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女子监狱服刑人员唐某的矫治个案
案例内容
【罪犯基本情况】
服刑人员唐某,女,1989年12月出生,江苏人,大专文化。唐某因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于2020年8月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同年10月1日投送至南京女子监狱服刑。唐某自述有抑郁症史,入监后情绪化严重,人际关系紧张,且认罪态度差,改造态度消极,存在一定自伤自残危险。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一)个人成长经历
唐某出生于城市普通家庭,全家人对其十分宠爱,任何要求都无条件满足,溺爱式的教养方式使其形成了自私自利、养尊处优、缺乏独立的性格。从某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在药店做初级药师,收入稳定,生活安逸,恋爱顺利,但与男友发生一次情感冲突后,赌气辞职并跳槽至理财公司。因通过发放宣传单、口口相传等方式,向社会不特定公众吸收资金,造成损失一千一百万余元,被判刑入狱。
(二)入监改造表现
唐某无法接受判刑的现实,入狱后一直要求家人进行申诉,思想无法集中于改造,后因申诉未果,自感前途无望,整日以泪洗面。又因个性问题与她犯关系紧张,多次发生矛盾冲突,且劳动积极性差,言行散漫,缺乏规范意识,经常违规违纪,对民警的教育无动于衷,混刑度日。
(三)教育矫治的难点
1.法律知识匮乏,法制观念淡薄,不能深刻认识自己的犯罪行为,导致缺乏身份意识,改造态度消极。
2.以自我为中心,多疑固执,消极悲观,总认为民警及她犯在针对自己,内向迟缓,不愿袒露心扉,抗拒民警的关心和管理。
3.挫折承受能力差,缺乏情绪控制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容易受环境影响,行为冲动,不计后果。
(四)预期矫正目标
1.增强悔罪意识。通过法制教育使其改变偏执认知,正确面对犯罪事实,认清犯罪危害,增强身份意识,自觉做到踏实改造。
2.改善人际关系。改变过度的自我防御机制,逐步消除敌对心理,学会接纳他人,融入集体氛围,掌握沟通技巧,学会换位思考,协调人际关系。
3.促进自我成长。增强情绪控制能力,正确应对压力挫折,养成健康心态,克服性格缺陷,实现自我成长。
(五)矫正措施
1.精确把脉,以法明理,提高改造内动力。民警从查阅档案、结构化面谈、心理量表测试、行为观察等结果进行分析,找到唐某消极改造背后的根源,是始终不能认清已触犯法律这一事实,且对犯罪行为存在错误的外归因。因此,对其开展法制教育,是实现教育转化的关键。一是学习法律知识。让其学习《刑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相关法律法规,掌握法律知识。二是剖析犯罪根源。邀请法律援助律师针对其具体案件和申诉条件进行答疑解惑,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构成要件和定罪量刑依据进行释义,促其对自身违法行为有正确理解。三是认清犯罪危害。组织其观看《今日说法》《天网》等普法电视节目,用深入浅出的法律案例启发思考,安排参加监狱组织的非吸类罪犯现身说法活动,用身边的真人真事促使其反省自己的错误行为。通过学习,唐某逐步找到自己犯罪的内部根源,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被害人造成巨大的伤害,决心通过踏实改造弥补自己所犯下的过错。
2.精准施策,以情感人,增强矫治驱动力。唐某自述在得知将要被判刑后,曾想一头扎进车流中撞死,并被社会医疗机构诊断为抑郁症。因此,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改变其悲观厌世的思维模式,树立改造信心,是实现教育转化的前提。一是建立沟通平台。一方面坚持内紧外松的管理方式,加强民警直接管理,落实严密夹控,加强清监搜身和劳动工具管理,杜绝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民警经常找其谈心谈话,通过积极关注、真诚倾听等技巧,主动给予生活上关心和情感上关怀,当其出现低落情绪和异常行为,及时介入,帮助其宣泄不良情绪,防止出现自伤自杀等极端行为。二是营造融洽氛围。针对其性格特点,将唐某安排到氛围较为融洽的小组中,选择脾气温和的罪犯作为其监督组,对其耐心帮助,相处过程中尽量关注其优点,让其体会来自她犯的关心,并引导唐某学习这种积极友善的沟通方式,学会包容和换位思考,通过改变自我进一步改善人际关系。运用亲情感化。多次与其亲属沟通争取支持,通过家属来监会见、拨打亲情电话、开展亲情帮教等方式,对其进行说服规劝,帮助其树立改造信心,增强改造内驱力,从“要我改造”向“我要改造”转变。
3.精心指导,以技教人,拓展教育延伸力。唐某被捕前生活安逸,缺乏进取心和责任感,对任何事情都是得过且过,遇到问题时只知道发脾气、逃避,做事不计后果。因此,使其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是实现教育转化的保障。一是掌握劳动技能。通过大课教育和谈话教育,逐步转变其贪图享受、好逸恶劳的价值观,树立自食其力的劳动观,安排适合的劳动岗位,并指定一名技术骨干进行技术帮扶,分阶段设定目标,完成目标后进行适当奖励,使其能够感受到劳动成就感,不断提高劳动能力。二是提高调控能力。要求唐某学习基本的心理学知识,与其一起分析引起其情绪低落、行为冲动的深层原因,引导其掌握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逐步克服其遇事好冲动的特性,学会自我调节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三是培养兴趣特长。鼓励其参加监区的折纸兴趣班,培养团队精神,感受充实的改造生活。发挥其文化程度较高和医学背景等优势,安排其帮助小组文盲犯的学习和老年犯的生活,并予以积极肯定,使其感受到帮助她人的成就感,提高自我效能感。
【教育改造成效】
经过一年多的持续攻坚转化,唐某现在已能够认罪悔罪,服从民警管理,遵守监规纪律,主动向民警汇报思想,积极劳动,处理人际关系时明显成熟,无违规违纪行为。
通过对唐某的成功转化,民警深刻体会到:一是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怠。要通过各种手段和渠道,对罪犯的具体情况尽数掌握,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措施,确保矫治“有的放矢”,力求取得预期效果。二是循序渐进,保持耐心定力。攻坚转化过程中罪犯的恶习难免会有反弹反复,这是正常现象,民警不能急躁,一味采取批评方式,要发挥水滴石穿的精神,循序渐进,以足够的耐心和定力予以化解,不断巩固教育成果。三是攻心治本,实现根本转化。改造罪犯,最重要的是从内心入手,民警要通过理解、尊重与矫治对象建立良好关系,并利用亲情感召教育引导罪犯,帮助他们重燃人生的希望,使亲情成为罪犯改造中不可缺少的动力,从而实现根本矫治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