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女子监狱服刑人员柳某的心理矫治个案
案例内容
【罪犯基本情况】
柳某,女,36岁,小学文化,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正在监狱服刑。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1.犯因分析
柳某家里有姊妹四个,自己是老三,父母重男轻女思想严重,一直想要儿子,所以很少管她。因为各种原因她初中上了一年学便辍学,十六岁的时候去美发学校学习美发,十九岁那年,她认识了前夫并未婚同居,男方家人为她们办了婚礼,但一直没有领结婚证,结婚后柳某前夫经常和别的女人保持暧昧关系,由此夫妻关系变得紧张,经常打架。在一起的三年里,柳某流产过三个孩子,流产的原因一是她前夫觉得她们年龄还小,二是因为两家大人关系紧张,再后来夫妻和家庭矛盾加剧导致离婚。之后双方在一次在争执中柳某对其前夫做出了伤害行为。
2.改造表现
柳某自入监以来与其他罪犯交往少,犯群关系较差,劳动效率平稳,能正常参加教育改造活动。柳某自述:在监狱的这些年,我想好好的,想努力的改造,但身边的人故意与我作对,我不想和他们说话,他们都很自私,很无聊,他们越这样,我就越故意不高兴,故意做给她们看,看他们能怎么样。
主管民警反映柳某性格内向,敏感多疑,孤僻,心事重重,经常为一些小事和周围的罪犯发生争执,也不愿意主动和她人沟通,比如其他罪犯相互之间聊天,她就会怀疑是在说自己的坏话,便和人家吵架,说话唠叨,我们找她谈话,就会怀疑是别人给民警说了自己的坏话。
柳某同监舍的罪犯反应,柳某情绪反复无常,经常和其他人因琐事争执,总觉得别人是在针对她,晚上睡的不踏实,到两三点就醒来了,爱说梦话,不愿意和大家交流,反应也较慢,平时爱一个人呆着,不喜欢搭理人。
3.心理测验
COPA-PA: L=2,S=0,外倾41分,人格趋于内向,从属35分,有主见,独立性很强,戒备35分,戒备心很弱,焦虑58分,焦虑感较强。变态心理61分,有较强的变态心理倾向。暴力倾向39分,较弱,犯罪思维34分,无明显犯罪思维模式。
EPQ:E=70;P=30;N=70;L=40,显示来访者好独身,不关心他人,典型的内向性格特征,典型的情绪不稳定。
16PF:适应与焦虑5.5,内向与外向型5.2,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型5.5,怯懦与果断性5.4,心理健康因素18,专业而有成就者的个性因素46,创造能力个性因素82(标准分5),在新的环境中有成长能力的个性因素21。显示柳某权益敷衍,冒险敢为,信赖随和,忧虑抑郁,烦恼多端,略显紧张困扰。
4.病因分析
失败的婚姻带来的应激性创伤没有及时得到康复,多次流产造成的心理创伤,这些现实事件使柳某产生不合理信念,在认知方面,她把离婚的原因归结为对方的欺骗,离婚后再没有找到合适的结婚对象也归结为是对方造成的,以至于把对方的下体伤害。服刑期间,不能正确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环境,再次出现困难,属于外控型人格。没有在自身方面寻找不足,造成心理失衡,另外,内向性格导致不善言谈,与同犯沟通少,导致不良情绪。
5.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和分析,确立以下咨询目标。
近期目标与具体目标:(1)改变不良情绪,改善睡眠情况。(2)学会一些人际交往技巧,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
最终目标和长期目标:在达到上述目标的基础上,最终改变其错误认知。重建正确的认知模式,树立自信,完善个性,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柳某心理健康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6.理论原理与方法
认知疗法认为,个体的情绪和行为由其认知的过程所决定。当个体遇到事件时,其产生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与个体对事件的认识和评价有关。心理问题的根源在于歪曲的认知模式,改变不良认知模式是该疗法的关键。咨询师通过交谈和辩论帮助柳某改变其不良认知,改善其心理和情绪问题。
模仿法中的角色扮演,是由咨询师和柳某一起扮演一个确定的情境,咨询师扮演柳某生活中遇到的人,这个方法常常由几个类似的与生活中人际交往的情景部分组成,用来帮助学习和别人交往的技巧。
7.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方法:摄入行谈话。
过程 :本着尊重、热情、真诚的态度使柳某感到被理解、被接纳。采用会谈法与柳某交谈。会谈前,翻阅了监狱警察与其的谈话记录,以及周围同犯对其的了解。咨询中介绍了心理咨询的性质和限制及咨询过程中有关事项和规则,了解了柳某的基本情况,成长经历,特别是重大生活事件,然后做了相关的心理测试,确定了主要问题,做出了评估和诊断,并和她一起商谈了咨询目标。
第二阶段:咨询阶段
咨询阶段是咨询过程的核心,是重要的实质性阶段。主要任务是:帮助柳某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良认知、情绪和行为,并用角色扮演法让其学会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而且学习了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在咨询中,咨询师以良好的倾听和积极关注与柳某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并共同商讨了咨询目标。
咨询开始运用认知疗法使柳某认识到目前心理问题的原因:自己个性中的情绪不稳定,过于敏感;把遇到问题归咎于是别人故意针对自己的错误认知;以前失败婚姻给自己带来的心理创伤,全部归结为是对方对自己的欺骗,自己走到今天是他害的,服刑期间的人际关系方面的负性情绪被她犯及互监组成员孤立激发了,并形成故意与她人作对的心理。觉得自己在人际关系方面很失败的过分概化的不合理信念。咨询师根据认知疗法的理论观点,指导柳某对以上原因进行分析辩论,如离婚是他欺骗了自己,害了自己的不合理观念,在其他罪犯中间觉得是她们故意与自己作对,让其明白自己犯了过度概括化的认知错误,人与人交往过程中,发生冲突的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冲突要看你怎样去看待它,对事件的看法直接影响到人的情绪。
咨询运用角色扮演,咨询师先扮演柳某的互监组成员,内容为发生冲突情景的对话,这样可以了解柳某平时和他人沟通交流方式。然后把角色互换(让柳某扮演她的互监组成员,咨询师扮演柳某),这样有助于柳某站在别人的角度去体会自己的一些语言,从而认识到自己在人际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改变一些说话的语言和语调进行扮演,让其认识适当的交际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阶段、巩固阶段
巩固阶段是咨询的提高和总结阶段,回顾了咨询中的主要问题,结婚后的痛苦记忆一直影响着自己,离婚后恋爱的多次失败经历,服刑期间,努力想和他人相处融洽,然而因为各种原因,被同监舍罪犯孤立,警官不信任,因此觉得很失望,导致柳某一直对自己的人际交往信心不足。很想和其他罪犯融洽相处,但由于自己的一些说话方式和语气影响了人际交往,最后使得自己被孤立,而且有了故意与其他人作对的不良心态。帮助柳某认识到自己对人际关系的特别看重和缺乏一些交际技巧是出现人际问题的关键,帮助柳某要学会运用合理信念对待生活中的事情,另外还练习了怎样给别人提意见,尽量用委婉,温和的口气,而不用愤怒的口吻。最后还建议她到图书室借一些人际交往方面的书籍,多练习其中的一些交往技巧,另外,积极参加监区组织的各种活动,扩大自己的交往范围。
【教育改造成效】
通过心理干预,柳某自述心情好多了,已经到图书室去借了几本人际交往方面的书籍,觉得这些书对自己很有好处,将会在实践中慢慢去练习那些交往技巧。在做沙盘游戏的过程中,自己后来才慢慢回忆起,其实自己内心特别渴望与别人交往,可害怕被人欺骗出卖,所以一直在刻意的躲避,在沙盘中不愿意体现出来,可慢慢经过多次的咨询,让自己醒悟了。现在自己也试着主动和同犯沟通,她们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坏。 自己以前不愿意提及甚至不愿意想自己的案情,但现在有时候也会和别人提起,觉得错了就是错了,自己应该正视这些。咨询师也明显感觉到柳某情绪比较稳定了,后来来咨询的时候都是带着愉快的心情来的。
咨询小结 :本案例中,咨询师与柳某建立了良好的咨访关系,在咨询中得到柳某很好的配合,柳某自我的领悟能力也是咨询取得良好成效的重要基础,此案例中的长远目标有待进一步在追踪回访中完善。在监狱实际运用过程中,可以针对有一定文化程度和领悟力的罪犯运用认知疗法、行为矫正技术等开展分类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