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统文化安顺地戏结合心理剧应用于戒毒人员心理矫治的案例

2023-01-05

司法行政戒毒 教育矫治 安顺地戏 心理剧疗法 贵州

为弘扬非遗传统文化,发挥属地优秀非遗文化在教育矫治中的优势作用。贵州省安顺强制隔离戒毒所充分运用非遗传统文化安顺地戏在场所开展心理矫治实践并结合实验论证研究。

经前期积累,收集相关数据后,数次在场所内开展地戏心理剧工作坊。经地戏择选,融合创编。由戒毒人员、民警及科研团队团队共同创编的地戏心理剧--《春暖花开》。对于戒毒人员身心康复起到了良好的教育矫治效果。创新性地探索心理矫治戒治新方法——地戏心理剧戒治疗法。

一、非遗文化安顺地戏在戒毒场所中的应用

贵州省安顺强制隔离戒毒做所在2021年组织戒毒人员组建兴趣小组,通过演绎安顺地戏,挖掘戒毒人员的内在戒治潜力。先对安顺地戏的文化价值、戏剧价值和社会价值进行挖掘提炼,然后将其融入地戏的演绎过程中,令戒毒人员领悟角色性格,感受仁义忠勇,学会感恩社会,为戒除毒瘾提供助力。

目前已在所内开展12期地戏心理剧工作坊,并结合相应实验设计及数据支撑,已取得以下效果:

1.戒毒人员在工作坊中先学习地戏知识,了解地戏历史,感受地戏文化,感悟忠义精神。为地戏心理剧的实施打下良好基础。运用心理剧的方法,引导戒毒人员放松身心,提高角色感受度,增强心理效能,提升戒治效果。

2.改编地戏心理剧剧本引入场所,与戒毒人员共同创编、参演、体悟、感受、分享。戒毒人员对剧中人物角色的塑造与观察,激发其共情能力,根据剧本的矛盾冲突,参与故事走向把控,反思自己的戒毒过程。

3.排演地戏心理剧剧目,促进戒毒人员心理矫治工作。充分拓展地戏心理剧的作用,提高参与者的主动性及创造性,改善人际关系,提高适应能力,并起到一定的身体康复及情绪宣泄能力。

图为安顺所戒毒人员地戏表演

二、关于地戏心理剧在戒毒场所中教育矫治方面的应用及研究

地戏心理剧使用心理剧治疗技术,通过刻画戒毒人员杨安的故事,完成暖身、演出、团体分享等内容,影响演出者和观众的情绪与行为,起到良好的教育矫治效果。

融合了地戏文化后,心理情景剧从剧本讨论、演出与分享环节都具有自发性、主题性、创造性和教育性的特点。地戏心理剧既起到一定的身体康复效果又“演绎”吸毒人员的内心世界,加深其对毒品危害的感触,削弱毒瘾的影响。

通过实证心理实验研究结合地戏工作坊来看,地戏心理剧的演出是主角个人内心深处的真实的人生经验,充分展示了心理剧的作用,也发挥了地戏特有的教育意义。

三、实施方案及步骤

(一)地戏引入场所教育矫治工作开展

1.组建兴趣小组。

2.前期调研,心理小组干预

(1)打造优秀传统非遗文化学习氛围。

(2)组织戒毒人员学习地戏文化,做好唱跳基本功,增加参与度。

(3)引入贵州师范大学项目研究团队参与研究。

(4)设计心理治疗剧与安顺地戏的结合点,确定新治疗方案。

(5)组织实施地戏心理剧工作坊干预过程并设计实验进行研究效果论证。

(二)地戏心理剧工作坊实施方案及过程

第一阶段:选定参与人群,开展热身活动。

在场所内开展地戏文化课程、心理剧工作坊等活动。

第二阶段:地戏心理剧治疗阶段

开展地戏心理剧研究工作坊,实验组参与地戏心理剧排演。控制组正常教育戒治,没有接受地戏心理剧干预治疗。  

(三) 以“地戏”为依托的心理情景剧排演工作坊的设计与实施


     1.工作坊的参与人群

以安顺所参与地戏心理情境剧演出的强戒人员为主体,一次参与人数为24人。

2.工作坊的目标

首先,提升参演人员肢体活力与角色塑造能力,赋能参演人员的表演水平提升。

其次,提升参演人员对剧本的编写和参与程度,提高团体的演出动力,创作和训练参演人员的演出心智状态。

最后,提高演出团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产出完整剧本。

3.工作坊的形式

半结构式排演团体

4.工作坊的时间

2022年,研究人员进入贵州省安顺强制隔离戒毒所期间开展总计12次心理剧训练工作坊。

5.工作坊的地点

贵州省安顺强制隔离戒毒所内。

6.工作坊的过程

地戏心理情景剧剧本排演工作坊的设计主要包括准备、热身、讨论、演出、分享五个环节。

准备环节,进入安顺戒毒所的研究人员和心理剧导演将提前准备剧本、演员的选择、排演场地等演出准备。

热身阶段,是团体成员身心启动的关键环节,激发自发性与创造力,工作坊的暖身活动包括艺术表达热身、肢体热身、戏剧热身、地戏热身等。

7.地戏心理情景剧的剧本创编

本次研究团队根据对强戒人员的问卷调查、访谈,创作了心理情景剧剧本,定稿剧本中充分体现地戏元素与心理剧技术。

8.地戏心理情景剧的排演

地戏心理情景剧的排演工作主要分为心理剧导演技术培训、剧本推演、团体排演三个阶段。

四、地戏心理剧矫治的效果评估

(一) 样本情况

研究选取了60名男性强戒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20到48岁之间。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因各种情况流失共计排除12人, 48人的测评数据进入统计分析。其中,接受地戏心理剧矫治的干预组24人;接受传统戒毒心理矫治的对照组包括24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年龄上没有显著差异(t (46) = –1.35, p = .182, Cohen’s d = 5.13)。

(二) 研究过程

1. 测评问卷

本研究采用的测评问卷如下。

(1)复吸倾向问卷

复吸倾向问卷由华东师范大学耿文秀教授编制(王睿, 2001),包括戒毒信心自评等五个维度,该问卷的克隆巴赫 α系数为0.76。

(2)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

采用由Zimet编制,姜乾金(叶俊杰, 2005)引入并修订的《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该量表的克隆巴赫α系数为0.94。

2.测试流程

本研究的总体测试流程如下图所示。


第一阶段:前测。首先简要地向强戒人员介绍问卷测评和实验任务的基本内容及流程,然后填写测评问卷。

第二阶段:心理矫治。在此阶段,干预组的强戒人员接受地戏心理剧矫治,对照组的强戒人员接受传统戒毒心理矫治。

第三阶段:后测。完成第二阶段后,再次让强戒人员填写测评问卷。 

3. 数据处理和分析

首先采集的问卷数据,按照相应测评计分方式来处理。然后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第一步,对各个研究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其中包括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各个变量上的平均值(M)、标准差(SD)和标准误差(SE)。

第二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方法,对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增值分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当p < .05时,两组差异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

(三) 研究结果

1. 复吸倾向

表1 复吸倾向得分的总体情况

 

组别

平均值

标准差

人数

复吸倾向的前测得分

干预组

19.76

7.92

24

对照组

19.13

7.27

24

总计

19.45

7.53

48

复吸倾向的后测得分

干预组

16.46

6.70

24

对照组

20.08

7.23

24

总计

18.27

7.14

48

由表1可知,干预组前测的平均值为19.76,标准差为7.92,而干预组后测的平均值为16.46,标准差为6.70;对照组前测的平均值为19.13,标准差为7.27,而对照组后测的平均值为20.08,标准差为7.23。在前测中,干预组的复吸倾向平均得分略高于对照组,总体复吸倾向平均得分不高;在后测中,干预组的复吸倾向平均得分低于对照组,总体复吸倾向平均得分相较于前测有所下降。

2. 领悟社会支持

表2 领悟社会支持得分的总体情况

 

组别

平均值

标准差

人数

领悟社会支持的前测得分

 

干预组

57.57

12.33

24

对照组

58.29

11.74

24

总计

57.93

11.92

48

领悟社会支持的后测得分

 

干预组

62.11

12.84

24

对照组

57.81

8.92

24

总计

59.96

11.15

48

由表2可知,干预组前测的平均值为57.57,标准差为12.33,而干预组后测的平均值为62.11,标准差为12.84;对照组前测的平均值为58.29,标准差为11.74,而对照组后测的平均值为57.81,标准差为8.92。前测中,干预组的领悟社会支持平均得分略低于对照组,总体领悟社会支持平均得分较高;后测中,干预组的领悟社会支持平均得分高于对照组,总体领悟社会支持平均得分相较于前测有所上升。


本案例研究将安顺“地戏”融入到心理剧疗法中,构建地戏心理剧矫治方案。就研究结果来看,地戏心理剧所达到的矫治效果,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矫治后的强戒人员在与吸毒相关的指标上得分有一定降低。其复吸倾向显著下降。通过参与地戏心理剧,研究人员通过地戏历史,对毒品产生的影响和防止复吸的力量的具象化,强化强戒人员成功戒毒所需的认知和行为模式。

其次,矫治后的强戒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一定的提升。 (1)通过参与地戏心理剧,强戒人员在主观上能感受到更多的社会帮助,有助于拓展他们的社会支持系统。(2)通过参与地戏心理剧,强戒人员的情绪健康水平得到提升。增加他们的积极情绪体验,能有效缓解其抑郁心境,对于强戒人员的自杀和自伤行为有一定的缓冲作用。

最后,矫治后的强戒人员其人际互动质量得到提升。接受地戏心理剧矫治的强戒人员,其社会排斥感显著下降。有助于他们练习在社会环境中寻求更多的支持性资源。

研究所构建的地戏心理剧矫治方案,能发挥矫治效果:适当调整强戒人员的戒毒心理。基于当前研究已形成系统有效的干预方案,可以实施更为有效的实施策略,并拓展到其他社区矫治工作中去。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