蜕变 —安徽省白湖监狱管理分局运用内省矫正转化问题犯解某的案例
案例内容
【罪犯基本情况】
一、基本信息
解某,男,32岁,安徽芜湖人,因伙同他人以套路贷的方式实施放贷,并暴力催债,被判诈骗罪,非法拘禁罪,敲诈勒索罪,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六个月,刑期至2027年08月19日。目前在白湖分局滨西监区服刑。
二、犯罪经过
解某自述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加入放贷公司,对他人以套路贷的方式实施放贷,对被害人及其亲友进行催收。并在催收未果的情况下,通过以语言威胁,上门滋扰等方式索要双倍还款。
三、改造表现
解某主观认为量刑过重并一直为此耿耿于怀,在服刑过程中无法解开心结,导致改造态度消极,逃避劳动,且不愿认罪,屡有违规违纪。民警反应其性格偏执且不听从管教。是固执己见沉沦下去,还是洗心革面,重拾自我,再获新生,解某来到了人生的岔路口。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一、犯因分析
(一)个性特征
解某性格偏执,负面情绪较重,无法积极应对现实问题。思想上认为自己不该沦落此地,意志消沉,不能接受现状。
(二)成长经历
解某自小深受父母溺爱,行为懒散,不求上进,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成年后瞒着家人辞掉父母托关系找的工作,混迹社会,终至结交社会闲散人员,走上歧途。
(三)COPA-PI心理测试结果
PD9:自信心(60)
分数高:表示有较强的自卑感,缺乏自信心。对自己的能力和表现没有必要的信心,做事容易动摇和半途而费。与人相比自愧不如。在众人面前不自然。关键时候容易紧张退缩,发挥失常。
PD10:焦虑感(67)
分数高:表示焦虑不安。通常忧虑抑郁,忧心忡忡。对前途缺乏信心,沮丧悲观。明显缺乏安全感,思想包袱大。
PD11:聪慧性(62)
分数高:表示思维迟钝,愚笨。学识比较浅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很差,思维混乱,缺乏逻辑性。
二、方案实施
针对解某过往经历和思想状况,以心理测试结果为参考,综合研判,分局矫治监区决定将其纳入矫正训练班进行项目化矫正。
矫正训练班在充分发挥不同矫治手段优势的基础上,将包含经史合参、内视观想等方法的内省矫正、正念矫正、表达表现型艺术治疗有机融合,形成叠加效应,构建了教育矫治新途径。矫治监区咨询师决定以内省矫正为切入点,带领解某在十天的时间完成身心的蜕变。
(一)经史合参以史为镜
茫然无措,是解某刚来训练班时的状态。彼时他还不明白为何来到这里,逐渐生出抵触情绪。
经史合参是通过将国学经典与自己的行为史实放在一起进行参悟,促进知行合一的研习方法。经史合参和内视观想之所以同属内省矫正,其共同点就是侧重培养服刑人员的内省思维。
经史合参以《论语》第一篇《学而》为蓝本,本篇一共十六句话,在老师身体力行的教导下,解某逐渐跟随经典反观自身。 其中子夏有一段话“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此话意指一个人以贤能的人为榜样,并能践行孝顺父母,虽说他可能没有接受什么教育,但仍可被称作有学问的人。解某感触良多,读到这句话后,他想起儿时父母为了这个家省吃俭用,辛勤劳动教导自己好好做人。自己却不理解父母这种付出,把父母的叮嘱当做耳边风不去约束自己,导致今日身陷囹圄。此时才明白父母的苦心。如今走进监狱是对他们最大的不孝,答应他们好好做人却没做到,就是言而无信。对于做人的学问,他的学习才刚刚开始。
面对“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这句曾子的话,解某更是结合所犯罪行进行了反思。这句话是指“如果想要一个良好的结果,就要先有良好的开始”。他曾无数次的为入狱感到懊恼,面对未来更是一脸迷茫。当初因为盲从和一点蝇头微利干,上了暴力催收欠款的行当,影响了他人正常生活。读到这句话,解某领悟到了之所以现在承担着不好的结果,是当初一时冲动种下了不好的果。事已至此,如果想要未来不再重蹈覆辙,使生活走向正轨,就该从现在起,做好自己,努力改造,为接下来的人生种好因,从而结好果。
三天的经史合参学习很快结束,解某一初窥中华传统文化的门径,通过经史合参,以自身的经历作为镜子,学会了检视自我的方法,在不断地练习中对照经典将初到时的消极的情绪,混乱的思绪逐步扫除。第三天下午,解某进入了训练班最为关键的阶段,那就是近年来矫正服刑人员过程中多次使用,屡见成效的内视观想。
内省矫正持续时间为一周,地点在分局内省矫正中心。在这段时间内,体验者完全与外界隔离,不能与导引师之外的任何人进行接触,导引师每隔一段时间会与体验者面接。
(二)内视观想静守己心
经过前三天经史合参的洗礼,解某将自己身心调试到相对稳定状态进入了隔断,开启了从未经历过的内省之旅。在此期间,他与外界不能有言语、眼神和甚至手势的交流,除去洗漱、如厕外,其余时间都要在隔断内静坐回顾,即使吃饭睡觉也在屏风内。
从第一晚介绍内省矫正开始,主要养育人回顾、养育费的计算、自我审视24条、集体内观等环节会从各种角度涤荡体验者的内心。
1.回顾过往 以铭其身
在解某第一天进入内观时,并不明白自己面对的是什么,第一个环节主要养育人的回顾,是对于从小到大主要的养育者分阶段围绕三个问题进行回顾,“他为你做了什么”、“你为他做了什么”、“你给他添了什么麻烦”。因为对内观环境的好奇和未来一周的未知,解某没有很好地进入内省状态。对每个时段要回答问题的规范没有摸透。被要求选择一位亲属进行回顾时,他选了母亲,一开始,回忆起和母亲相处的点点滴滴时,解某想出的事情非常模糊,例如在0-6岁期间,只说到母亲含辛茹苦的照顾我,并没有什么细节,泛泛而谈,并且思绪像一团乱麻,没有头绪。导引师及时帮他理清了思路。
我们生活中有意无意,或大或小都会给他人造成麻烦,与其说想不起来,不如说是缺乏换位思考能力,只会从自身利益出发思考问题,这也是本环节设置的矫正目的之一。在理解内观从小处着眼,换位思考的特性之后。解某放松了心态,和母亲相处的回忆渐渐涌上心头,在面接时可以体会到,刚开始内观时那种迷茫的气息渐渐消失,之后回顾的父亲与姐姐更是渐入佳境。
这其中有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例如案发开庭时,母亲满头白发,满面愁容地坐在席中。也有很多虽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体验者都能回忆起平日不易差距的细节,他20岁时母亲希望其进厂上班,过一个安安稳稳的生活,自己如今却身在此地,不仅哭泣起来。这些记忆的背后代表着体验者的思维从外观转为内省又迈进了一步。
2.砥志研思 见微知著
第四天早上,导引师带领他进入下个环节,养育费计算。先请他回忆出生后所居住地方的平面图,然后分时间段,像小学,初中,高中,这样来分别计算直系亲属抚养他的价格,这个模板很细,细到房租,水电煤气和家具的使用费。之所以算的那么详细,因为这是对第一个环节的深化和补充。
在养育费计算环节,因为解某比较认真,对于算数之类的事情,包括如何操作,如何得出结果很快就上手了。
但计算之初,体验者具象化思维比较欠缺,除了常规的餐费、水电费,并没有感觉家人为了养育他花了多少钱,但随着计算的不断深入,细节、小项越来越多,养育费的金额越来越大。通过面接可以感受到解谋那种自责与沉重的心情。
计算结果得出,解某父母养育他的花费解某大概70万元
我们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地让屏风里的人感到自责,如果只通过渲染花费数额的巨大使体验者感到自责。那内观结束后这种极端的状态很快就会消失,无法维持矫正效果的长久,只有从和最亲近的人相处的点点滴滴中汲取力量,才能为体验者今后的人生路提供有力支撑。
第一个环节通过直系亲属来检视自己,在好似深渊的人性中提取一些有温度的回忆,但要细致的一探究竟,需要在深渊的峭壁上有些抓手作为辅助,而养育费计算就是这个抓手,通过精准的数字不断将养育人为我做的事情具象化。这也是对第一阶段主要养育人回顾的有力补充,从儿时父母带他看病费用,到成年后为他找工作的花的钱,从学生时期的学费补课费到成家后新房的装修款,时间从到近,数额由小到大。通过详细的表格数据,把一些极容易被忽视的细节,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体验者眼前。
(解某养育费计算环节摘录)
3.反求诸己 渐行渐悟
内省矫正要坐在很小的屏风里面,遮挡体验者的视线令其选择一个比较舒服的坐姿。在这里不让带手表看时间,外面的窗帘也会遮住,是人察觉不到一天阳光的变化。那么体验者的时间觉和空间觉就会被淡化,使注意力向内集中,而不是外界。
解某就是在这种状态下走过了接下来的24条自我检视,周围人回顾,母亲的二次回顾等环节。很快三天的经史合参还有七天的内观之旅接近尾声。
从上述环节不难看出,内省矫正的心理机制在于三点——隔离、自责式的思考和换位思考。此外,内省矫正非常重视对体验者个人历史的进一步挖掘,这一点与心理咨询中的精神分析是相通的。
【教育改造成效】
一、实时感悟
最后一天集体分享时,解某与十天前刚来训练班时,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解某在分享中回忆道,在这几天学到了怎样做人,怎样和人相处,和做人的方法。让他深深体会到身上的很多不足。而后期的内省矫正更让他直面自己的付出和缺点,当亲手写下的事实和一个个鲜活的数据时,他才明白面对待家人曾经那么任性,漠视了父母的殷殷期盼。当初因为无知误入歧途,丝毫没有顾及到家人,悔过之心溢于言表。如果不是这十天,他根本无法有机会从内观的思维审视自己。
二、跟踪回访
矫正训练班结束后,咨询师会定期通过线上视频咨询和线下驻点咨询等方式对回归改造生活的学员逐人谈话,内容为人际关系、应对方式、改造表现和行为养成等多个方面。
在最近的一次视频回访中,咨询师能够明显看出此次训练班对他的积极影响。他也将学到的内省观念不断与现实改造生活进行磨合,在历练思索中提升处事能力与思想境界。
三、个案体会
改变服刑人员遇事采取的检视视角 ,由外观找他人的错误转变到内观从自身找原因,帮助服刑人员将内省思维运用到改造过程与今后生活中,是在监狱开展以经史合参和内视观想为核心内容的内省矫正目标之一。
解某只是两年来矫正训练班矫正过众多学员的一个缩影,随着矫正训练班逐步发展,我们会不断丰富学习内容,精细教学手段,会有越来越多的服刑人员从这里找到解开迷茫未来的钥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完成一次又一次身心上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