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罪犯李某的矫治个案

罪犯李某的矫治个案

分享
案例内容
【罪犯基本情况】

李某,男,小学文化,1983年生,广西人,小学文化,未婚,因抢劫罪、脱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6个月。刑期自2010年起至2017年止。2011年入监服刑。入监以来,认罪悔罪意识差,不服从管理,消极对抗改造,被列为监狱顽固危险重控罪犯。针对罪犯李某的犯罪情况,采取如下有计划性的措施: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成长过程:家庭教养方式不当,父母过分宠爱,养成任性叛逆、骄横跋扈、爱慕虚荣、好逸恶劳、自私自利的坏毛病,甚至贪图享乐荒废学业,过早混迹社会。

2.社会经历:少年期开始在社会上交友不良,游手好闲,无恶不作,物质欲望膨胀。为了达到个人目的不择手段,三次皆因抢劫罪被判刑入狱。患有肺结核疾病,体质差,怕苦怕累,改造信心不足,明显的人格缺陷不易改变,人际关系紧张。

(二)入监改造表现

入监以来,为逃避监狱劳动改造,利用看病之机强行逃离监狱导致再次犯罪。认罪悔罪意识差,把犯脱逃罪归因于脱逃期间被人举报,怀恨在心,伺机脱逃报复思想严重。对劳动改造缺乏信心,厌恶劳动,不服从管理,认为警官专门为难自己,对劳动机位挑三拣四,无理取闹,消极怠工。很少与他犯交流,经常提出一些无理要求,得不到满足即乱发脾气,多次和同监舍罪犯发生矛盾冲突。

(三)心理行为表现

李某罪犯个性分测验(COPA-PI)报告:性格内向孤僻;同情心不强;固执;情绪波动;冲动鲁莽,做事不计后果;戒备,敏感多疑;暴力倾向较强,具有较高的人身危险性;犯罪思维明显,报复欲强。

(四)教育矫治的难点

1.从小游手好闲,好逸恶劳,自由放荡,投入服刑改造后难以适应监狱的教育改造生活,怕苦怕累,改造信心不足。

2.人格发展不良,性格孤僻、戒备、敏感多疑、偏激、脾气暴躁,情绪控制能力差,报复欲强,人际关系紧张,明显的人格缺陷不易改变。

3.多次被判刑入狱,犯罪思维明显,具有一定的反改造经验,改造难度大。

(五)教育矫治方案

经综合评估,根据李某主要犯因性问题,我们对其采取了具有针对性的教育矫治方案。主要矫治过程如下:

1.实施重点管理和重点矫治,保持有效的打击和震慑力度。鉴于李某调监前已定为重大脱逃危险性罪犯,调入后,监狱立即组织成立教育矫治攻坚小组,分工协作,实施重点管理和重点矫治。对其进行危险性排查,建立重大危险罪犯专门档案,加强人防、物防、技防,落实专门的管控和教育矫治的承包警察,落实每个时段至少两名的包夹罪犯,落实信息员等,防止出现意外。2012年度在李某情绪波动较大的时段,采取调换铺位、增强包夹等措施,确保监管控制到位。

2.加强认罪服法教育,宣讲政策,指明前途。为了消除其调动监狱初期的焦虑情绪,调入当天,攻坚责任警察即找其教育谈话,指出其触犯法律后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要求其一切从零开始,放下包袱投入新的服刑改造生活。此后长期按监狱谈话教育制度要求,以劳动观念教育和反脱逃教育为重点,加强对其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法制观的教育,让其了解党和政府的政策,认识到只有走积极改造的道路,才能早日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3.充分利用人文关怀,亲情帮教力量,真诚感化,增进信任。2011年11月至2012年2月及2012年3月至6月期间,李某先后两次被送往监狱医院进行肺结核疾病强化治疗,对其身体健康的关心使他感受到了政府的温暖。为了争取亲情帮教,监区责任警察做了大量思想工作,多次劝说其大哥来监探视,缓解了李某焦虑、抑郁情绪。此后李某对管理警察的信任逐步改善。

4.强化边界意识,规范行为养成。李某在劳动岗位上经常以各种理由消极怠工,对抗改造。2012年3月因擅自离开劳动岗位要求更换一根铁线来串起劳动工具,逐与工具收发员黄犯发生口角,当场拿劳动工具铁钳威胁黄犯,被制止后,管理警察谈话教育时,态度恶劣,影响极坏。为严肃法纪,监狱依据《对破坏监管秩序处罚规定》《计分考核奖罚罪犯规定实施细则》对其处以记过处罚,并扣除所得奖励分9.9分,处遇由四级降至五级。当日被送监狱严管中队从严管理。

5.心理危机干预,调理情绪修复心理健康。2012年6月从严管理归队后,李某与分监区其他罪犯关系紧张,经常摆出一副打人的架势,极易发生矛盾冲突,改造情绪极不稳定。思想顾虑重,晚上睡觉时翻身频繁,很难入睡。监狱安排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咨询师及时介入干预。李某主诉,其他罪犯常以疾病嘲笑自己“结核佬”,有时故意对自己咳嗽、吐痰,令他无比生气,担心家里母亲年纪大,是否能等到自己出狱等。咨询师采取呼吸放松训练方法,真诚地共情理解、积极关注、合理认知的引导。

6.加强教育,防止反复。2013年3月,李某又因情绪低落,心事重,睡眠差,主动要求心理咨询。矫治攻坚小组组长找到李某了解情况。基于长期信任关系,李某自述两年以来,一直纠结于是谁举报让警察在网吧把自己抓捕归案。后怀疑是堂哥所为,纠结于兄弟不该出卖自己,想出去报复,甚至不惜以命相抵。攻坚组长自我暴露,以自己侄儿失踪后在网吧被找到为例,说明高科技时代有先进的定位系统、监控系统,脱逃绝无藏身之地,引导其要多学文化科学知识,跟上时代。李某茅塞顿开,包袱落地。针对其脱逃报复思想提出了严厉的批评,教育其要严格遵守监规纪律,文明礼貌待人,尊重管理警察,搞好与其他罪犯的关系,彻底消除脱逃思想,积极改造,争取更多的奖励分获得减刑,才能早日回归真正的自由。教育谈话后李某表示安心改造。

7.抑制恶习,锻炼意志品质,养成劳动习惯。虽然文化水平低,但李某头脑灵活,学习一般劳动技术接受能力强。责任警察经常对其进步给予肯定。规范的行为养成和身心健康的修复,促使李某改造积极性明显提高,逐步体会到生活劳动和学习中的充实与快乐,积极完成或超额完成改造任务,贪图享乐、不劳而获的犯罪心理得到有效的矫正。

(六)预期矫治目标

1.近期目标:2011年10月至2012年2月,通过入监教育训练及心理辅导,促使李某较快适应监区环境,真诚认罪悔罪,配合管理警察认真查找自己抢劫、脱逃犯罪的根本原因,制定改造计划。配合监狱医院,强化肺结核疾病治疗,增强体质。

2.中期目标: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用1年半的时间,拿到第一个行政奖励。加强罪犯身份意识和行为养成,自觉遵守各项监规纪律,认真参加“三课”教育的学习,自觉参加劳动改造,争取累计有效奖励分达到84分。

3.长期目标:2013年11月至服刑改造结束。改善心理、行为、认知上的缺陷,进一步完善人格结构,养成劳动习惯及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意识,消除脱逃危险性,顺利完成服刑改造回归社会。

【教育改造成效】

由于管控到位,措施得当,教育矫治达到了各个阶段的计划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因在服刑期间能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两次被法院裁定减刑, 2014年1月获得减刑十一个月,2015年12月获得减刑九个月;2016年1月刑满释放。

通过这个案例,民警深刻体会到:顽固危险罪犯的教育矫治是监狱监管改造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一个艰巨复杂的工程,不是仅仅靠某一个人、某一项技术就能轻易取得成功。必须组织监狱优势警力资源协同配合,针对罪犯主要犯因性问题,实施重点教育矫治,综合应用思想教育、心理矫治、社会帮教、严格管理等多种方法和技术手段,宽严相济,刑罚震慑与感化挽救并举,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才能使罪犯悔过自新,自觉遵守监规纪律,达到弃恶从善的目的。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