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具有自杀倾向林某的 心理危机干预个案
案例内容
【罪犯基本情况】
【摘要】
本文根据林某的案例,通过个人情况、日常表现,分析矫治难点,在矫治方案中运用危机干预六步法,强化干预手段,从而完成预期目标及达到矫治成效。
【罪犯基本情况】
林某,1990年7月出生,小学文化,已婚。2015年9月,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余刑5年10个月,患有癫痫疾病。2015年9月,林某在酒吧门口与他人发生口角,并聚众持刀棒殴打对方过失致人死亡。2020年2月13日晚,林某癫痫发作,在医院治疗后送回监区。2020年2月14日中午,值班警察巡查就餐现场过程中,发现林某在餐位默默流泪,并发现林某的个人信件中透露出轻生的念头。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1.犯因分析
(1)成长过程:林某自幼脱离了父母的关爱,失去了管束,缺乏家庭的温暖。加上林某患有癫痫,发作时,会对身边的人发起不可控的暴力行为,症状难以控制,家人对他的病情治疗表示无奈。
(2)社会经历:林某较为任性,脾气暴躁,进入社会后生活颓靡,不务正业。2015年9月,林某在酒吧门口与他人发生口角,并聚众持刀棒殴打对方过失致人死亡。
2.改造表现和分析
(1)情绪不稳定,易引起烦躁。主要表现:中午、半夜经常睡不着、晚睡,听到噪音心情烦躁,坐立不安。
(2)人际关系差,想法极端。林某与他人发生口角时,总想着用暴力来解决问题,人际关系较差。
3.心理行为表现和分析
(1)情绪波动易变,起伏不定。
(2)有较强的自卑感,自信心不足。
(3)有很强的变态心理倾向。
4.教育矫治难点
(1)心智敏感,行为极端,敌对意识较强。别人与他说玩笑话,以为是在嫌弃他,针对他。
(2)愧对家人,极度自卑。在交谈中了解到,林某在家中经常惹麻烦,一度地让家人失望。其妻子抚养其小女,未与其父母同住,与其父母关系不和,林某也深感困惑。
(3)刑期长,压力大,萌发轻生念头。林某曾想着抛开药物治疗,凭借着自己的意志来对抗病情,想着出监前彻底地治疗好病情,给家人一个好的印象。但林某急于求成,病情不仅没有好转,反而加剧,这让他失去了改造的希望、生活的信心。
5.矫治方案
根据林某的教育矫治难点,结合林某的改造表现,监区心理辅导团队制定矫治方案,运用心理危机干预六步法技术助于林某面对困境,再对林某干预实施强化,从而调整林某改造心态,改善自身。
(1)运用危机干预六步法
危机干预又称危机介入,是给处于危机中的个体提供有效帮助和心理支持的技术。危机干预六步法:确定问题、保证安全、给予支持、提出并验证可变通的对应方式、制定计划、得到承诺。
第一步:确定问题
心理危机的干预的开始,首先要明确问题的所在:
从前文的综述来看,林某面临的主要问题:认为自己无能为力,加上病情恢复不佳,若失去了家庭的支撑及妻子的安定,自己将失去活下去的动力,觉得一切将毫无意义,自杀倾向明显。
第二步:保证安全
生命第一是心理危机干预的安全前提。在确定林某面临的主要问题之后,要对林某的自杀自残、或伤害他人的冲动加以评估,必要时可采取措施确保林某的安全,本次通过面对面交谈的方式进行评估:
谈话情况(选取)
心理咨询师:如果自己的这个自杀冲动打一个分,0分是没有任何冲动,100分是冲动强烈到了极点,完全不受控制。当时你写下信件表露出轻生念头时,给自己有冲动想自杀的程度打多少分?
林某:85分。
心理咨询师:看来当时你想自杀的冲动是比较强的,但从你给自己打分的情况来看,你还未完全放弃生命。我想知道剩下15分不愿意放弃的理由是什么呢?
林某:因为我想到了年迈的父母及妻儿,更担心自己离开人世后,他们会过得怎么样。
心理咨询师:那个时候你能第一想起的是你的家人,说明你是个孝顺、顾家的男人,你也不希望他们会悲伤,是吗?
林某:是的。
心理咨询师:我想知道,此时此刻,在我们之间交谈之后,如果让你重新给自己自杀冲动程度打分是多少呢?
林某:55分吧,因为现在事情过后,听你交谈后心情舒服很多,情绪平静点。
综合上述,依据林某的自杀风险研判,生命安全是可控的。
第三步:给予支持
确定林某目前自杀冲动在可控范围内之后,与林某进行继续面谈,咨询师做到倾听和交流。结合林某在信件中表露出的想法,可以了解到林某的心结,以及萌发轻生念头的根本原因。先是由监区心理援助团队成员以轻松的聊天方式与其面谈,消除林某的敌对心理,让其充分感受到被接纳、尊重、理解和信任,为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打下基础。
第四步:提出并验证可变通的对应方式
根据林某的实际情况,适当提出问题解决的对应方式,让林某得到回应,可以在困境中找到可行性解决途径从而看到重生的希望。如在交谈的过程中,一是针对林某愧对家人,担心出监后自己的病情会成为家人的负担;妻子会离开自己,离开家庭,让小孩无依无靠;妻子和父母的关系不和等问题。咨询师建议林某保持与家人的联系,并以平和的心态帮助妻子处理家庭关系。二是针对林某的病情治疗需要服用精神类药物,自认为效果不佳的问题。咨询师建议林某应继续积极配合药物治疗,并申请医务科室邀请专家会诊,提出治疗措施,进一步改善病情。
第五步:制定计划
为调整林某不良情绪的状态,本次环节由咨询师和林某共同制定行动步骤,并需要林某积极配合,与林某协商后制定计划如下:一是制定改造生活计划,按照规定时间列出安排表并执行。二是根据医嘱,记录下服药及日常看病的行程。三是写日志,将自己当天的快乐或忧虑的事情,通过写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四是每天向当班警察或咨询师报告当天的状况,共同分享日常的想法。
第六步:得到承诺
本环节主要让林某复述所制定的计划,加固林某对计划的实施的决心,咨询师让林某写下承诺书的形式来督促林某计划落实,并持续关注林某近期的思想动态、日常表现。
(2)干预强化
A.针对林某的症状,监区将林某送往医院进行身体检查,告知其身体疾病无重大异常,通过医生的耐心解释,让原本充满顾虑的林某放下了包袱,让其进一步认清自身疾病的情况,消除对病情的恐慌、忧虑。
B.着力借助亲情感化的力量,让家属多关心、关怀林某的监狱改造生活。如冬季顾送保暖衣、书写家信聊聊家事、寄全家福照片等。另外,按规定呈报给予林某增加拨打亲情电话、保持亲情桥短信通畅,让林某与家人取得联系,一方面让林某能及时清楚家人的近况,得到家人的关心,让林某孤寂的心灵得到回应;另一方面,通过其家属对林某的鼓励,增强与家人的沟通,平缓心中对家人的愧疚,让林某在服刑期间能够安心改造、重获改造的希望。
C.在日常生活中,他人反映林某经常会责备自己一无是处、在小组里面没有什么存在感、价值感。监区心理辅导团队鼓励林某发现自己的亮点,具体做法如下:一是在比赛评比活动中,林某表现优秀时,当众提出表扬,促其获得价值感。二是当发现林某在改造中乐于奉献、积极付出时,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让其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三是通过心理游戏等,发掘自身的优点,增强自信。四是培养兴趣爱好,鼓励林某加入监区文体兴趣小组,如棋艺小组、书画小组等,让其释放思想压力。
6.预期目标
(1)缓解林某的心理压力,缓解不良情绪,打消自杀念头。解决林某焦虑、担忧、萌发轻生念头等不良情绪,帮助林某树立正确的认知,改善面对现实困难的适应能力,减少不良情绪的发生,增强改造积极性,使林某重获新生的信心。
(2)助于林某回归现实,树立正确的改造观。在危机干预六步法“制定计划”中,林某以写下承诺书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决心。咨询师应持续跟进林某的执行进度、完成情况。如当林某遇到不顺心时,提醒其将不如意的事写在日志上,促使林某的生活走向充实、自律。
【教育改造成效】
1.方案实施后的效果
经过长期努力,林某的极端思维有所转化,极端行为有了转变,病情也逐渐地好转,家庭关系也处理妥当。林某学会了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明白了以平和的态度与人相处,懂得了家人的重要和赋予了对生活的憧憬,理解到了病情并不可怕,面对自身的不足也乐于接受和改变。2020年2月17日,林某主动向警察提交了一份感谢信,表示“感谢监区领导与各位警察”,并表示不会放弃自己,一定“好好改造,积极向上”。
2.案例总结和个人体会
(1)危机干预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咨询过程,需要咨询师保持倾听和关注,需要鼓励对方表达内心情感,促使对方看到希望,建立自信。面对特殊病情、情况复杂的心理危机个案,要先抓住重点突破,分好主次矛盾解决问题。通过该案例,一方面,处理紧急事件时先分析研判心理危机的问题根源,管理并稳住好服刑人员的情绪,避免意气用事做出极端的行为。另一方面,要找到服刑人员最在意的关注点,从事件的导火索(直接原因)分析给服刑人员带来的不良情绪、引发不良情绪的深层原因。
(2)有效锻炼警察心理危机干预、攻坚教育的能力。类似这种个案,需要警察极大的耐心及强大的洞察力,从而到转化的突破口。首先,要获取服刑人员的信任,鼓励及肯定日常改造的优良表现,让其在日常改造中树立改造希望、信心。再者,要让服刑人员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给自身、给家庭带来的严重危害结果,借用亲情的力量推进,逐步转变极端思维,从而一步步实现矫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