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人格障碍罪犯杨某的教育矫治案例

人格障碍罪犯杨某的教育矫治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罪犯基本情况】

杨某,汉族,65岁,初中文化,北京人,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无期徒刑,一进,2015年6月15日调入北京市监狱管理局清河分局垦华监狱服刑。杨某入监后以自我为中心、性格骄纵,服刑意识差、角色转换慢,在日常改造生活当中与班内其他罪犯处理不好关系,矛盾摩擦时有发生,严重干扰了监区的日常管理秩序。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1.犯因分析

(1)成长过程:杨某家里兄弟姐妹较多,从小感觉父母对自己的关爱较少,中年与其妻子感情破裂,离婚,因此他很难得到亲情的关怀与温暖,造成该犯在感情上与别人的疏远,渐渐形成不信任别人,导致其更进一步认为别人才是问题的根源,从而易对他人产生愤怒和怀疑。

(2)社会经历:杨某在社会中,人际交往中通过夸大事实,吹嘘自身实力获得了一些事业上的成功,久而久之开始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在社会上招摇撞骗导致成为习性,同时也认为其他人和他一样没有实话因此对谁都不信任。

2.入监后表现

自2015年6月15日,调入监狱服刑改造后,杨某因服刑较长,拘禁反应严重,引发其自我认同感较差,以致不能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渐渐怀疑性增强,并对民警的批评和他犯的攻击行为产生敌对想法,将民警的好意当成恶意,将批评当成侮辱。尤其是与他的家人关系不好,总是担心受到伤害,监区发生一点小事他片面认为是别人对他“不公”,在咨询过程中对个别问题纠缠不清,思维缓慢、片段,并从未承认自己的错误,且将自己的某些过失迁就于他人,具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倾向。

3.危险性评估及心理测评结果

杨某危险性评估为低度危险。MMPI问卷测试结果出现双峰图形,以68/86最为显著(也就是呈现高分状态)。说明杨某有强烈的自卑感与不安全感,如认为别人总是在伤害他,尤其认为民警对其存在“偏见”。自信心丧失,自我评价欠缺;难以与别人建立感情关系,对周围的人怀疑、不信任、过分警惕和敌视,易怒;思维封闭、片段、无序,注意力集中困难,记忆力衰退。

4.犯因性问题分析

通过对照《犯因问题筛查清单》,杨某在人格特征、罪错归因及犯罪认知、暴力倾向、价值观念、偏差行为方面和人际交往、生活态度及未来规划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

(1)杨某岁数大自以为是,觉得别的年轻人就应该听他的,心胸狭隘,不能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导致其与周围的人相处危机四伏。

(2)岁数大,身体有疾病,刑期较长的挫折心理引发其生理反应,出现焦躁、抑郁、失眠等现象。

(3)与家里人之间的情感淡薄,但是对其儿子有一定的愧疚心理。

(4)杨某犯罪入狱后,家中很少有人来看过他,感到没有归属感。他说,对其母亲去世后,家里兄弟对其财产分割表示不满意,没有尊重自己的想法。

5.改造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针对杨某犯因性分析监区重点开展了以下针对性改造:

(1)从日常改造中的现实问题入手,引导他宣泄心理压力,正确认识改造环境。如组织心理活动,在互相整理衣服,互祝祝福的过程中,杨某表示头一次和班组成员这么友好地接触,心里热乎乎的,从入监以来从来没感到这么温暖,互祝祝福过程中也表达了自己心里所思所想,让其他人了解自己从而化解误会,同时也达到了宣泄的目的。根据一般咨询原则,民警定期对其进行访谈咨询,引导他宣泄心中积压的事件与情绪。通过这种方法,增进了杨某与咨询员的沟通、了解,并使杨某一度紧张、害怕等不良情绪得到缓解。几次访谈之后杨某对民警信任了,减弱了对别人的怀疑和不信任感,在与别人建立感情关系上得到了锻炼。

(2)采取认知疗法。针对杨某的怀疑、猜忌心理较重,采取了认知疗法。与杨某共同分析某一问题发生的全部过程,给予积极的指导,如对在车间发生的事进行讨论,通过讨论使杨某承认并认识自己的个性缺陷,以及由这种个性缺陷导致的行为对人对己的危害,进而指出人的个性是可以改变的,如加强平时训练,看到自己和别人好的一面。在分析中提供一些问题解决的办法与思路,帮助其正确面对环境,让其选择或认同,提高认知能力。通过认知疗法的帮助,杨某对一些问题产生了新的认识,开始有意识地对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对他人的怀疑减弱。

(3)培养爱好法。针对杨某烦恼较多,人际交往有困难,改造生活乏味,让杨某和监区有书法特长的人进行“一帮一”辅导,培养其对书法的爱好,并对其作品鼓励,树立杨某的自信心,和班组成员的沟通能力,使其认识到自己在成长,在变化,不断增强改造的自信心。

(4)敌意矫正训练。在此种方法的实施中从“不陷入敌对心理”开始,让杨某在遇到问题时首先进行自我提醒和警告,对自己说“他是对的”;其次“尊重他人”,对别人的尊重就如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样,别人也会尊重你;然后“学会对他人真诚的表达自己的友谊和微笑”;最后培养其“忍让、耐心”,让其主动在生活中去体验,并且养成习惯。


【教育改造成效】

通过综合运用心理科学手段,多次开展咨询与矫治,使杨某的改造心态与情绪有明显的好转,学会了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处理问题的能力,与他人的磨擦也逐渐减少,其自我感觉在改造中轻松了许多,睡眠状况也明显改善。在监区的劳动中杨某能服从安排、积极参与,监区民警也反映,杨某与以前判若两人。在后来的咨询中,杨某已不再像头几次咨询中那样愁眉紧锁,能比较主动表露自己,而且可以放松地讲述自己的各种问题。杨某还主动向咨询员表示自己已经确立好目标了,要按时完成任务,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争取早日能够减刑假释,以弥补对儿子父爱的缺失。经过努力,杨某的人格得到成长,生活观念和改造态度已经发生转变,积极地投入到当前的各项改造活动中去,矫治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