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一名孤僻自卑挫折承受力差罪犯罗某教育改造案例

一名孤僻自卑挫折承受力差罪犯罗某教育改造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罪犯基本情况】

【摘要】

罗某,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从小受家庭及周围不良环境影响,人际交往能力差,与同改关系紧张;自幼得不到父母关爱、家庭贫穷、工作失意导致自我评价低,对改造缺乏信心;因连续6个月不能完成劳动任务,而在工位写遗书,想通过自杀结束生命,遇到困难容易逃避、走极端,危险性大。

针对罗某的问题,通过心理辅导、经史合参、接纳承诺疗法方式帮助其增强改造信心,改善人际关系,树立积极生活态度。同时,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挫折承受力训练帮助罗某正确认识挫折,增强挫折承受力。经教育转化,罗某能遵守监规纪律,增强改造自信心,人际关系明显改善,挫折承受能力提升。

【罪犯基本情况】

1.罪犯基本情况

罗某,男,1999年3月出生,湖南省衡南县人,初中文化,未婚,2017年5月因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

2017年5月25日,罗某认为自己被中介洪某欺骗,  起意报复,在淘宝网上购买了刀具。6月22日20时许,罗某以交房租为名,约洪某到租房,连续刺捅洪某,致其当场死亡。罗某用匕首捅刺自己腹部一刀,意图自杀,受伤昏迷,后被赶到现场的民警送往医院救治。

2019年4月25日,罗某在监狱改造。罗某入监后沉默寡言、平时与同改交流少,自我评价低;劳动改造积极性差,态度不端正,连续6个月完不成劳动任务,承受挫折能力差,有轻生倾向。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1.犯因分析

(1)成长过程:从小在爷爷奶奶家生活,读初中后住在姑姑家。父亲一直在外打工,母亲带着哥哥生活。小时候父母经常吵架打架,导致母亲离家出走,缺乏母爱;父亲经常责备打骂罗某,说他没用。

(2)社会经历:罗某初中毕业便外出打工,自述经常被人骗,被骗买到劣质手机,租房被中介骗走800元,觉得自己很没用。

2.现实改造表现和分析

罗某劳动改造积极性差,态度不端正,连续6个月完不成劳动任务,承受挫折能力差,存在轻生倾向:2019年7月6日,罗某在工位有写遗书,经了解情况,罗某自述:培训期后,始终完成不了定额,感受到了压力,害怕无法完成任务遭到他人的取笑,认为自己很没用,一点事情都完成不了,有轻生念头。

3.心理行为表现和分析

罗某沉默寡言、平时与同改交流少,自我评价低:2019年6月4日,监狱对罗某进行心理测试,经COPA-PI测试显示:罗某PD1(外倾)30分,低分,表明孤僻不合群,人际交往能力弱;PD8(自卑)65分,高分,表明消极自卑,缺乏改造信心;PD9(焦虑)63分,高分,表明焦虑抑郁情绪重,缺乏安全感。

4.教育矫治难点

(1)性格孤僻,自我封闭。

从小受家庭及周围不良环境影响,人际交往能力差,与同改关系紧张。

(2)自卑消极,缺乏信心。

自幼得不到父母关爱、家庭贫穷、工作失意造成罗某自卑的性格,导致自我评价低,对改造缺乏信心。

(3)挫折承受能力差,容易走极端。

因连续6个月不能完成每月任务,感到心理压力大,而在工位写遗书,想通过自杀结束生命,遇到困难容易逃避、走极端,现实危险性大。

5.教育矫治方案

鉴于以上分析,监狱专门成立教育转化小组,为罗某制定矫治方案,明确改造目标,引导其积极投入改造。

(1)运用团体辅导、经史合参手段,增强人际交往能力。针对人际关系紧张的问题,咨询师鼓励罗某参与人际交往团体辅导,通过参与情景剧“演化人际交往模式”,罗某习得了人际交往知识,体会到了与人相处的技巧,与人密切合作的益处。咨询师还鼓励罗某参加经史合参培训,按照“抄、读、悟、演、省”等环节,全程与罗某共同学习,引导其结合成长经历与改造情况进行内省,使其意识到好的人际关系需要用心去经营。他表示参加学习,使自己认识到以前与他人交往时,同改为我做了很多事,我却选择了冷漠,不予回应,给他们添了很多麻烦,甚至觉得他们做得不够好,有时还与他们发生冲突,结果带来了很多困扰。”

(2)培养兴趣爱好,融入集体生活。通过了解情况得知,罗某对学习日语有着浓厚的兴趣,咨询师以此为突破口,主动为其提供教材《新版标准日本语》《日语口语大全》,引导其利用教育日与同改学习交流,提升与他人沟通交往的技巧。针对疑问,咨询师还为其提供了日语教学视频,帮其解答困惑,并以此为契机,引导其敞开心扉,多与同改交流,融入集体。为强化学习兴趣,还组织其观看了日语电影《千与千寻》,围绕主人公千寻在遭遇困境后如何作出选择,不断超越自我,成为一个独立自主、坚强的人展开讨论,要求其要向千寻学习,自强不息;把漫长的刑期当作每一个学期,走好改造之路。罗某谈到:通过日语学习、观看电影使其感悟到互助和关爱是打破孤独、寻回自我的钥匙,要融入集体生活。

(3)强化亲情帮教,增添改造动力。咨询师主动与罗某的姐姐联系,建议家人鼓励罗某在狱内遵守监规纪律,积极改造,争取减刑。要求罗某平时多运用亲情短信平台、亲情电话与家人保持联系,鼓励罗某主动向家人表达愧疚,承认过错,争取家人的谅解。

(4)运用接纳承诺疗法,增强改造自信心。针对罗某自我评价低、对改造生活缺乏信心问题,咨询师决定使用接纳承诺疗法(ACT疗法),分为6步:

●接纳。利用教育日时段,通过心理课程和讲授方式,教导罗某接纳承诺疗法原理,引导其接纳以往的痛苦经历比如自幼得不到父母关爱、被人歧视、改造压力,接纳消极情绪,减少内耗,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增强自信心上。

●认知解离。采用认知解离技术,引导罗某与自卑的负面情绪拉开距离,保持距离,不被自己的想法束缚住,让罗某在安静的环境——心理咨询室进行反思,不纠结于负面情绪,从而为行动让出空间。

●活在当下。采用外化技术,引导罗某感受自身情绪,以及不同情绪状态下身体的状况。让罗某在安静的环境下,以正念呼吸静坐冥想,逐渐调整情绪至稳定状态,感受此时脑海中的思想、念头等情绪状态,并记录每天的正向情绪和负性情绪,进行自评。

●以己为景。咨询师引导罗某“以己为景,寻找自信”,进行自我探索,让其多回忆长处和经过努力做成功了的事例比如回忆自学日语的体验,客观评价自己兴趣广的优点,进一步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发现优点和长处,找到自信的依据,增强自信体验。

●价值。咨询师围绕“在生活中你赞成什么”“什么对你真正重要”与罗某探索重要的价值取向;比如在改造生活中,希望与同改、警察和谐相处,并得到认可与尊重,能够与同改互帮互助,在小事上体现价值等,帮助罗某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承诺行动。咨询师鼓励罗某每天书写积极改造日记,记录改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比如顺利完成生产任务、背诵日语单词、主动与同改交流想法等,使罗某在每天的改造生活中持续获得积极体验,增强改造自信心。咨询师还通过讨论引导罗某学会建立自信的方法,比如自我暗示、做最好的准备、培养运动的习惯、练习当众发言等,并将其运用于改造生活,体验自信带来的益处。

(5)克服现实困难,提升挫折承受力。针对罗某连续6个月完不成任务的问题,咨询师在调查中发现其改造态度不够端正,经常消极怠工,东张西望,导致不能完成任务。要求罗某提高专注度,并安排线长进行指导,使其能够逐渐进步,努力完成任务。经过克服困难与自身努力,罗某能完成监区任务,没有欠产的现象。

针对罗某因不能完成任务而选择写遗书、意图自杀的极端行为,咨询师运用认知行为疗法(CBT疗法),使罗某认识到受挫后夸大自己缺点,断定所遇到问题不能解决,感到无路可走的不合理认知,引导罗某要正确面对现实困难,从成果中体验到自我效能感,使其认识到不能完成任务,产生挫折的原因,引导其正确处理挫折,提升挫折承受力。咨询师还让其参与了提升挫折承受力的训练活动,引导其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恰当地分析长处和不足;调整期望水平,在改造中树立目标,当受到挫折后,及时改进方法;增强挫折认知水平,辩证地看待挫折的两面性,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促使挫折向积极方面转化。

6.预期矫治目标

(1)开展心理矫治,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参与团体辅导,习得人际交往知识,运用于日常改造生活;以学习日语为契机,多与同改交流,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2)运用接纳承诺疗法,增强改造信心。

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用行动提高自信心,多回忆长处,从中发现优点;书写改造日记,获得积极体验,增强自信心。

(3)正确面对困难,提升挫折承受能力。

提高劳动专注度,从每天的成果体验到自我效能感,正确处理挫折,从而提升挫折承受力。

【教育改造成效】

1.方案后实施的效果。

经过监狱一年来的不懈努力,罗某改造表现进步较大,在参加监狱组织的2021年经史合参文化改造教育活动中被评为优秀学员,在日常改造生活方面无出现违规违纪行为。

2021年8月23日,copa测试显示,PD1(外倾)62分,高分,表明与人相处、合作能力强,社会适应环境快;PD8(自卑)43分,低分,表明有一定的自信心,做事不会轻易动摇和放弃;PD9(焦虑)38分,低分,表明有一定的安全感,较少患得患失,忧虑抑郁,心境舒畅。

2.案例总结和个人体会。

总体而言,团体辅导、经史合参、心理咨询、挫折承受力训练等教育矫治实践在罗某身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罗某由此实现了良好的转变,于他本人是一次长足的进步,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罗某的个案使我认识到对于罪犯改造要有清醒认识,特别是对恶性大刑期长的罪犯,需认识到这是一个漫长复杂的工程。除确保监管安全外,还需发挥教育治本作用:一是要落实人文关怀,强化社会支持,增添改造动力;二是要以问题为导向,了解罪犯现实改造困难,解决其后顾之忧,增强挫折承受力;三是要多措并举,持之以恒,方能达到预期矫治目的。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