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精神异常罪犯李某的教育矫正案例

精神异常罪犯李某的教育矫正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罪犯基本情况】

罪犯李某,男,41岁,北京人,初中文化水平,因敲诈勒索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6个月,该犯系累犯,有过一次前科。入狱前,李某被精神专科医院诊断为人格障碍、抽动秽语综合症、精神发育迟滞,后经司法鉴定为精神异常。该犯入监后经常出现吵闹叫骂、头碰桌子、敲打墙壁、撕扯衣服等异常行为,严重扰乱监狱秩序。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1.犯因分析

(1)成长过程:李某为家中独子,在其上幼儿园时就明显表现出精神难以集中、表情发呆、不会学舌的情况,多次被要求退园。小学时期,李某症状更为突出,不但生活起居需要父母照料,还经常无故毁坏物品,多次被学校劝退。精神科医院检查结果显示,李某的智力水平明显低于常人。李某在学校长期遭到同学们的欺辱和嘲笑,心灵遭到创伤,对人恐惧,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精神异常的症状也越来越严重。

(2)社会经历:李犯曾在一次骑自行车时偶然被人撞倒,对方道歉并给李某200元钱作为赔偿。此事让李某产生了今后靠这种方式赚钱的想法并付诸行动,后来李犯多次进行“碰瓷”,最终由于敲诈勒索被逮捕。

2.入监改造表现

李犯自入监以来异常行为始终不断,不但反复破坏室内设施,还经常大声吼叫和辱骂他人,有时骂起人来长久不停,不但影响了该犯的人际关系,还严重破坏了监区的稳定环境。

3.心理行为表现

通过民警观察,该犯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对于监区组织的学习活动和生产劳动也无法参加,内心缺乏安全感,对人对事极其敏感多疑。

4.教育矫治的难点

(1)心理因素:该犯精神异常致使其缺乏现实检验能力,主观世界和客观现实相差巨大。同时,该犯总是心怀焦虑,担心自己受到伤害,内心对别人充满了仇恨和恶意。

(2)行为因素:由于该犯患有“抽动秽语综合症”,经常无故对民警、罪犯进行辱骂,有时其他罪犯也会用辱骂回击该犯,而这种语言刺激又促进了李犯病情的高频率发作,形成恶性循环。

(3)认知因素:该犯存在大量的歪曲认知,经常觉得周围的人和事与自己有关,甚至严重到被害妄想的程度,怀疑其他罪犯会暗中伤害他,而这些歪曲认知和被害妄想又让他产生“先下手为强”的想法,主动出击去攻击他人。

5.预期矫治目标

(1)减少该犯辱骂他人频率,减少该犯摔打物品、撕扯衣物的次数。增强该犯的自我控制力,增加与他犯的良性互动。

(2)通过教育矫治提高该犯的自尊、自信心,修复受损的社会功能,使该犯能够参加监区组织的各项改造活动。

6.矫治方案

监狱教育工作和心理咨询的经验表明,对于李犯的情况,在采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强对该犯的教育矫正,通过心理矫治和主题活动的矫治方案矫正李犯的异常行为。为使李犯从中获益和维护监管安全稳定,负责对李犯开展教育矫正的民警制定了针对李犯的矫正方案,开展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以资源为导向,帮助罪犯重拾改造自信。在接触李犯之前,通过向其管班民警和同监舍罪犯的了解和询问,民警掌握了该犯的日常表现,还通过查阅档案和心理评估等方式进一步了解该犯的犯罪经过、性格特点、家庭情况、心理特点情况,及时将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整理,以形成对于李犯的完整了解。在此基础上,民警对针对该犯所收集的资源进行了分析,将积极资源和不利资源分别进行了整合,通过对有效资源的整合,找到改变该犯的突破口。例如,在李犯身上,撕扯衣物、辱骂他人等行为是他的病症和缺点,但在他身上也有好的一面,如他喜欢唱歌,与父母的关系很好等,这些都是可以在矫治过程中加以利用的资源。于是民警每周定期与李犯进行谈话,一起探讨他能够做什么、喜欢做什么,不断鼓励让其意识到自己也有优秀的一面,从而激发其潜在能量,重拾改造自信。每当该犯收到父母的来信,民警便与该犯一起探讨信中家人对他的期望,让该犯感受到亲情支持。与此同时,在对李犯的谈话中,民警还引用心理咨询技术中“短程焦点解决疗法”的问话方式,引导该犯认识到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资源和经验,可以运用这些去战胜自己面临的困难。

(2)及时迁移,将教育改造融入改造生活。基于李犯爱唱歌的爱好,在监区组织的卡拉OK歌唱比赛活动前,民警不断鼓励李犯积极参与,充分准备,尽管该犯最初并不想参与,但是在民警的努力下终于鼓起勇气报名参加。在准备比赛的这段期间,民警发现,李犯骂人次数减少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练习唱歌的事情上。在比赛活动当天,李犯以一首《安妮》惊艳全场,获得了台下观众的热烈掌声,其优美动听的歌声也征服了评委,获得了全场比赛的最高分。此次活动,充分展示了李犯的良好一面,其在民警和其他服刑人员心中的负面形象也有所改观。几天之后,民警在与李犯谈话中,李犯对于自己在歌唱比赛的表现评价道:“这次演唱活动让我重拾自信,让我意识到我也有优秀的一面”。一次活动,一次展示,一次改变,李犯在歌唱比赛中的良好发挥,重新建立了自身形象。李犯自信心和积极性明显提高,此时民警趁热打铁,适时开展个别教育工作,引导其把活动中积累的自信和积极性转移到改造生活上来,从而达到教育效果。民警意识到,组织这类活动给罪犯搭建平台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的自信,展示他们的才华,而这些都能及时转化成改造动力,改变他们的人生态度,提高改造质量,确保监管安全。

(3)发挥团体活动功效,改善人际关系。针对李犯能力缺乏的特点,民警通过开展团体活动,激发李犯潜能,强化能力培养。一是结合李犯性格特点,民警精心选择了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团体游戏,着重选择能够让他直面困难挫折,增强信心和勇气的活动,如:我的五样,得失之间,拍卖人生等活动。二是在团体活动中,民警着重观察李犯表现,在分享讨论中让李犯多谈论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对正面信息给予鼓励和强化。三是鼓励李犯在团体活动中与民警和其他服刑人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展现自身优点,改善之前恶化的关系。

【教育改造成效】

行为方面,通过一段时间的矫治,李犯的骂人频率有了明显的降低,以前凌晨和中午休息时间他都有喊叫骂人、捶打护栏等行为,但是现在,李犯在凌晨和中午的时间基本比较安静,撕扯衣物的行为也明显减少。

参与改造方面,改造生活中,李犯开始积极主动参与生产劳动和集体活动,在情绪不好的时候,不仅能够主动控制自己的过激冲动,还能主动申请到心理矫治室进行减压放松。

总的来说,虽然李犯异常行为未能完全杜绝,但是通过一系列的针对性措施,李犯的情况有了明显的好转。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