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太平监狱服刑人员闫某某的矫治个案
案例内容
【罪犯基本情况】
服刑人员闫某某,男,1974年出生,初中文化,未婚,家住兴义市,捕前无业,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有犯罪前科及长期吸毒史,2014年4月24日投入贵州省太平监狱服刑。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1、犯因分析
(1)成长过程。闫某某家中经济条件较好,但父母关系相对较为紧张,忽略了对孩子的成长教育,父亲早逝,闫某某从小就没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且性格较为自闭,与他人交流较少,好吃懒做,成天在社会上游荡,最终沾染上毒品,家中亲人在其吸食毒品以后与之断绝往来。
(2)社会经历。虽然闫某某家庭经济较好但自小缺乏家庭管教,闫某某初中毕业后便混迹社会,花钱大手大脚,经常出入酒吧等场所,结交了一些不正当的朋友,在走上吸毒的道路上后由于没有资金来供自己吸食毒品,就产生了犯罪的念头。
2、入监改造表现
闫某某入监后,不服从管理,长期完不成生产任务,抗拒干警管理,经干警对其进行多次谈话教育,效果不佳。
3、心理行为表现
经SCL-90、COPI、艾克森三样量表测试闫某某性格特点表现为高傲自大,心胸相对狭窄,我行我素。具体表现为对干警的关爱表现为理所当然,对所犯罪行的危害毫无认识,对监规纪律及劳动义务毫不在乎,不正确看待减刑假释相关政策。
4、教育矫治的难点
(1)心理原因。闫某某自小的生活条件教优越,为了吸食毒品犯罪但是被判刑服刑后,生活环境以及个人心理有巨大的落差,且闫某某是所在监区所有罪犯里星期最长的一个。
(2)身体原因。闫某某患有高血压,需要服药控制,自述胸口长期疼痛,身体虚弱;另外闫某某刑期较长,个人思想压力较大,又不能及时调整,在改造上心浮气躁,不能安心服刑。
(3)家庭原因。闫某某从小失去父爱,母亲又对其不管不问,只是一味地提供生活保障及物质需求,导致闫某某因为吸食毒品而走上犯罪的道路。闫某某入狱后,对家人也是心怀仇恨过,总是觉得自己今天这样的结果是因为家庭的原因导致的,等满刑出来也五十多岁了,所以在改造上自暴自弃,认为自己没有希望了。
5、矫治方案
针对闫某某的个人情况,干警专门开会对其进行研究,确定专职干警负责教育转化,在为其解决身体疾病的基础上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个别谈话教育、心理疏导。
(1)个别教育谈话。闫某某的个别谈话教育不同于一般的罪犯个别谈话,需要定期和不定期谈话相结合,并且要在谈话之前根据其个人表现、直管干警评价,罪犯反映情况制定相应的谈话方式和方案。在最初的几次谈话中,闫某某一直以自己的身体不适为由,拒绝干警的教育谈话,但是干警未有放弃,一直坚持不懈的对其耐心细致教育,闫某某开始有所触动和转变,开始正视自己所身处的环境,正视刑期,也对自己推诿改造任务的消极态度开始转变,认识到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自己不能按自己的想法去做,无论是否争取减刑都得遵守建规纪律。
(2)心理疏导。经验丰富的直管干警在经过反复长期的个别教育谈话后发现闫某某有一定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不合理情绪无法自我缓解、思想压力过大、与他人交流较少。根据这一情况,直管干警及时配合心理矫治中心制定针对闫某某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案和心理疏导方案,对闫某某采取合理情绪疗法,找出导致闫某某产生心理问题的诱因,及时化解闫某某的不良情绪,正确引导其多参加文体活动和集体活动,鼓励其多与干警及其他罪犯交流,通过放风时快走或慢跑将自己的不良情绪释放出来,学会缓解不良情绪的方法,缓解心理压力。
(3)就医治病。闫某某因血压高、胸口长期疼痛为借口,完不成生产任务,直管干警多次找医生干警询问病情,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在监狱医院的帮助下,对闫某某的病情进行系统的检查后告知其血压偏高的问题需要控制饮食,适当服药就可以。闫某某所述的身体出现疼痛是因为曾经吸毒导致,只要经过锻炼恢复,身体机能会慢慢康复,通过监狱医院对其身体从医学专业的角度的解释,打消闫某某长期以来对身体不适的焦虑,减少思想压力。因为干警对其身体健康的重视,让闫某某觉得干警是在真心的关心自己,对干警的教育管理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变得服从干警管理,心态逐渐转好。
【教育改造成效】
经过干警长期的教育转化,目前闫某某已经端正态度,服从管理,改造情况基本正常。根据干警及其他罪犯反映,闫某某与他人的沟通交流明显增多,学习、劳动、日常生活规范均达到要求,没有违规违纪行为,改造较之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对比曾经的消极改造态度,闫某某于2019年6月获减刑六个月,针对此前从未获得减刑来看,闫某某此次减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也是未来干警对其继续教育改造起到信心,争取让闫某某不久后回归社会能成为一名守法公民。
通过这个案例,干警深刻体会到:针对罪犯个体的不同特点,调整工作思路,创新教育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才能充分发挥个别教育的作用。这就要求自己要及时转换角色,在帮助罪犯的过程中能够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为他们想一想。任何事情都是事出有因的,因果是必然联系在一起的,唯有找到事物的因,才能更好地处理和分析结果。使罪犯放下思想包袱,对进一步增强罪犯心理承受能力,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会有着积极的作用。深入开展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对教育改造罪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干警能够多一点时间去倾听罪犯的心声,听听他们的烦恼,做一个倾听者,让他们找到宣泄的出口,同时将好的建议和做法传递给他们,从而使他们得到认同,从而在狱中安心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