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服刑人员张某的教育改造案例

服刑人员张某的教育改造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罪犯基本情况】

张某,男,1979年生,河南省沁阳人,初中文化。2011年8月9日因犯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被昌吉州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2012年6月15日被新疆高级人民法院维持原判。张某入狱后,因身患疾病等原因,性格顽劣,抗拒改造,不服管教,与其他服刑人员也不能和睦相处,多次出现违规违纪问题,报复心理较重。2017年7月20日,经监狱甄别评估,认定张某为顽固危险犯。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1.犯因分析

(1)成长过程。张某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小家境贫寒,本人体弱多病,患有乙型肝炎(带传染性),父母带着张某和妹妹外出打工赚钱,忽略了对孩子的成长教育。

(2)社会经历。张某中学毕业后便外出打工,混迹于社会,但由于身患乙肝,一直找工作不顺,觉得别人始终看不起自己,自卑感油然而生。后结交了一女友,被检查出自己又患有性病,张某怀疑自己的性病是被女友传染,遂怀恨于心,报复杀人后逃逸。随后结交了一些社会闲散人员,整天吃吃喝喝、打打闹闹,过着所谓“江湖”生活,直至被捕、判刑、入监服刑。

2.入监改造表现

张某于2012年7月17日入监服刑。入监开始就表现得性格顽劣,不服从管理,与其他服刑人员产生矛盾。特别是监区关押危安犯后,张某越发明显,欺压他人。主管民警多次对其谈话教育,逐步了解到了张某出现此情况的性格原因及想法。

(1)客观原因。张某父母年老体弱,妹妹嫁人。家里亲人来看望的次数越来越少。张某认为自己不被家人重视,可有可无,逐渐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

(2)自身原因。张某性格偏执,爱钻牛角尖且患有疾病,加之刑期较长,减为无期徒刑后一直没有减刑,认为出狱无望,监狱里人多,环境压抑。加上年近40岁,担心劳动改造跟不上进度,减刑困难等。

3.心理行为表现

经艾森克个性测验:张某好独身,不关心他人;缺乏同情心,感觉迟钝,对人抱有敌意。典型的情绪不稳定,对各种刺激的反应都过于强烈,情绪激发后很难在短时间内平静下来,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睡眠不安,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和身体问题。

4.教育矫治的难点

(1)认知因素。张某法律知识匮乏,一直认为自己无罪,不认罪不服判。

(2)性格因素。受家庭环境影响,张某从小缺乏关爱,心生怨愤,叛逆心理较强,性格偏执,爱钻牛角尖,事事以我为中心。在教育过程中,可以感到张某的强烈反抗信息,包括情绪抵触和行为抵触,同时又会表现出凶悍、无理取闹的过激行为。

(3)心理因素。张某性格属于倔犟类型,对人和事自认为有自己的判断标准,自以为是,缺乏自我反省能力和情绪宣泄的方法,容易被即时环境所影响而产生冲动和鲁莽行为。

5.矫治方案

针对张某的心理特征和现实改造表现,民警结合实际,制定了详细的矫治方案,以期让张某尽快放下包袱,早日认罪悔罪并投入到正常的改造中去。

(1)注重加强认罪悔罪教育。围绕张某不认罪、不服判的问题,民警在常规法律法规教育的基础上,加强个人谈话教育,注重从法律层面讲清其所犯罪行给被害人家庭、给自己家庭带来的伤害和损失、给社会稳定造成的危害性以及刑罚量刑标准等方面内容,引导张某从法律层面认罪悔罪,端正服刑改造态度,坚定改造信心。

(2)注重关心关爱感化。民警在不违反规定的情况下,为张某提供学习及生活上的帮助,并帮助张某逐步培养兴趣爱好,使其能逐步融入到监组的集体改造生活中去。同时,让监区积极和谐的改造环境影响其偏执的习惯思维和行为,体验集体的关爱、温暖,培养良好的行为养成。对其合理的诉求予以支持。

(3)注重合理分配改造任务。针对张某年龄和身体、精神状况,民警教育张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并安排适合张某的劳动任务,鼓励其积极参加劳动改造。为张某分析改造形势,帮助其树立改造信心,养成自食其力的习惯。

(4)注重亲情帮教。发挥亲情帮教的作用,民警及时联系张某父母,讲明张某服刑改造现状,协调张某父母来监探视,每月安排张某给父母拨打亲情电话两次,让张某感受父母关爱和家庭温暖,唤醒良知,进一步促进张某安心改造。

(5)注重心理矫治和阶段评估。民警注重了解记录张某每一阶段的思想动态与心理变化,及时做好情绪疏导和行为管控工作,适时开展阶段性攻坚效果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育管理策略,确保实现矫治目标。

6.预期矫治目标

(1)增强遵规守纪意识,减少违规违纪问题,努力增强其自我控制能力和行为规范意识。促进张某在生活上给父母更多的关心,懂得感恩。

(2)增强法律意识,知晓基本法律常识,促使张某写出认罪悔罪书,彻底认清个人罪行的严重性与危害性。

(3)使张某对改造、对未来充满信心,正确面对现实。

【教育改造成效】

经过民警近一年的教育矫治,张某目前已明确表示积极遵守监规纪律,努力完成民警安排的改造任务,与其他服刑人员关系也得到极大的改善,希望通过自己的积极改造早日回归家庭。经监狱评估,目前张某认罪悔罪等级被认定为三级,由于改造积极,近期获得监狱表扬一次。张某表示对今后的改造充满信心。

通过这个案例,民警深刻体会到:教育如果只是空洞的讲道理或谈政策,只能得到表面上的服从,并不能真正地让其转变态度,心服口服。要想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就必须通过亲情感化和普法教育等多种手段,了解真实的想法,站在的立场上,从他们的角度来看问题、分析问题。教育就是要去帮助他们更清楚地看待问题,进一步做出理智的选择,这样的教育方式,才更容易接受,态度和观念才更易发生转变。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