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循循善诱树信心,危机干预促改造 ——罪犯杨某的矫治个案

循循善诱树信心,危机干预促改造 ——罪犯杨某的矫治个案

分享
案例内容
【罪犯基本情况】

杨某,男,汉族,1977年1月出生,初中文化,2017年9月30日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2017年10月12日送入酒泉监狱服刑改造。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1.犯因分析

(1)成长过程:杨某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父母、弟妹加自己五口人全凭父母种田维持生计,由于承包地少、收入不高,日子过得清苦。虽如此,疼爱自己孩子的父母,无论有多辛苦,都咬牙坚持供孩子上学,希望其知书达理、学有所长、日子过得轻松、顺畅。但杨某自幼学习成绩差,对上学没有信心,初中未毕业就辍学,16岁未满应聘到当地市一家棉纺织厂打工,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大钱改善家人生活。

(2)社会经历:2002年棉纺织厂倒闭,杨某失业前往广州打工,期间干过服务员、保安、保险业务员,做过蔬菜、服装小贩等,吃了不少苦头,赚的钱仅能糊口;2014年与同乡结伙前往甘肃瓜州县贩卖哈密瓜、枸杞、锁阳等;2016年因聚餐喝醉酒行凶打人致重伤一级而逃亡广州,当时妻子怀孕5个月,儿子出生后,在父母、妻子的劝说下,由弟弟陪同投案自首。

2.入监改造表现

(1)自杀念头强烈。杨某初入狱时,能积极接受改造,认真参加“三课”学习,按时完成劳动定额任务,没有违规违纪行为发生,两年内获得3个表扬。2019年10月11日,杨某收到检察院的抗诉书被隔离审查,且从原监区移交到严管中队,考核暂停,会见、亲情电话取消,为此杨某产生自杀念头,企图通过绝食自杀。

(2)反管抗改严重。隔离管控期满后,检察院抗诉结论尚未确定,监区依照相关规定将其转为严管。期间杨某对民警批评教育抱着“虚心接受、死不悔改”的态度,在规范意识上表现为自由散漫,行为放纵;劳动改造中,态度不端正,找理由逃避劳动,如:假称有病请假、看医生,或者时常找理由上厕所等。与其他罪犯相处缺乏耐心,三分钟不到就发牢骚,同情心较弱,自私自利,常常对周围人抱有敌意和进攻态度。

(3)人身危险性大。2020年5月16日早上,监区民警小单元集合罪犯准备下楼出工时,罪犯尤某插队并讲脏话,被杨某顺手打了一个耳光,到楼下整队报数时,尤某小声骂杨某,又被杨某打了一个耳光,被民警及时制止。针对杨某在民警整队时公然出手殴打他犯,目无法纪行为,监狱给予警告处分。

3.心理行为表现

杨某幼年开始就期望自己能赚大钱、改变家境,步入社会后虽说一直在努力赚钱,但残酷的现实令其经常与失望相伴,渐渐的形成了暴躁、暴力、自以为是、斤斤计较的个性,与人相处戒备心强、敌视态度明显,对社会颇多抱怨;入狱后期许自己好好改造、力争早日与父母、妻儿团聚,并为之努力奋斗,就在可能要获得减刑奖励的时候,一纸检察院抗诉书被隔离审查,之后被严管,瞬间一切都化为了泡影而一蹶不振,引发心理危机,对未来悲观失望,自杀念头强烈,敌视和敌对情绪严重,抗改行为明显。心理测量结果显示SCL90总分、强迫、焦虑、偏执、饮食睡眠呈阳性;焦虑、抑郁量表显示重度、中度。

4.教育矫治的难点

(1)心理严重失衡,有自杀自残动机与行为,成长过程中受负性事件的影响,积压的负性情绪严重且持续时间较长。

(2)承受能力差,缺乏处理应激事件的行为模式,遇到事情易外归因,情绪反应明显,自控能力差。

(3)性格缺陷较为突出,具有典型的负性人格特质:偏执、固执、多疑、易激惹,报复心、戒备心较强,对周围持比较明显的敌视和排斥态度。

5.矫治方案

监区结合疫情防控改造模式,组织成立了由监内、监外相关民警组成的心理危机干预、攻坚转化小组,并相互配合、分工协作,帮助杨某走出心理危机,正确认识自己,并面对改造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困境,回归改造正途。

(1)开展服刑改造意识教育。

心理危机干预:针对杨某由于存在认知偏差、不能正确面对检察院抗诉被隔离审查、严管的事实而陷入痛苦、不安状态,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攻坚小组心理咨询师介入进行心理危机干预。一是引导杨某进行想象放松,通过“音、境、形”的影响帮助其调节肌肉的紧张度,让其身心全部处于放松状态;二是心理咨询师借助技术手段,令杨某放下戒备,倾诉自己衷肠:“自己主动投案、在狱内努力改造,就是盼望着能早日出狱、与父母、妻儿团圆,但因周某的案子牵涉到自己,被检察院抗诉、被隔离审查、被严管。都服刑两年多了,遇到这事,一下子没机会减刑不说,还有可能被加刑,内心的焦灼、迷茫、痛苦、委屈无人能懂,就想着以死解脱,于是绝食自杀,由于监狱严格的管理制度,自杀被阻止。严管期,看到其他罪犯会见、签考核分、发放劳动报酬,却没自己的事,心里就像猫在挠,说不出的烦躁、失落、难受,整日提不起精神,就像个行尸走肉,感觉其他罪犯都在看自己笑话、鄙视自己,脾气也越来越暴躁,想摆脱都摆脱不掉……”三是待杨某倾诉完、平静之后,询问其感受、感觉如何?杨某称:胸口不怎么堵了,心里舒服多了,人也轻松了。适时与杨某共同探讨分析心理危机来源,最终确认是由于杨某存在错误认知、情绪管理不善、自信心不足、目标树立不正确、没有感恩心理等等造成;四是针对心理危机来源进行治疗,同时教授化解、管理的方式方法。第二次治疗结束后,杨某主动承认:所有的问题都是自己造成,与他人无关。并表示:接下来会仔细思考,尝试用学到的方法、技巧改变自己,但希望继续能得到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个别谈话教育:攻坚小组包教民警抱着“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与心理咨询师相互配合,对杨某进行个别谈话教育,既严肃批评又耐心引导,循循善诱,帮助其树立改造信心,阐明监狱改造宗旨、改造政策,鼓励其重新、准确设定改造目标,正视自己的改造身份,制定改造规划。同时进一步摸清杨某思想脉络,满足一些合理的诉求,比如:针对杨某牙疼频发情况,包教民警亲自带去监狱卫生所检查治疗,不定期过问治疗效果等;针对杨某生活用品紧缺问题,包教民警出面协调,通过物质奖励的形式予以解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杨某焦虑、紧张的情绪,又增强了其积极生活兴趣和正确面对改造的信心。

其他罪犯带动:安排扬某到基础较好的班组改造,针对杨某具有人身攻击性,调整包盯夹人员,实行24小时监控,叮嘱罪犯班组长平时多开导杨某,不要刺激他;同时,安排心理互助员与其交朋友,在心理上给以援助。

(2)开展有针对性的感恩教育。

针对杨某的情况,安排其学习一些国学文化。在学的过程中围绕“孝、悌”,给杨某讲授《三字经之昔孟母》、《年轻父母舍身救儿》、《游子吟》等感恩故事,讲解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为人处事准则,向其指出:一个家庭父母要疼爱子女,子女应孝顺父母。而杨某作为子女的父亲、作为父母的儿子,为了教育子女、回报父母,就应该努力做子女的好榜样、做让父母开心快乐的事情,这才是“孝、悌”的根本。但杨某的所作所为不但伤了父母的心、影响了子女的健康成长,还在狱中不思悔改、不求上进、要死要活,令父母子女担忧。民警的话语深深触动了杨某的心,使其逐渐意识到自己唯一的出路就是要去悔改、就是要去重塑。

(3)开展认知重组教育。

为促进杨某早日转化。一是安排杨某参加心理情景剧《学会感恩阳光驻心间》的排演,让杨某扮演一名对改造生活失去信心、破罐子破摔的角色,刚开始杨某还有些抵触情绪,但是在本剧民警导演的鼓励启发下,杨某逐渐进入了角色,将剧中人和事、遭遇的挫折和面对压力时的矛盾心理表达的很到位。在总结发言时,杨某红着脸说:“剧中角色就是活生生的自己,我以前太自私了,总想着自己,从未换位思考过家人、他人的感受,总觉得自己的不幸都是他人造成的,未从自身找原因,现在我明白了,都是自己建立的信念不合理。”警官因势利导,促其建立合理信念、宣泄情感、减轻压力;二是在主题为《与压力共舞》、《做情绪的主人》小单元团体心理辅导课上,刻意安排杨某重复进行ABC核心理论排演,令其明白事件A本身没有对和错,引起人们情绪和行为反应C,是由B个体的想法、看法,也就是信念不合理引起的,要想改变C,只要改变B就可以了。一个一个事例的演绎、观看,令杨某学会了分辨哪些认知不合理,哪些认知合理,怎样去建立合理认知;三是安排杨某参加监区组织开展的运动会、读书会、故事会、心理游戏、心理涂鸦等活动,安排杨某作为活动主角,体验以前未意识到的情绪、情感,促其放松身心、直面压力,积极改造。

(4)开展法治教育。

针对杨某不知法、不懂法、不守法守规问题,包教民警一方面安排有法律专长的民警多次对其进行专题法治教育和一对一的法律咨询服务,帮助其正确认识自己当年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违法性,法院判决及检察院抗诉的合理合法性。另一方面安排杨某参加监狱举办的各类法律法规培训,通过参加面对面辅导、视频广播、现身说法等普法活动,促其尽快掌握《服刑人员行为规范》、《监狱法》、《宪法》、《民法典》当中作为服刑人员应该掌握的法规知识,为其成为懂规懂法、守规守法的服刑罪犯、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6.预期矫治目标

近期目标:重组认知,停止抗改行为,遵守监规纪律,坦然面对自己,积极投入改造。同时,辅以人文关怀,从生活上和改造上关心杨某。

长期目标。协助杨某认识到人生是不完美的,接受事实,重新开始,才是最有效的途径。通过矫正认知偏差,建立正确认知结构,学会运用正确的心理防御机制应对各种挫折,承担起人生责任,加强心理调节能力,增强心理应变能力,培养健全人格。

【教育改造成效】

通过努力,终于使杨某从心理危机中走了出来,虽然案子还未结束,但是杨某的思想状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危险性、抗改行为逐渐减弱。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清醒地意识到改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洗掉恶习、重塑人格,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而不是简单的为了减刑、早日出狱与家人团聚,同时为自己建立了正确合理的改造目标;二是也明白了,自己无论在哪儿都要学规、学法,遵规守纪,而不能任性妄为。能正确面对检察院抗诉的事情,也当面向被打罪犯尤某道歉;三是更加坚定了认罪悔罪,积极改造的决心。在日常改造中,能正常接受“三课”教育,按时完成劳动任务,还能积极帮助其他病残罪犯完成劳动定额;四是与人能和睦相处,日常改造中,其他罪犯言语冲撞了杨某,其也是一笑了之,不像以前那么计较了,有时还能帮着其他罪犯打扫卫生、照料有病罪犯等;五是心态变得阳光了,自杀念头也没有了,有时还用自己的事例引导其他罪犯,借用杨某的一句话就是:“快乐也是一天、痛苦也是一天,人生这么短暂,还不如快快乐乐度过每一天”。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