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犯金某的心理矫治个案——正念疗法矫治最危险犯案例报告
案例内容
【罪犯基本情况】
罪犯金某,男,1985年生,河南人,小学文化,离婚。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三个月,于2015年12月入监。金某于2016年3月15日凌晨利用尖锐物先后划开左腕、左肘部,并用笔芯扩大伤口。被及时发现送诊,生命体征平稳。自杀未遂后,被监狱评估为具有一定的自杀危险性。4月7日送高度戒备监区管理。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一)犯因分析
1.成长过程:金某出生农村,有哥哥和两个姐姐,排行最小。自幼被父母溺爱,内向胆小。自诉9岁患了“自闭症”,自然缓解。十来岁时有多次自杀冲动未果,如爬树、跳河、上吊等。因此被全村人当“怪物”嘲笑。家属反映其自幼自卑,遇事悲观。
2.社会经历:金某中学毕业后出去打工,从基层数控技术员做起,做到8人小组的组长。2015年初在工作中被朋友出卖,导致情绪低落。随后妻子与其离婚,儿子随母亲生活。此后常混迹于社会,生活放纵。7月5日与朋友一起闲荡时,为朋友出头,采用推拽等暴力手段,劫得被害人手机一部。事后不以为罪,手机随手丢置在住所。11月20日被判刑。2016年3月初在监内得知母亲脖颈良性肿瘤手术。
(二)服刑改造表现
金某在入监监区期间改造表现较好,被评为优秀学员。2016年3月7 日调入某监区改造后,也表现良好。3月15日自杀未遂事件后情绪反复波动。时有胡思乱想甚至又冒出想自杀的念头。称无法控制自杀念头,反复思考不同的自杀方式,甚至做梦都是自己自杀成功了。4月7日送至高度戒备监区管理后少眠、早醒、胡思乱想、孤僻回避、反复出现轻生念头。2016年5月24日参加正念咨询8周后回到监区改造,表示不再轻生。2017年7月开始连续参加了八周正念认知治疗团体辅导活动。金某自2017年以来情绪总体平稳,积极改造,未再出现消极厌世念头。
(三)心理行为表现
1.心理测试和诊断:金某在入监后(2015年12月29日)、危机干预1周内(2016年3月19日)、正念咨询8周后(2016年5月24日)、正念团辅4周后(2017年8月23日)、正念团辅8周后(2017年9月25日)分别进行了心理健康自评量表(SCL-90)测试,结果显示症状改善(表一)
表一 金某正念疗法前后共五次SCL-90结果因子分
| 躯体 化 | 强迫 | 人际 关系 | 抑郁 | 焦虑 | 敌对 | 恐怖 | 偏执 | 精神 病性 | 其它 |
入监心理普查 | 2 | 3.6 | 2.0 | 1.92 | 2.1 | 1.83 | 1.0 | 1.5 | 1.8 | 2.57 |
危机干预1周内 | 2.67 | 3.7 | 4.33 | 4.08 | 3.5 | 3.17 | 2.43 | 3.83 | 2.7 | 3.14 |
正念疗法8周后 | 1.5 | 2.0 | 1.78 | 2.54 | 2.1 | 1.67 | 1.14 | 2.17 | 1.3 | 1.43 |
正念团辅4周后 | 1.33 | 1.6 | 1.44 | 1.62 | 1.2 | 1 | 1 | 1.67 | 1.4 | 2 |
正念团辅8周后 | 1.67 | 1.6 | 1.33 | 1.46 | 1.2 | 1.5 | 1.14 | 1.5 | 1.3 | 1.14 |
2016年3月15日评估,金某衣着整齐、冒龄相称、问答切题、思维清晰。体格检查正常。说话低声细语较流畅、可及强迫观念,情绪低落、情感略显淡漠,可及悲观消极自杀意念和行为,未引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有自知力。不适应监狱环境,学习、习艺和人际关系略有影响,部分社会功能受损。内心冲突变形、泛化。心理诊断为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对照ICD-10,为以尖锐物体有意自伤(X78)。
2.心理问题原因分析:
(1)个人成长史。金某自幼被溺爱、内向回避,有自杀家族史。幼年多有自杀尝试,从而加重了内向自卑、遇事悲观、喜好用自杀来引发关注应对问题。
(2)重大生活事件打击。金某因朋友背叛、离婚而放纵服刑。入监后又因自卑胆小、悔罪忏悔、母亲病重、环境压力、担心因为河南习俗和农村歧视会让家庭蒙羞等原因,从而悲观厌世,习惯性习得性用自杀应对。
(3)心理素养低。金某的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因幼年自杀行为被全村人嘲笑,形成幼年创伤点。从而引发心理发育停滞,在成年后面对挫折时,心理年龄易退行至幼年,使用幼年心理应对。
(四)教育矫治的难点
1.生活事件因素:金某2015年以来确实连续出现了升职、朋友背叛影响工作、离婚、犯罪、服刑、母亲病重等一系列重大生活事件。
2.个人成长因素:金某幼年的自杀实践可能会产生快感或获益而正强化烙印在潜意识里。金某还有自杀家族病史可以习得,也不排除遗传的影响。
3.个性人格因素:金某敏感多疑、回避偏执,对矫治表面上被动迎合,但内心抵触反抗,甚至阳奉阴违,故意掩饰内心想法和自杀念头。
4.社会心理因素:金某社会年龄和心理年龄明显低于实际年龄。心理素养低,自我、信任和安全感缺失,易导致自我放纵,自暴自弃。
(五)矫治方案
鉴于以上分析,监狱狱内侦查支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监区专管民警共同制定了详细的矫治和管控方案。
1.心理矫治方法和原理
金某自杀未遂后随即进行了以认识领悟疗法为主的危机干预2周(每周二次,每次1小时)和正念疗法个别心理咨询8周(每周一次,每次1小时),并于一年后进行了MBCT连续八周正念认知治疗团体辅导活动(每周一次,每次2.5小时)。
(1)正念疗法:正念来源于东方的禅修冥想,是一种透过如实观察身心变化,趋向烦恼解脱的禅修方法。正念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被介绍到西方,为医学界和心理学界所注意,由乔·卡巴金等学者渐渐改良和不断整合。大量实证研究显示,通过正念训练能有效调节情绪、缓解压力、改善睡眠、提高自尊,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对金某进行正念疗法中先后使用了正念葡萄干练习、躯体扫描、正念呼吸禅修练习、心理时间旅行练习、正念伸展与呼吸练习、冻结——框架出厌恶感练习、正念步行、与困境共处如其所是练习、场景想象念头修习等内容。
(2)认识领悟疗法:钟友彬先生提出的“认识领悟疗法”又称“中国精神分析”,是充分利用来访者的认识能力,引导来访者认识自己在个体心理发育的某一阶段所发生的停滞,从而认识这类心理发育停滞造成的心理和行为特点,进而引导来访者认识这些滞留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与现在的年龄阶段是何等的不相容、不合理。最后通过领悟自身心理行为的幼稚性达到自觉矫治的目标。笔者总结归纳并在本案中使用了自由联想式家庭作业、认识、检验、扩通、类比、领悟、移情和阻抗七项认识领悟疗法的咨询技术。
2.心理矫治措施
(1)危机干预:危机干预期间能迅速建立咨询关系、完善资料、稳定情绪。能意识到问题的幼稚性,能领悟到自杀是应对挫折的幼年心理模式。
(2)个别正念咨询:能跟随咨询师进行正念练习和体悟,能与情绪和睦相处,让事物如其所是。能重视和爱护自己的觉察。
(3)MBCT八周团辅:第四周起开始领悟加深,能和小组成员友好真诚互动互助。能领悟新的正向方法,离开负面思考和感觉;能看重自己、对自己仁慈少批评;能视念头为念头。自诉“我的世界里透入了很多光亮和温暖。”
2.教育改造措施
安排金某父亲进监对其开展了亲情帮教,同时鼓励和安排金某多次拨打亲情电话,从而完善其社会支持系统。安排监区领导、专管民警加强了个别谈话。
3.管控安全措施
对金某进行4人联号包夹。监区普通民警加强对金某的关注和管控。所在监区加强了搜身和夜间就寝管控工作。
(六)预期矫治目标
据案例资料和诊断,同金某商议确定如下矫治目标:
1.具体目标:(1)让金某了解自身问题的性质、成因,改变其错误观念。(2)消除情绪低落,悲观厌世的消极想法。(3)改善睡眠,提升情绪自控力。
2.长期目标:掌握正念疗法练习和理念,能适应环境,能建立积极改造心态,增强自信,提升心理素养。
3.最终目标:领悟正念疗法理念,彻底消除负性应对方式,与人正常交往、完善人格。
【教育改造成效】
1.目前已无悲观厌世观念,情绪已经趋于稳定。自诉能坦然接受现状,顺其自然。学会了正念练习,改善了睡眠,懂得了如其所是,提升了自控和心理承受能力,对未来的改造充满信心。团辅小组成员评价其积极阳光、健谈、自信。民警反映其较前正向、活跃,未再出现自杀行为,近一年来与他犯关系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监狱危险性评估显示金某自杀风险较前大幅下降。金某信任和自我缺失恢复,已能适应监狱环境,面对挫折和压力能够正向应对,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基本治愈,心理健康自评量表总体趋好(表一)。
2.咨询师体会:监狱环境有其特殊性,服刑人员是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和自伤自残自杀的多发人群。介于正念疗法在这个领域的特殊效用,可以逐渐引入到罪犯心理矫治工作。本案是正念练习在“治本安全观”指导下对高戒备度管理罪犯、高自杀危险等级罪犯修心教育之“矫治塑心”的又一实证。未来仍需更多的研究来证实,从而形成更科学规范的、有针对性的罪犯心理矫治正念疗法特色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