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25
司法行政戒毒 心理矫治 内部秩序 个案
一、因戒毒工作者在开展工作中,受自身性格、情绪、经历、认知模式、行为模式以及应对方式等影响,戒毒民警,尤其是一线戒毒管理大队的管教责任民警的表现不可能一一相同。因此,戒毒人员在转队、晋级等情况发生时,就会出现适应不良的问题,从而导致戒毒人员与管理大队民警关系紧张。戒毒人员朴某某在强戒大队期间,表现积极,各项考核成绩优良,并撰写了一封名为《感受》的信件并署名,心态积极,转变巨大。后进入下一戒治期段,由该大队转入另一大队后,心态发生变化,现实表现不积极、后进,并撰写了一封没有标题名头的信件并署名,信件是给所领导看的,做好了“挨收拾”的心理准备。前后反差较大。
二、朴某某写信及现实表现原因分析
显然,朴某某事件是一个典型的防御机制被迫启动的案例,既然是被迫,就一定是至少两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才能形成。即管理方和被管理方。下面分别分析之。
(一)个人标准存在双重问题
通过成绩记录表看,该戒毒人员存在明显的倾向性人格问题。
单兵队列为及格,而集体队列为优秀,以及所有个人项目均为及格和良好但所有集体项目为优秀这几个反差是最能够说明问题的。这说明一旦涉及到个人事务时,该戒毒人员的标准较低,而涉及到集体事务时,该人的标准较高,恰恰说明了该戒毒人员对集体如何待他的要求很高,而他也能够对集体积极负责和努力,而个人问题则轻描淡写,过得去就可以了。从信件中也可以看出,他所表述的问题有两类:一个是只和他个人有关的,内务,口琴和单兵队列养成,而这些他的考核成绩均不理想,一个是和集体有关的,就是民警的邀功请赏、夜间值班的安排问题,因此,该戒毒人员要求别人的,远比要求自己的标准要高得多,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即——别人(民警、包括民管会戒毒人员)用该戒毒人员要求别人的标准要求该戒毒人员时,该戒毒人员无法接受。
(二)该戒毒人员具有经过主观扭曲的“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
前期,经过我们的工作,该戒毒人员的心门被悄然打开了。建立了荣誉感和责任感,而随后的使命感和归属感建立的并不好。首先,他的思维模式为“我怎么表现取决于你们怎么对我的”。当他认为我们对他好的时候,他信心爆棚,对我们的评价很高,一旦不如意,他扭曲的使命感和归属感迅速崩溃,而且认为是我们造成的,他自己没有任何责任。他不具备充分的适应能力、对自己适当的评价和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三)该戒毒人员具有“双线思维”和“正反易变”的不稳定思维特征。容易变化,富有智慧,冷静缜密,只可辩理,不可屈服。他能够容忍自己拖延,却不能容忍对方拖延。因此我们的行动越快越好。
以上特征可以从他的信件中看出来,而且规律性很明显。信件中说到5名民警时,对每名民警的评价及自己的思维过程表述的很清晰,对民警的要求是一惯的,而对自己的要求随着民警的“不到位”是反差的。例如信件内容:1、“我心里想反正还有二年多时间,我就慢慢练吧,一定能把口琴吹好,(但因为)不给我们好脸色看,警官1长的也不怎么好看,再来个不好看的脸色会是什么样呢?真想见识一下(注意幽默的表达方式,幽默代表冷静和智慧)”2、警官2,你没听见我喊大厅集合吗?你坐(注意是坐)在那里想干什么?我心里想我明明是站着(注意他自己说的是站)的为什么说我是坐着的呢?是不是警官2视力上有问题看错了(注意幽默的表达方式,幽默代表冷静和智慧)。我听到大厅喊集合我马上站了起来(注意此时他自己说的其实他是坐着的,‘马上站起来’这个‘马上’有夸大嫌疑)把正在看的书放到物品柜里摆放好正准备(注意还要‘摆放好’,还是‘正准备’,民警虽然表达有问题,但表达时段说明该戒毒人员有拖拉的嫌疑)上大厅集合,这都看不出来吗?着什么急?赶着去投胎呀(注意幽默的表达方式,幽默代表冷静和智慧)。因为警官说他了,他不考虑是否自己存在问题,而是直指说他的人,心态马上发生变化,即双线正反易变的特征。
他所叙述的5名警官均为此类问题,这五类问题并不存在索要钱财、私自报复、减少处遇等现实问题(我们的大队民警只是在表达和观念上存在问题,而根本态度上存在问题的可能性非常小,即观念正确,方法错误),他想表达的是警官的思维观念和表达方式有问题,但无形中暴露了他自己存在的严重问题。这也是大队集体对该戒毒人员气愤的主要原因,因为虽然大队集体意识到自己的管理存在问题,但仍觉得委屈。
(四)该名戒毒人员缺乏忍耐力和换位思考能力,具有强烈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该戒毒人员一定存在严重心理问题,并持续存在两个月以上,已经形成泛化。泛化的特点是对不好的事情泛化,而对好的事情个体化,例如警官1、2、3的行为和言语他会上升为是大队集体意志,而吴队的关心和王队的理解他却下降为个人行为。因此,其身心无法通过自己的调节而达到平衡状态,必须通过外力介入才能实现。
(五)大队民警管理方式和表达方式上存在问题,戒毒人员不容易接受或容易引发错误理解。
大队民警在管理过程中存在两个问题:认知落脚点错误和情绪发泄点过早的问题。
认知落脚点错误,例如:甲评价乙:衣服好看,裤子一般。乙记住了甲说他裤子难看,而忽略了甲夸赞他衣服好看,从而主观形成了对甲不好的印象。大队即是如此。该戒毒人员信件中对每一个警官的评价都是双线式的,但是大队领导包括民警认知的落脚点却落在了不好的那条线上。不能同时看待两个认知点,不能辩证的分析,综合的讨论。
情绪发泄点过早。例如:甲和乙谈话。乙对甲说:“我没什么和你谈的”。甲认为乙是对他不信任,有看法而暗自生气。
大队领导包括民警的情绪点便是如此。总是把事情往与自己有关的方向想,如果某戒毒人员动作慢了,领队民警马上就认为是“与我对着干”,从而言语中带有主观情绪。如果这样,怎么能够建立有效深入的沟通和理解呢?心理工作者就不会如此,他会认为乙情绪低落,抑郁或认为帮不上忙及难以启齿,会先调整乙的心情再介入谈话,而自己因为如此去想,所以心理工作者自己不会产生情绪波动,保证平等沟通。
【方案制定】
(一)大队方面
1、开展提升戒毒服务水平活动。提升民警语言表达能力、肢体语言表达能力和扩展表达方式。
2、大队开展批评、自我批评剖析大会。
3、所有责任民警与所属戒毒人员家属建立沟通机制。
4、在大队醒目位置设置意见箱,分别为所长信箱、大队长信箱、中队长信箱以及其他各业务科室信箱。
(二)戒毒人员方面
1、建立给民警打分制度。
2、以大队名义在一定范围内表扬该戒毒人员。
3、对该戒毒人员开展角色兑换训练。
4、开展换位情景剧演练。
5、最后,由大队教导员找其谈话,提出行为准则和要求。
【实施情况】
(一)大队方面
1、开展提升戒毒服务水平活动。请空姐、礼仪公司、执勤交警来所教授礼仪和正规执法语言,提升民警语言表达能力、肢体语言表达能力和扩展表达方式。
2、大队开展批评、自我批评剖析大会,戒毒人员派代表(含该戒毒人员)3——4名列席旁听,没有发言权利。
3、所有责任民警给所属戒毒人员家属(没有家属的可以是亲友或当地公安机关)写信,不能打印,必须手写。经戒毒人员手寄出。
4、在大队醒目位置设置意见箱,分别为所长信箱、大队长信箱、中队长信箱以及其他各业务科室信箱。信箱明确标示开启时间,如所长信箱每月一次,大队长信箱每周一次等等;信箱设锁,钥匙由相应人员掌管,其他人员无法开启。戒毒人员投信不可追究与询问。
(二)戒毒人员方面
1、建立给民警打分制度。0分为基础分,上下浮动,以此建立戒毒民警标兵评选制度,并建立大队长或教导员评分末尾民警谈话制度(做给戒毒人员看的,形式有,内容可有可无)。公开上墙。
2、以大队名义在一定范围内表扬该戒毒人员,表扬材料由心理戒治中心负责起草。
3、对该戒毒人员开展角色兑换训练。该戒毒人员是有备而来,必有后手,既然如此,我就正面引导合理发挥,堵不如疏。让该戒毒人员扮演当日值班民警和民管会3——5天,一切琐事均由其决策指挥完成并向大队领导汇报,民警负责监督和纠错,另民警8——10人扮演戒毒人员,专门出难题犯错误,3天,每天1小时即可。向其宣布肯定不会秋后算账,让其体会民警的艰辛和苦恼。
4、由该戒毒人员责任民警扮演其本人,不起床,不出操,被子叠不好,泡病号等,并写信(他自己的信就可以)给他,让其扮演大队领导,看其如何处理,大队长和在场民警提出困难或诉苦让其协调,越难、越纠结、民警和戒毒人员情绪越难平衡越好。
5、最后,由大队教导员找其谈话,肯定其所有配合的行为(强化),不要表示出任何厌烦和批评的情绪,对其错误的行为和思想采取不理睬的方式(漠视),表示诚意和谢意,最终提出行为准则和要求。
(三)党委成员方面
大队民警可能大部分都存在工作情绪,需要身心调适。
一是组织没有输家的集体活动,比如登山,踏青等,但忌棋牌吃喝类。二是党委表达对大队基层民警的肯定和谢意。
该戒毒人员建立了较为正常的思维模式,此方案谈不上建立信任,但能够让该戒毒人员形成初步的换位思考并体谅,通过该戒毒人员早有准备的行为发挥也能够让民警进一步认识到另一种做法,扩展认知面。
之后心理戒治中心再介入个体咨询事宜,收到了预想效果。
此方案形式远大于内容,动作较大,但此个案影响深远,并不单单是一个戒毒人员的问题,它是一个普遍性问题,一个指挥者出现一个不当行为,激发出来的不是一个防御机制,而是一群防御机制,而防御机制是能够传染的,相互强化的,此问题处理不当或范围过窄,终究后患无穷,因此,建议上级采取多层次,大范围,注重形式,外紧内松的方式给予重视并迅速安排相关事宜。