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细节着手 用真情感化——山东省威海监狱服刑人员董某矫治个案
案例内容
【罪犯基本情况】
服刑人员董某,男,1984年出生,山东省烟台市人,中专文化程度。董某2020年5月因诈骗罪被山东省烟台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2020年8月进入威海监狱服刑。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一)心理问题诱因
1.家庭因素
董某为独生子,家里的生活条件较好。但父母因整天忙于工作,缺乏对其关爱,亲情逐步缺失。董某组建家庭后,缺乏责任心,家庭观念淡薄。因婆媳之间关系较差,致使其压力较大,产生逃避心理。
2.成长因素
由于父母疏于管教,董某学习较差,中专毕业后,从事保安工作。普通的工资收入并不能满足其从小养成的好吃懒做的习气和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董某在几次更换工作后,最终放弃工作,依靠啃老生活。结婚有孩子后,父母退休金已不能满足其家庭生活需要,于是董某通过虚构保释朋友需要保证金、可以低价购买房产、可以帮忙办理公积金贷款、在大学承包食堂等信息,通过微信转账、信用卡取现、收取现金等方式诈骗朋友钱财来维持自己的高消费,最终因无法偿还而锒铛入狱。
3.性格因素
董某因从小缺乏管教和关爱,自身性格内向、偏执、爱钻牛角尖,拒绝与别人交流,事事以自我为中心,遇事容易走极端。在工作中处处碰壁后,陷入深度焦虑的自我怀疑中,并由于自身心理承受能力脆弱,最终患上抑郁症。
(二)行为表现
1.入监后改造表现偏差
董某于2020年9月调入新的监区,性格孤僻,不善于与他人交流,与他人关系僵化,在改造劳动中产值长期落后,呈现一定抑郁、自闭等症状。
2.家庭因素引起心理压力变大
2021年3月,警官在监听亲情电话时,听到董某情绪较为激动并欲与妻子离婚。经了解得知,从董某被抓以来其父母打亲情电话时,经常向董某哭诉生活苦累、压力较大,并抱怨其妻子存在各种问题,父母与儿媳之间矛盾很深。董某被抓后自觉父母年纪较大,这么多年自己不但一事无成,更是在父母晚年犯下大错,拖累父母,愧对父母,长期积压在心里的压力集中爆发,致使情绪极度不稳定,更加自闭,并存在一定自残情况。董某欲通过离婚解决问题,受到父母及妻子强烈反对,导致董某愈发偏激。
(三)心理评估测量结论
监狱对其入监时的心理进行了90项症状清单(scl-90)心理测试:董某性格偏执、内向、敏感且易害羞,心理较为脆弱,平时郁郁寡欢,不愿意与人交往。
(四)矫治难点
1.家庭因素
引发董某心理负担的根源在家庭矛盾,董某入监后,父母与其妻子之间矛盾迅速爆发,且愈演愈烈。董某性格偏执且自觉愧对父母,便想通过离婚这种逃避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在受到父母及妻子反对后,董某自觉无力解决问题,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改造态度也越来越消极。
2.心理因素
董某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责任心缺乏,家庭观念淡薄,遇事易偏激走极端。
(五)矫治实施过程
1.情暖人心,助力改造
包组警察经常找董某谈话,了解情况,从细微处着手,留心观察和了解其日常状态表现。包组警察曾发现董某戴的口罩较紧,已将双耳后部勒出较深裂口,并出现化脓现象。现场为其更换了宽松口罩,立即安排医务员为其上药,并承诺会定期为他更换宽松口罩。一次简单的关心,却让董某感受出不一样的温暖,生产改造进步幅度很大,一度跃升为班组前五,再遇到警察时脸上也有了笑容,与他人关系也有改善。
2.加强管理,严防意外
在对董某关心关注的同时,包组警察对其加强联组连号管理,在其表现异常时,能够得到及时发现与反馈,便于包组警察做出及时引导处理,确保监管秩序安全稳定。
3.亲情帮教,重拾责任
董某的问题根源在于家庭激烈的婆媳矛盾,董某想通过离婚逃避解决问题。在多次谈话中,警察察觉董某对自己儿子非常关爱,便以此为突破口,对其鼓励引导,并将离异家庭的一名小女孩的日记读给董某听:“爸妈离婚,我跟了爸爸。爸爸说,他不会再找人了,怕我受委屈。妈妈走了,走的时候抱着我哭了又哭,说了无数个对不起,她说她有能力了一定来接我走......后来爸爸恋爱了,他带我去见阿姨,阿姨对我很好,保证不会让我受委屈会......爸爸很快就结了婚。爸爸和阿姨又很快生了个弟弟,爸爸让我把玩具让给弟弟,他再给我买,他没有买。爸爸排了好久的队买了弟弟喜欢的披萨,说下次再给我买我喜欢的糖葫芦。弟弟说他妈妈带他去吃了麦当劳,让他不要告诉我。去游乐园玩,爸爸一手牵着弟弟一手牵着阿姨,我走在后面。弟弟生日,爸爸请假带他玩了一天,还去吃了好多好吃的。他给弟弟买了好多玩具零食,我没有,弟弟抱着零食玩具冲我炫耀。暑假,爸爸说全家去北京旅游,我高兴坏了,我想看看天安门,我想看长城,提前好几天我就准备好了行李,后来爸爸带着阿姨还有弟弟去了,我没去,一个人在家吃泡面。弟弟把我的玩具弄坏了,我说了他,他在阿姨怀里哭,爸爸吼我,让我快道歉,我知道爸爸是别人的爸爸了......七年了,妈妈终于回来看我了,我想跟她走,妈妈不同意。妈妈也跟别人结婚了,还生了个妹妹,妈妈也成了别人的妈妈。”听的过程中董某泪流满面,对之前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深感后悔,包组民警趁机帮助其重拾家庭观念,树立责任意识、担当意识。
4.鼓励表扬,重拾自信
鼓励董某多参加监区活动,并对其进行鼓励表扬,让其在鼓励表扬中对自身逐步认可肯定,一步步重拾自信,让董某认定只要努力一定会有收获。
【教育改造成效】
在包教警察的真情感化、细心帮教下,董某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放弃了离婚的偏激思想,不再逃避,尽自己最大努力协调好父母与妻子之间关系,维护好自己的家庭。
在日常改造中改变极大,从原来的劳动产值末游到如今的前五。日常生活中也能积极参加活动,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董某表示,感谢警官的付出,一定认真改造,好好表现,争取早日出狱,回归家庭。
经过近半年的教育转化,基本实现了既定的转化目标。通过这个案例,包教民警深刻认识到高墙之中不只有法和规,还有情。在监管改造工作中,不能一味等事情发生之后套用规范、法律,还要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多观察,发现隐患苗头,及时进行关心引导,而不是一味地进行惩罚处理,从而防止罪犯心理问题积少成多,最终引发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