟犯在纸正面画出家庭成员的画像,在纸的背面写下最想对某位家庭成员说的话。咨询师鼓励孟犯分享自己的作品并分享此时此刻的感受。活动结束后,咨询师布置作业,一是每天进行正念呼吸练习,并记住练习感受;二是练习正念行走,并记录行走的感觉。

活动五是“正念盲人之旅”。在参与“盲人走路”的团体活动中,孟犯扮演盲人时,才体会到“盲人”的艰辛,才知道别人帮助的重要;当自己扮演“导盲犬”时,才发现帮助别人也不容易,自己的指令与别人的理解经常有偏差。在活动后的心得体会中,孟犯写到:“朋友间信任与被信任同样快乐,生活中自助与他助同样重要,和谐的朋友关系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需要宽容和耐心”。

通过正念治疗,孟犯更加专注于当下的体验,而不去执著于关于过去、未来的负面想法,改善了人际关系,提高了认知能力,转变了抑郁状态,同时长期坚持正念治疗也能预防抑郁症的复发。

(4)第四阶段工作:狱内狱外共努力,增强社会支持。

孟犯一直认为家族亲人以自己为耻,不敢面对家人,近八年从未主动与家人联系。近两年来家中连遭变故,孟犯把家人的落魄归结于自己的坐牢,觉得无颜面对父母,希望父母就当自己已经死了,不与父母沟通,民警多次谈话教育无果。在一次谈话中,孟犯提及家族中最敬佩的人是六叔,自己曾经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像六叔一样出人头地。民警及时联系其六叔,劝说他通过书信和电话有针对性地对孟犯进行教育。在书信中,六叔讲述了父辈们奋斗的艰辛,无论多难都不曾放弃,并通过电话说:“家人都盼着你回来,你父母年龄也大了,你是他们唯一的希望。”听着六叔声泪俱下的话语,孟犯坐在了地上,放声大哭。眼泪宣泄了内心的压力,让孟犯感受到家人的关爱。孟犯开始与父母联系,逐渐化解了心中的郁结。

孟犯经常说狱内还有饭吃,出去后可能更惨。为了增强其对以后生活的信心,民警督促孟犯参加狱内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班。先后掌握了园林绿化和电焊技术,并取得了相应的资格证书。“别人能行的我也不差”,这是孟犯拿到证书时说的一句话。

6.预期矫治目标

近期改造目标:巩固教育转化效果,进一步缓解抑郁情绪,消除自杀危险。


远期改造目标:认罪悔罪,积极改造,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刑满释放后适应社会能力。

【教育改造成效】

近一年多来,孟犯的抑郁情绪得到明显缓解,改造表现转变较大,遵守监规,完成劳动任务,参加文体活动,人际关系得到改善。


通过这个案例,民警深刻体会到转化抑郁症罪犯的艰难,在本案中,以孟犯感兴趣的传统文化故事作为切入口,消除与孟犯的隔阂,使孟犯能够接受民警的谈话教育,然后利用正念治疗技术解决心理问题,强化社会支撑,达到了巩固“疗效”的作用。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