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盗窃类罪犯认知行为疗法矫治案例

盗窃类罪犯认知行为疗法矫治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罪犯基本情况】

罪犯刘某某,男,1985年5月出生,文盲,刑期10个月。刘某某为九进宫罪犯,入所以来表现一般。入监教育期间,多次与班内罪犯发生口角,并出现辱骂、对抗民警管理行为,现实表现极差。因此,刘某某在入监教育期间就被确立为四类重点罪犯,现实危险性高。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一、犯因性分析

(一)错误认知:刘某某认为自己盗窃只是一种谋生手段,这次进来只是所谓的点背。不能正确认识到自己违法犯罪的根源,也就无法顺利改正自己的问题。他不能认清自身所犯罪错的违法性、社会危害性,对自身罪错根源缺乏正确认识的问题,缺乏相关法律知识。

(二)社会环境因素:罪犯刘某某长期过着违法犯罪生活,并且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式,对自己没有准确的认识和定位,遇到挫折后自信心会受到明显的打击,导致思想偏激一蹶不振。周边朋友圈混乱,易受到周边朋友的不良影响。

(三)心理因素:罪犯刘某某性格死板、固执己见,自身缺少向上的意识,存在思想简单、平庸等问题。刘某某自幼缺乏关爱,成年后生活更为放荡,造成刘某某亲情观淡漠。

二、矫治目标

第一阶段:建立矫治关系,倾听、共情、积极关注被矫正者需求,搭建其与民警的沟通信任桥梁。

第二阶段:调整罪犯刘某某思维认知,降低监管风险。

第三阶段:调整错误的认知和行为。

第四阶段:制定未来计划。

三、矫治过程

(一)消除隔膜、降低风险

1.走入内心,搭建沟通平台。罪犯刘某某是死板、固执己见的人,为尽快与刘某某搭建信任关系,工作中,民警摸准罪犯刘某某的兴趣点,做好充足准备,多次与他畅谈以前生活中的的趣事,充分运用肯定、共情谈话技巧,消除隔阂,拉进罪犯刘某某心理上与民警的距离。同时,民警对其的优点加以鼓励,谈话中聊到的其优秀的一面等予以肯定等。及时疏导刘某某心结、矛盾,帮助刘某某明确身份意识、切实强化服从意识、纪律意识,及时摸清刘某某思想动态,引导罪犯刘某某向积极,进去方向发展。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逐步使他对民警敞开心扉,建立信任沟通平台。

2.纠正偏差,正确与人沟通,降低监管风险。针对罪犯刘某某思想上存在的认知偏差,带领罪犯开展“学会赞美”等主题活动,通过活动帮助罪犯刘某某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他人,掌握与人交往的方式方法。通过活动的开展,罪犯刘某某感慨道:以前的自己太偏执,眼里、心里容不得除其他人,以前是自己错了,以后要改。在日常生活中实时帮助刘某某发现问题,及时改正,逐渐使其掌握了与人交往的方式方法,纠正其存在的认知偏差,进而降低监管风险。

(二)调整认知

通过谈话民警了解到:罪犯刘某某认为自己盗窃只是一种谋生手段,这次进来只是所谓的“点背”。刘某某属于典型的从外归因查找原因,这种错误的观念,导致他不能正确认识到自己违法犯罪的根源,也就无法顺利改正自己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民警在三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一是在个别谈话中,帮助罪犯刘某某认清自身所犯罪错的违法性、社会危害性。同时组织主题班会,对自身罪错进行剖析、讨论,分析罪错成因,反思错误思想,通过学习、讨论等形式提高罪犯刘某某对自身罪错的认识,促进思想转变。二是针对其对自身罪错根源缺乏正确认识的问题,组织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剖析其思想中存在的问题,力争做到从根源上帮助其了解法律知识,避免再犯。三是组织罪犯刘某某参加盗窃罪犯项目化矫治团体,针对性解决认知偏差。

由于刘某某刘某某自幼缺乏关爱,造成刘某某亲情观淡漠。论语中有一句话:“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通过这句话的解读,民警着重强调了亲情的重要性,并带领罪犯刘某某积极思考过往。对于罪犯刘某某的矫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罪犯刘某某逐渐认识到了亲情重要性,内心触动很大,并表示将来出所后想和家人好好相处,陪陪家人。借此契机,我及时指导罪犯刘某某如何处理亲子,并给他提供合理建议,帮他谋划未来方向。

(三)明确人生目标,强化生活信心

罪犯刘某某长期过着违法犯罪生活,并且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式,对自己没有准确的认识和定位,遇到挫折后自信心会受到明显的打击,导致思想偏激一蹶不振。在帮助其认识自身罪错的基础上,民警着重对他开展了明确日后方向的工作。由于罪犯刘某某走入社会时间较早,生活环境中缺乏进步思想,自身缺少向上的意识,思想简单、平庸等问题,民警组织他学习有益、励志的心灵故事,以讲故事的方式对他进行启发教育,领悟人生智慧。讲故事的方式具有以下优点:一是故事本身的吸引性,给人一种亲切感;二是故事给予人启发性,委婉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更能引发人的思考。为此,民警将搜集到的“成功就在不远方”、“什么才是真正的人生”等故事,组织他进行学习,引导他通过故事审视自身,领悟成长的智慧,树立生活的信心。

通过对罪犯刘某某进行哲理引导谈话教育,警犯之间拉近了关系,进而使刘某某认识到自身错误,同时帮助他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培养了良好的生活心态,增强了生活的信心。达到了教育矫治工作的目标。

【教育改造成效】

一、本人评价

通过三个阶段的矫正工作,罪犯刘某某认识到自己之前存在的错误认知,改变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重拾了对未来生活的信心。罪犯刘某某说:通过这段时间的教育和参加活动,我感觉自己有了很大变化,觉得以前做了太多的错事,将来我一定好好改。

二、民警评价

通过这段时间的矫正工作,罪犯刘某某已经能够适应这里的服刑环境,对于自身罪错认知有了很大改善,现在服刑改造态度了有了很大转变,能够服管服教,与其他罪犯相处也和睦许多。通过一段时间的矫正,罪犯刘某某的认知、行为得到转变,人际关系得到缓和,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在所内无重大违纪行为。

三、他犯评价

与班内其他罪犯谈话,普遍反应罪犯刘某某与以前相比好相处了。给他提建议,他也能够接受,不再像以前那样找各种理由了。能够正常与他人共同商量事情,积极参与到改造当中。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