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亲情唤醒生活的希望
案例内容
【罪犯基本情况】
张某,男,1986年12月出生,湖南人,初中文化程度。曾因抢劫罪于2005年9月5日被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两年三个月,2007年2月16日刑满释放。因交通肇事罪于2017年12月15日被仙桃市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两年,2017年12月28日投入小江湖监狱服刑改造。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一) 确立顽危犯的性质及依据
1.张某因两次车祸导致自己与家庭背负了大量的外债和民事赔偿,同时他也因车祸受伤,产生了严重的后遗症,经常头痛,难以入眠,严重时甚至无法站立。
2.因母亲去世,自己没有尽到孝道,以及家中一系列的变故,他认为皆因自己导致,多次讲出“自己才是最该死的那一个,为什么要惩罚我的家人,为什么要将我救活,应该让我死了算了”等话语。
综合分析,张某具有自杀危险。
(二) 自杀倾向原因分析
1.成长史:张某出生于湖南张家界山区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兄弟三人,家庭贫困。14岁辍学在家务农,后与同乡外出广东打工,2005年9月5日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三个月。2007年2月16日刑满后在家乡的工地上打工多年,直至2016年4月23日,张某骑车发生车祸,导致身受重伤,全身多处粉碎性骨折,在病床上治疗、恢复了大半年的时间,前后花费20余万元,导致家中负债累累。康复以后,又经朋友介绍,他到湖北仙桃市从事运输建材的工作。2017年6月25日,张某在骑行电动三轮车运输建材的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将一位老人撞倒,老人经抢救无效死亡。2017年12月15日被仙桃市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同时附加20余万的民事赔偿。
2.家庭原因:张某此次入狱前,母亲已查出患有肺癌,哥哥在江西做了上门女婿,弟弟在外打工,且他父亲业已年迈,一边务农,一边照顾母亲,经济收入有限,生活陷入困境。2018年8月以来,张某母亲病情恶化,于8月8日去世,且在母亲去世的前一天,哥哥在工地上不慎摔伤,导致腿部骨折,不能赶回家,母亲去世时,三兄弟中只有弟弟一人赶回家,为母亲料理后事。
(三)改造难点分析
张某因自己身陷囹圄,不能见母亲最后一面,不能为了母亲养老送终,且认为是因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才导致母亲身患重疾,进一步加深了自责。先后两次服刑,给自己及家庭以沉重的打击,两次车祸所产生的治疗、赔偿费用更使这个贫困不堪的家庭雪上加霜。张某无法面对自己、面对家人,将一切的过错都归咎于自己,且自我封闭,鲜与他人交流。
(四)实施教育转化措施
1.找准“病根”。
想要“药到病除”,必须找到张某症结之所在。张某因家庭环境,成长经历等因素,产生了自卑心理,且性格偏内向,并不会主动地向民警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因此,想要全面了解张某的心理动态,除了与其开展耐心、细致的个别谈话以外,还要通过查看其“两景三历”,并积极与其家属建立通畅的沟通渠道,以求全面、立体地了解他的真实想法。通过全面、细致的了解,掌握张某出现思想波动的主要原因在于,两次服刑、两次车祸的经历给他本人、家人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他将家中一系列的变故都归咎于自己身上,思想负担重、罪责感强,对未来的生活看不到希望。
2.对症下药。
一是外松内紧,严加盯控。自从摸排出张某具有自杀危险后,监区班子高度重视,立即研究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将张某的情况通报监区全体民警,做到人人知晓、人人警惕,严密关注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另外严格保密,决不能让他察觉,额外增加他的心理负担和压力。
二是细致入微,春风化雨。针对张某自卑、内向的性格特征,主动询问张某改造、劳动及生活状况。针对其病情及身体状况,在劳动岗位、布置劳动任务及安排铺位时给与一定的政策倾斜和照顾。针对其频繁头痛的问题,及时、主动地带他去医院就医,并帮助他与医生沟通,达到治疗、控制病情的效果。在治疗效果不明显时,积极向监狱请示汇报,为其办理外医,去医疗条件更好的医院就诊治疗,始终保证其就医渠道的畅通。因其头痛是由于车祸受伤后遗症导致,具有一定的顽固性,民警配合医生,耐心、细致地开导他,排解其负面情绪,减轻其生理及心理上的压力。
三是共同面对,坚强支撑。针对张某的家庭状况,特别是其母亲重病期间,保障其与家人沟通、联系渠道的畅通,及时安排他拨打亲情电话,及时、全面地了解母亲病情的发展与现状。教育引导他,只有好好改造,早日新生才是对母亲最大的鼓励与安慰,一定要保持心态的平和,不能让家人再为其担心。另外联系张某家属,在与他联系时,要克制住悲伤的情绪,尽可能不要影响他的情绪,鼓励他积极改造。在其母亲病情恶化期间、弥留之际,联系他的家属,为其母亲拍了一段视频,母亲在视频中要求张某积极改造,服管服教,对他产生了很大的触动,同时,也减缓了因不能见其母亲最后一面的自责与遗憾。针对他深深自责的心理状况,引导他只有好好改造,早日回归家庭,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弥补自己的缺位与过失才是一个有责任感的男人应当做的事。
【教育改造成效】
监区坚持实行“一案一策”,通过监区民警的共同努力,张某改造出现明显转变。在近两年来的持续关注和帮教矫治工作中,针对张某心理负担较重,罪责感较深的“病根”,监区民警对症下药,反其道而行之,引导他面对困境,面对自己的缺位与过失,鼓励他迎难而上,勇往直前才能洗刷自己的罪责、弥补自己的过失,而不是选择逃避,更不应该妄言轻生。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目前,张某情绪稳定,改造态度端正,劳动积极性高,基本上消除了轻生、自杀的念头。在监内表现良好,能够严格自律要求自己,服从各项行为规范,与同改交往融洽。更令人欣慰的是,他在得知父亲担心自己,要从湖南远到而来看望自己时,急忙跟父亲拨打亲情电话坚持不让父亲前来,担心父亲在路途的身体及安全。同时他还再三要求父亲去看望受伤的哥哥,表示自己在监狱服刑改造一切都好,请父亲不要为自己担心。针对其头痛的问题,在监狱已为其批复、办理了外医手续的情况下,他认为自己病情有所好转,坚决表示不需要外医。另外,他在劳动方面表现突出,做事认真,效率很高,也肯琢磨。特别是在今年监狱开展的春节劳动竞赛上,获得了监区级劳动能手的荣誉称号,得到了监区民警的一致认可。在民警的关心、关怀和悉心教育矫治下,张某逐渐走上了正确面对困难、积极安心改造的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