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罪犯心理剧矫治个案
案例内容
【罪犯基本情况】
代某,四川人,1997年生,小学文化,因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2015年入所。据管教民警反馈,代某自下队以来一直表现不好,布置合理的生产任务,经常完不成。与同监舍其他罪犯之间相处较差。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1.犯因分析
(1)成长过程:代某是家中的独子,父母在外打工,自幼跟随奶奶长大。上学念到小学五年级后就因学习成绩差不想读书,从老家跟随父母亲到其打工的地方生活。代某和父母之间感情一般,又不想读书,常年不在家,自己在外到处游荡。后因抢劫被捕入狱,父母没有来接见,常年没有接济。
(2)社会经历:该犯常年与社会上的一些无业青少年厮混在一起,平日里以兄弟相称。2015年在厦门伙同他人抢劫多起,被捕入狱。
2.入监改造表现
据管教民警反应,代某自下队以来一直表现不好,布置合理的生产任务,他经常完不成。与同监舍其他罪犯之间相处较差,已经为其调换过一次监舍,但和新监舍的人又经常发生摩擦,不受大家的欢迎。代某近半年月考核都是5级达标,因为消极怠工被扣考核分2分。
3.心理行为表现
通过COPA(中国罪犯心理测试个性分测验)测试报告显示:代某外倾性32分,人格明显趋于内向,好静,孤僻不合群。厌恶社交集体活动,极不愿意与别人打交道。聪慧28分,思维迟钝,愚笨。平时特别不爱动脑子,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差。焦虑63分,焦虑感较强。缺乏安全感,思想包袱较大。有时焦虑不安,患得患失,心身疲乏,伴有失眠、噩梦、恐怖等现象,比较容易出现自伤、自残、自杀等不够理智的行为。
SCL-90总分230分,其中人际关系3.6、躯体化3.4、焦虑3.1。
4.教育矫治的难点
(1)认知因素:在新环境不适应,工作学习能力差,受到外界的困难阻碍较多,认为自己能力有限,无法适应高强度的改造氛围。
(2)性格因素:性格内向孤僻, 思维迟钝,不善于人际交往, 焦虑感较强,面对困难时自暴自弃,不善于自我调整。
(3)环境因素:父母没有接见接济,没有社会支持。人际交往能力差,与同监舍罪犯相处不来,受到排挤。
5.矫治方案
心理剧是集体心理辅导的一种方式,它以表现者再现生活中怎样处理矛盾、问题的形式,透过情景自我思考、相互启发。代某遇到的困难不仅与他自身有关,其同监舍其他罪犯也有部分责任,因此用心理剧这种集体治疗的方式,邀请代某及其同监舍罪犯一起参加,对于改善代某的人际关系有较大帮助。
第一阶段:建立咨询关系,释放代某孤立无助情绪。
咨询师给代某一些各种颜色的布,让他借助这些布来表达自己被孤立的感觉。他想了想,选了一块和地板颜色一样的咖啡色布将自己包裹起来,然后蹲在地板上,身体紧紧缩成一团。
咨:你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种颜色的布呢?
代:我想让别人看不见我,我想消失。
咨:你为什么想让自己消失呢?
代:因为我周围的人都看不起我。
咨:你周围的人是怎样的人?
代某选择了一些身材高大的人(心理剧中的“辅角”)站在自己周围,并且给这些人都选择了色彩亮丽的布围上,他蹲在这些人中间,显得特别弱小晦涩。
代:为什么别人都可以好好相处,就我不行,为什么针对我?
咨询师等他平静下来后鼓励他:你这样蹲着,自然显得身边的人很强大很有压迫感,想不想站起来?
代:我不敢,这样蹲着我觉得很安全,站起来我就暴露在别人面前了。
咨:没人会伤害你的,你试试看站起来,你可以的。
在咨询师的再三鼓励下,代某慢慢地,战战兢兢地站起来,这时候他身边的人不约而同地给他鼓劲,但他完全站起来,身边的人都向他伸出了双手。咨询师问代某,现在感觉怎么样,没那么可怕吧!代某兴奋的点点头。
第二阶段:换位思考,自我观察。
要解决代某的问题,仅靠代某一个人是不够,毕竟他要面对的是一个与他朝夕相处的团体,这个团体里的其他人也未必没有问题,所以咨询师邀请代某的同监舍罪犯也参加心理剧的演出,他们也同意了。今天重现的情境关于“做卫生”
代某因为是新犯,被安排了最累的活--擦地板。等大家都做完卫生休息的时候。室友王某往地上扔了一张纸巾。代某看到后,一脸的无奈。(演出到这里停止)
咨询师问大家,如果你是代某,你会怎么办?
罪犯甲:我不会放在心上,扔就扔了呗,关我什么事。
罪犯乙:这让人挺不舒服的,扔纸是小事,但感觉很不好。
罪犯丙:最好通过一种委婉的方式提出来,别闷在心里,但也别制造冲突,毕竟是一件小事。
咨询师请罪犯丙演一演制造冲突的状态。
罪犯丙走到王某面前,怒气冲冲的对他说道,你这人怎么这么不讲卫生啊,是不是缺管教了?
在罪犯丙演出的时候,代某的脸有些红了,因为罪犯丙演的就是代某平时的状态,他通过别人的演出客观的发现自己脾气太急,说话太冲,有理也变没理了。罪犯丙演出结束,代某主动发言,这样子确实不好,话语有点人身攻击了,叫人难以接受。
咨询师进一步启发大家,那怎么做才能让人比较容易接受呢?
罪犯甲:可以开个玩笑,比如监舍都变成垃圾堆啦!
罪犯乙:我觉得没必要委婉,可以直接说请大家保持公共卫生,大家都会理解。
咨询师鼓励代某可不可以结合两位罪犯的意见重新演绎一下扔垃圾的场景。
室友王某往地上扔了一张纸巾。代某看到后,很自然的说:地板我刚擦干净,请大家保持公共卫生整洁,等会警官过来检查我还等着被表扬呢。王某很不好意思的说:对不起刚才没注意,我马上捡起来。代某接着说:没关系,大家注意一下就好了。号长顺水推舟说:大家都有责任保持卫生的整洁,谁都不想住在垃圾堆旁边吧!然后朝代某鼓励的点点头。
演出结束后,代某告诉咨询师其实自己身边毛病也挺多的,脾气太冲,说话不好听,才会老得罪人,自己一定会注意改正的。
通过这次心理剧,代某通过观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并让其了解要改善人际关系,需从自身做起。
第三阶段:提高应对困难的勇气
代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总是习惯用逃避的方式来处理。此次心理剧目的是改变代某应对困难的模式,提高应对困难的勇气。
代某习惯用逃避的方式来应对困难,根据共同分析商讨后,代某总结逃避能为他带来几个好处,比如不用负责任、博取别人同情、减轻自身压力等。但困难没解决,代某永远要面对更多的问题。如果自己鼓起勇气来应对困难,会出现什么结果呢?代某认为可以提高自身能力,获得好成绩,得到别人的肯定。
咨询师用三条深色的布条绕在代某身上,分别代表逃避带来的好处:不用负责任、博取别人同情、减轻自身压力,布条由辅角拉着。用另外三条浅色的布条也绕在代某身上,分别代表勇敢应对带来的好处:提高自身能力,获得好成绩,得到别人的肯定,布条也由辅角拉着。三个拉着深色布条的辅角一边拉,一边说:代某,逃避吧,这样就不用负责拉,别人也可能会同情你,给你减少任务,你压力就小啦。三个拉着浅色布条的辅角也边拉边说:代某,你一定要面对这些困难,只有你自己能力提高了,才能获得好成绩,早点减刑出去,别人也会看的起你。
辅角们围绕着代某,越说越大声。咨询师对代某说,你最不想听到哪个理由,就把那根布条挣脱开来。代某说我最不喜欢博取别人同情,边说边把代表博取他人同情的深色布条挣脱掉。接着代某又把代表不用负责任的布条也挣脱了。当他要挣脱减轻自身压力的布条时,咨询师示意拉布条的辅角拉紧一点,代某的身子在布条中挣扎,扭曲,花费好大的力气,终于把代表减轻自身压力的布条也挣脱了。最后代某瘫坐在地上喘气,眼里也充满泪水。周围的辅角们也报以热烈掌声。咨询师问到:你现在感觉怎么样。代某说:我现在感觉很好,我成功了,我自由了。咨询师说:只要你肯面对困难,应对困难,虽然过程很痛苦,但你一定会成功,记住这种感觉。
第四阶段:增强沟通能力
咨询师采用简单模型,训练代某进行有效沟通。简单沟通工具分为5个环节,它可以帮助人们创造出一个安全而信任的情境,使人们可以相互肯定,并放下防御和猜忌,进行直接、有效的沟通。
①感恩、感激、激情。
②抱怨,提出建议,促进改变
③讨论困惑,疑虑
④新的信息(信息交流)
⑤提出希望和期待
代某由于从小就独立长大,没有受过大多人际交往技巧的训练,因此很不善于与别人沟通,特别是与别人发生冲突时,更无处下手。通过简单沟通训练的学习,增强了代某人际交往的能力,在面对冲突时也能妥善解决。
6. 预期矫治目标
(1)近期目标:缓解紧张的人际关系,增强改造信心。
(2)远期目标:激发内在动机,促进自我成长。
【教育改造成效】
代某自述近一个月来,自己表现较为稳定,与同监舍其他罪犯的关系得到极大改善,现在自己不想调监舍了,监舍的其他罪犯都很关心自己,特别在生产上自己收获的帮助很多,现在能慢慢完成任务,因为自己的进步还得到警官的表扬。通过SCL90测试代某各项因子分均恢复正常水平。
通过此案例,矫治民警体会到:有时候罪犯出现心理问题是,往往他所处的改造环境,人际关系也处在一定的问题。通过邀请个案周围其他罪犯共同参与咨询的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其他罪犯调整认知,还可以改善个案周围改造环境和人际关系,成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